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梅打工干到55岁终于领取了退休工资,而和她曾经同一起点的张玉敏已经享受了5年退休待遇,而且这5年里不但时间自由,而且还重拾爱好,生活忙碌充实,每年还能外出走走看看。
01
1998年开春,职代会刚刚结束,团场的人事变动名单已经下发了,李春军和宋庆华同时被调到了分场畜牧站工作。李春军负责草场管理,宋庆华则主管畜牧的防疫和治疗。
在这个农牧结合区的分场,下辖两个农业连队和一个牧业连队,不但有大片的草场供牧工放牧,还有大约两万亩土地由农工承包管理。
随着李春军和宋庆华同时调过来的家属刘素梅和张玉敏,她俩的工作也面临着选择:要么到商店当营业员,要么到农业一线承包土地。
刘素梅在团场招待所上班,风不刮雨不晒,自然不想到农业一线,让老公请客活动进了商店当营业员。
而张玉敏喜欢自由,生性泼辣,早就干够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到一线当农工承包土地。
从此,刘素梅和张玉敏的生活两极分化,一个朝九晚五,一个半年忙碌,半年休闲。
分场地处天山北麓,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只有一度,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4月份播种,10月份收获,田间管理也就那么几个月。最主要的是农作物的下脚料还能养鸡、养猪、养羊,保证一年的肉和蛋的开销,生活成本极低。
张玉敏第一年承包土地没有经验,产量不高,只挣了一份种子,但下脚料够家里十只羊的草料还有结余,同时还养了两头肥猪。
宋庆华当兽医,科学饲养牲畜,以饲草为主,饲料为辅,不但猪肉肉质鲜美,而且周期短。他们家以羊肉为主,猪肉换成现金,家庭收入达到均衡。
而刘素梅夫妇都拿工资,没有下脚料,别人给点饲料,也仅够养几只鸡,一年四季吃肉都要花钱买。在工资普遍不高的年份,一分钱掰成两瓣,生活质量可想而知。
02
张玉敏承包土地的第二年,遭遇了天灾——霜期提前到来,农作物还没有成熟,几乎绝产。
这一年,张玉敏和大多数农工一样几乎血本全亏。
有的职工主动申请缩减承包面积,只承保职工最低承包数量。
而张玉敏觉得,农业虽然风险大,但丰收一年绝对够两年吃。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加大了承包面积,拿出家里仅有的积蓄当成本还不够,又用老公宋庆华的信誉在信用社贷了一笔款,继续战斗。
田间管理就那么一点活,承包土地少的职工只好给别的职工当短工,虽然土地多,张玉敏雇人干重活,自己倒也轻松。
虽然农业价格依然横盘震荡,收入不多,可是张玉敏家土地多,下脚料充足,副业收入一天天见涨,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不但更换了电视,还给老公更换了新摩托车,进城办事或者出诊都非常方便。
刘素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所在的大商店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私有经济发展,个体商店价廉物美,大商店无可救约地解体了。
工作人员面临分流,只能去到农业连队当农工。
以前刘素梅不愿承保土地,目前依然是这个态度,最主要的原因:没有本金,担心亏损,还有一点自己也拿不下来这些农活。
作为本场职工,不承包土地被认为脱岗,只能自己缴纳社保——刘素梅成了自由职业者!
刚开始那几年,孩子小在本单位上学,花销不大,李春军一个人的工资足以养家糊口。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团场房屋改造,刘素梅所在的分场集体搬迁到新连队,房子是团场统一建造的,拎包入住。房款要么全款,要么分期付款。
张玉敏家和大多数职工一样,首付30%,分期付款;而刘素梅家连首付都困难,只好选择出房租居住。
03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张玉敏名下的150亩土地也在其中,剩余的70亩继续耕种啤酒大麦。
2007年,啤酒大麦价格翻番,张玉敏提前还清了房贷,又给老公重新购买了一辆豪爵摩托车,还给刚上初中的孩子买了一台诺亚舟,方便下载课件。
从此,农业行情一路走高,团场又调整了作物种植品种,由啤酒大麦改种春小麦,和国家粮库挂钩,产品直接入库。
到了2010年的光景,商品房的兴起,大部分农工开始在市里购买商品房,张玉敏家也不例外,他们家在师部附近购买了一套小两居,装修完毕,刚好孩子到市里读高中,吃住都在家里,非常方便。
孩子高考过后,张玉敏手里又有了一点闲钱,果断出手按揭了一套一居室,装修后立马出租,以租养贷,对生活没有大的压力。
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张玉敏刚好到了退休年龄,办完退休手续,她就到孩子的工作地小住一段时间,看看外面的风景,陪伴孩子,品尝美食,生活要多滋润有多滋润。
悠哉一年后,张玉敏也就没有了外出的热情,老公还在工作,于是她就开启了自媒体码字的生涯。
上班时间就时间自由,平时看看小说,读读杂志,偶尔摘抄一点东西,长期积累还是有许多素材的,曾经在QQ空间里留下了不少的文字。
现在终于有闲了,在自媒体账号上记录生活,外出时看到景物拍照插图,就日积月累,这几年也积累了不少的文字,还有一点小收益。
再看看刘素梅因为自己交社保,必须到55岁才能退休。
为了补贴家用,后来刘素梅就选择在医院打扫卫生,起早贪黑,每天两次,风雨无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