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就是老板,总有新举措,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招来一个女后勤,负责老板的一日三餐,还有员工的午餐。
老板本来有家,就在市内,老板却总喜欢住在公司,回家时候并不多,好像这样才能把全身心用在公司上。
新来的女后勤,姓张,叫张露,来自东北的一个小城。年龄和纪老师差不多,人长得干净,说话爽快热情,做事也勤快麻利,刚刚来两天,就和大家熟识了。
这回好,中午吃饭不用下楼了,每人交五元中餐费,省钱了不说,吃得也比外边好。都觉得老板办了一件好事。如果替老板算算经济账,老板可亏大发了,光是五元的中餐费不够不说,老板还要承担女后勤的工资和住宿,但是老板喜欢做的事从来不差钱。开始老板找来的女后勤并不是这个张露,而是另外一个女的,做饭不好吃,又不讲究卫生,大家吃了一顿就够了,第二顿就都跑到外边去了了,老板也不满意,才找来了张露。
每天中午,四菜一汤,管吃管添,吃完了还能小休一会,真是不错。
那天吃完饭,闲着没事,我就到古筝教室弹几下古筝,张露闻声进来,见是我,就称赞道:“王老师可真是有才,书法好还会弹古筝,多才多艺啊!”
一句话把我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我说:”我哪会弹这东西,您没看见我这是一指弹吗?”
”我觉得弹得挺好听。”然后又说:“我家也有架古筝。”
我问:“哦,那您一定会弹古筝了?”
“我哪会,我是给我女儿买的,现在她上大学不在家,古筝就闲起来了。”张露笑着说。
“您女儿在哪上学?”
”厦门。”
“嗬,可够远的!”
张露用手往后捋了一下额前的头发,说:“可不是咋地,这不马上要毕业了,我说上北京找个工作吧,人家不干,说北京空气不好,非要留在厦门,您说这老远,我要去一趟多费劲!”
“也没什么,现在交通方便,去也容易,坐飞机或是高铁也很快,当天就到。”
“那也不如离家近点好啊。”
我问:“您家是哪的?听口音也像东北的。”
“我就是东北的,黑龙江的。”
”我是辽宁的,咱们得算是半个老乡啊。”
”是啊是啊,听口音就感到很亲切的。”
可能是口音的原因,也可能是她的热情,短短几句交谈,俨然就像熟人了。
张露问我:“王老师书法好,画画也一定很不错吧?”
”哪里,我不会画画!”我赶紧摆摆手。
“王老师一定是谦虚了!我也喜欢写写画画,等您有时间,我拿我的画,您给看看,指点一下。”
“说指点我可是不敢当,欣赏欣赏我倒是愿意。”
然后又和张露聊了几句老家的气候,我就回到了办公室。
纪老师见我进来了,又开始打趣我:“王老师这回遇到老乡了,可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啊,说啥都亲切是吧?真是一见如故啊!”
我没有否认:“能在北京听到老家的口音,确实有些亲切的感觉。”
“这回有老乡陪聊,王老师可不会感到寂寞了!”
“原来我也不寂寞啊,不是天天有你陪我吗?”
纪老师撇了撇嘴:“我算老几?这回我得识趣点,靠边站喽!”
我故意逗纪老师一句:“别介啊,我倒觉得咱俩郎才女貌的,更般配!”
“啊哈哈哈!王老师啊,看不出啊,原来你还这么坏!”纪老师竟然笑出了眼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