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读徐飞的《读书是朝向自我的运动》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在这篇文章里面,我看到了自己读书的旅程。
第一阶段:浪漫――满足兴趣
1、小时候,我读小人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书。那时,我们读的只有“画本子”,又称“小人书”,我读过的小人书有《铁道游击队》《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地道战》我看了不止二十遍,我之所以喜欢这个画本,是因为我被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当时,我想:谁发明的这套法子,竟然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屁股尿流。我读了《牛郎织女》后,总在想自己会不会将来有一天和牛郎一样,遇上这么美丽的仙女?这些画本子充满乐趣的故事情节加之简单的文字解说,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读者受益良多!
2、中学时,我读琼瑶小说。上中学那会,我经常因为上课偷看琼瑶小说被老师抓出去,不是几个耳光就是一顿臭骂,过后,我还是依然如故,琼瑶的小说《紫贝壳》《海鸥飞处》,至今我还能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讲得头头是道,有些精彩章节我还能背下来。我的“情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3、中师时,我读古典文学。中师那会,学校不太重视学生的阅读,学校只是开设了数个兴趣班,我自然选择了写作班。要想把文章写好,不读书可不行啊。当时,同学们写诗歌的居多,可我对小说特别感兴趣。《水浒传》《西游记》先后我读了不少于七遍,不知什么原因,重读一次,没有丝毫的厌倦感。每读一次,我总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三言二拍》我也读了四次,有人说《金瓶梅》属于禁书,可我不管这些,我认为《金瓶梅》的阅读,关键在于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读。古典名著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也有一些污秽不堪的东西,阅读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批判意识的阅读不算真正的阅读!
第二阶段:现实――应对工作
1、我读教育类书刊。自从我走上教育岗位,我依然对读书写作没有放松。在工作空闲时间,我读书,我写作,当时,我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表,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我。这样,我在市级报刊上发一些豆腐块文章,散文诗、城乡见闻,这样过了几年,我感觉没有收获感。在2015年开始,每年,两件事,一是购书,二是读书。购书,我只要遇上出差,必须买书。读书,我是专读教育类书,张文质出版的书我先后读过5本,谢云出版的书我先后读了3 本,还有全国各地的名师的书,我都在选择性地购买阅读,比如孙明霞、夏昆、朱永通、许丽芬、王木春、朱永新等二十多位名师的书,我一页一页地边读边写。2016年,我读了67本教育类书。我觉得一个教师没有扎实厚实的教育理论,很难胜任教育这个岗位。
2、我读教学类文章。我关注并且特别研究课堂教学才是最近几年的事,一节课需要研究,这节课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设计存在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研究其可行性。对教学研究,要有一套实施细则,这就需要去学习,从专业类书中去学习。《甘肃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评论》这些刊物里面的文章,值得借鉴学习,加一思考内化成我们需要的东西。另外,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视频也值得去研究。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3、我读专业提升文。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名师,于是,我阅读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中外教育家故事》《班主任兵法》等等,我阅读这类书,主要是让自己内生一种奋斗的力量,一个老师只有日日学习,才会日日进步。我们要与时俱进,无时无刻不能不去学习,去探究!
第三阶段:综合――成全自己
1、什么书,我都会读,读了,必写读后感。现在,我什么书都会买,什么书都会读,只要我喜欢,最近一二年,哲学、禅学、经济、易经、法律、侦探等等,只要是书,我就读。我读书有个习惯,读后必写,多则几千字,少则几十个字。读书总得有自己的想法,没有想法的读书不是读书。有些书,我读着读着就没想法了,于是,我就搁置一边不读了。有些书,内容低俗,的确浪费时间,但,文字结构的方式特别奇妙,值得学习。读书学习的地方很多,不要只注重内容。
2、不贪多,我都精读,读了,必有深反思。最近几年,我总算明白了,读书不在于读的多,在于读的精。购书需要选择,仔细看看目录,看看序言,抽出几篇浏览一遍,看看文风是否适合自己阅读。我喜欢读篇幅不太沉长的有哲理性的文章,短句子多并且诗化的文字,这类文章我喜欢读。最近,我读的徐飞的《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这本书,我计划每天只读一篇,写一篇“读徐飞,谈阅读”的读后感。书要慢慢读,细细品。
另外,今年,我开始侧重于孩子们的阅读写作工作了。比如,每周一三五进行“五二班共读活动分享”,每周日进行班级童诗写作,茶余饭后,我还写一些诗歌、班级札记,我只有把自己阅读到的东西用到孩子们身上,让他们快乐成长,健康成长,这才是我阅读的真正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