闹自然灾害的那年秋天,连日的太阳似燃烧的火,大地因严重缺水而变得气息奄奄。大清早,通往城市的山道上,一位年轻的农村妇女正迈着小碎步,紧赶慢赶,赶向哥哥家。兄妹相逢,格外欢喜。嫂嫂不在家,中午,秋妹就跟哥同桌吃饭。哥望着秋妹面黄肌瘦的脸,情不自禁地端起菜盘往她碗里拨好菜,而他自己却只捡了萝卜片吃。秋妹看在眼里,酸在心里。她知道哥哥的日子虽强点,可还是那么清苦。吃着吃着,止不住的泪水从眼窝里涌了出来。
“秋妹,现在家里咋样?”哥关切地问。好久,秋妹才抬起头说:“不太好。你也知道,几乎没收成。”“那,你看,需要些什么,只管说。”哥看着秋妹似有所待的眼神,又关切地问。秋妹支支吾吾。临走时,她突然问有没有点米。“有,我去看看。”哥掂出了半袋米,给了等在门外的妹妹。秋妹走了,三十里山道,在太阳落山还有树梢高时赶到了家。
孩子见了娘,喊着奔扑过去。丈夫也从屋里走了出来,蹲在门槛问:“见到哥啦?”“见到了啦,这不,给了半袋大米呢。”秋妹谜一般的微笑着。
“我说过,咱哥那人心眼好,你去了准不会空手回来。”
“哎,咱哥的日子只稍比我们好点,粮食也够紧的,以后这些傻事就别麻烦他了。”秋妹有点埋怨道。
说完,秋妹把米袋掂到厨房里。刚从米袋里盛出半碗米准备下锅,就听见大门外有自行车铃声。
她连忙从厨房里跑了出来,见是哥满头大汗地来了。秋妹先是一愣,继而惊喜地叫道:“哥,你来啦。”“来啦。”哥把自行车放好,连忙拐进厨房里。秋妹眼瞅着哥的脸色不太对劲,就紧跟了过去,两眼似冷冷的湖,不停地在哥脸上扫来扫去。
她担心的问:“哥,出了啥事?”
哥见屋里没旁人,就小声地说:“秋妹,那米呢?”
“在这儿。”
“没用就好。”
“哥咋啦?”
“哎,你嫂嫂回来了,说那米是给人家捎的,晚上来拿。”哥的表情十分地尴尬。
“哥,别让这点小事让人生气呀,都怪我不好,不该向你要米。”秋妹连忙把碗里的米倒米袋里,掂到哥的面前。
“秋妹,这,哥对不起你呀?”
“哥,看你想到哪里啦,这米又不是咱家的。”
“那,时候也不早了,我就走啦。”秋妹帮哥把米袋放在自行车后座上。这时儿子又哭叫起来,喊着要吃米饭。
秋妹怕孩子的哭声触到哥的痛处,连忙抱起孩子,表面上是给孩子擦眼泪,实际上是用袖子挡住手捂着孩子的嘴。她丈夫从门槛一跳站起,正要骂话,却被秋妹拽扯衣角,止住了。
“秋妹,我……我走了啦。”哥一脸愧色,低着头,为难地推着自行车走了,消失在弯弯的山路中……
殷天堂是一个以接地气的、废话连篇式讲述故事的高手,不断触及灵魂深处,内心柔软之地,让人思想受到极大震撼。而《山道弯弯》这一篇一反常态,特别短小精悍,语言也没那么夸张俚语,轻描淡写,似乎寡淡无味,却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次读,读者一定可以读到兄妹情深,读到饥饿和困难,读到人情虚伪不过半袋米,读到嫂嫂的无情.......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只读到这些的话,那么读者就或多或少辜负了作者更深层次的、有关人性的剖析和更多的教育意义。让我们再返回文章,细细品咂一番,这《山道弯弯》到底写了什么吧!
先看哥哥有多善,多疼秋妹。情不自禁往她碗里拨好菜,自己只捡萝卜片吃。哥关切地问,“那,你看,需要些什么,只管说。”哥掂出了半袋米。当哥哥因为做不了嫂子的主要回半袋米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哥哥有多为难和多紧张。哥满头大汗地来了,连忙拐进厨房里。哥见屋里没旁人,哥的表情十分地尴尬。哥对不起你呀!哥一脸愧色,低着头,为难地推着自行车走了。文字不多,但是疼爱秋妹和出尔反尔的真实哥哥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哥哥不善良,如果哥哥比较富有,他至于这么为难吗?
再看秋妹的善良。看在眼里,酸在心里,吃着吃着,止不住的泪水从眼窝里涌了出来。秋妹支支吾吾。咱哥的日子只稍比我们好点,..........这些傻事就别麻烦他了。当哥哥来取米,秋妹内心有些波动,连忙——一愣,继而惊喜——紧跟,两眼似冷冷的湖,不停地在哥脸上扫来扫去。——担心
当秋妹知道嫂嫂让要回米时,秋妹的心态一下就调整回来了,“都怪我不好,不该向你要米。”......把米掂到哥的面前。.......秋妹帮哥把米袋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秋妹怕孩子的哭声触到哥的痛处.......实际用袖子挡住手捂着孩子的嘴。她丈夫从门槛一跳站起,正要骂话,却被秋妹拽扯衣角,止住了。同是女人,秋妹理解嫂嫂,也理解哥哥,这就是女人善良的极致了,也是女人不屈的气节之所在了。
秋妹是真的善良,与哥哥一样。不一样的是,哥哥作为男性,在社会上多半主动,只有没摊上不着调的女人,日子都会过得不错。而秋妹是善良女人,若摊不上真善良的男人,日子过得凄惨也是常态。文中恰恰如此设定了大多数正常男人、女人的日常生活。哥哥善良,嫂嫂着调,日子过得不错;秋妹善良,丈夫却伪善,日子过得拮据,要妻子去讨米。
与哥哥的善良和负责态度、秋妹的善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秋妹丈夫的不作为、甚至恶。我们来看看秋妹丈夫的作为:丈夫蹲在门槛问:“见到哥啦?”...“我说过,咱哥那人心眼好,你去了准不会空手回来。”这是秋妹带回半袋米,丈夫的言辞。他吃定了哥的好心眼,利用了哥哥的好心眼,自己没能撑好一个家,却让妻子去找娘家哥。
当哥哥来取米,再看这个丈夫的表现:她丈夫从门槛一跳站起,正要骂话,却被秋妹拽扯衣角,止住了。这难道应该是一个男人、一个丈夫的作为吗?自己没本事,拉不下脸、放不下面子去讨要,却让妻子去要,要回来就沾沾自喜,还要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要来的东西物归原主时,自私自利的丑恶面目彻底暴露,气急败坏地要骂!这就是渣男作为,秋妹跟着这样的男人,迟早是悲惨的命运。与哥哥相比,这位丈夫不知矮了多少截子!哥哥善良,哥哥尊重妻子的意见,哥哥多少也是有智慧的人,而这个丈夫纯粹一个野夫,不知人间情爱,唯利是图。
嫂嫂,在读者眼里多数是被贬低的对象,但其实嫂嫂恰恰相反,她是有大智慧的大善之人。读者一定大跌眼镜了吧!文中一句“嫂嫂不在家”,兄妹就只谈兄妹的情谊,兄爱妹,妹疼兄,哥哥还把半袋米接济秋妹。这时人性的天平倾向于兄妹的感情,哥哥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嫂嫂知道了此事,一句话,也许是很多话加上争吵,终于使丈夫要回了半袋米。这时人性的天平倾向于夫妻情分和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哥哥两次做得都没有错,都是毫不伪装的真实的人性,只有这样纯良的人才可能吃饱穿暖,一生平安吧!而哥哥之所以这样,得益于周围人、尤其是女人的影响。结婚前是母亲、妹妹等,结婚后是妻子、女儿等。
哥哥虽然两次做法天壤之别,但是一个家庭做任何决策都应该是全员共同参与的,嫂嫂不在,兄妹俩就裁决了哥哥一家半袋米的归宿,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是兄妹情深,一时糊涂,哥哥糊涂了,秋妹也糊涂了。嫂嫂一旦知道,哥哥就开始悔过改错了,秋妹同样是能够理解同是女人的嫂嫂的做法的。
你嫂嫂回来了,说那米是给人家捎的,好一个“别人的”,让读者心里一下子就读懂了嫂子的谎言,就是不想接济妹妹的谎言。读者就该谴责嫂嫂蛇蝎心肠,哥哥妻管严了吧。嫂嫂虽然一直没有正面登场和描写,但显然是智慧的。秋妹困难,接济一下本不算什么,也算是善良之举,但是这样的善良之举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导致秋妹一家觉得亲情是可以用来换取利益的,是可以依靠的,是可以有困难就索要援助的!尤其秋妹有个那样的丈夫,吃定了哥哥的善良,不心怀感恩而是索取不得要骂娘,自己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却逼迫妻子找娘家帮助,自己躲在背后........男权强势的社会,这样的男人把持的家庭是好不到哪里去的。这样的秋妹一家是帮不得的,帮助只能换回白眼狼妹夫的无止尽索取和索取不成时的无理取闹。古训有云: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所谓的小善、盲目的善,就是被情绪左右,被情感蒙住了双眼,一念仁慈,顺手为之,这就叫小善。哥哥赠米即为小善。嫂嫂索米,这是大善,而大善最无情。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山道弯弯》题目寓意深刻,弯弯山道,曲曲折折,讨米、取回米,一波三折。兄妹为主要人物,刻画细腻,其余只露一面,甚至不露面,却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性,显示出潜藏的大智慧和大善良。作者殷天堂大手笔,描写人性不显山露水,俨然得道出世般飘逸洒脱,讲故事,逗自己开心。
好吧,《山道弯弯》不足千字,读出深意却用了我两千多字,也是服了作者的功力!
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