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作者: 墨韵书香 | 来源:发表于2016-06-15 23:37 被阅读87次

    前一段时间忽然想到同理心这个词,百度一下大概意思就是说要从对方的心理才揣度问题,而不是自我出发,以己度人。比如将心比心。

    但这里有一个悖论,同理心的前提是我一定与你有相似的遭遇我才可能将心比心。

    最早理解同理心听到的不是这个词,而是陈寅恪的“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瞭解之同情,方可下笔。”此话也算概括了陈的历史观,即评价历史不可拿当代价值体系去评价古代。比如骂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的女性歧视,这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行为。

    汉学老师将其套用到研究中国学上,早期中国学研究(汉学研究)研究学者并不懂中文,研究中国使用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西方世界的价值体系来评价中国,这类观点后来都被视为“西方文明中心论”。后来的研究更倾向于深入中国理解中国,比如费正清。

    其实关于理解和评价都会涉及到本体和客体,本体对于客体的评价来自于客体的外显,更来自于本体本身的知识架构和评价体系。

    以皇帝去揣度难民出现了“何不食肉糜”之金句,以农民揣度帝王则出现“等我当上皇帝,我下地要用金锄头”的段子。

    部门散伙饭上,作为不熟人之间的热身话题出现了地域及方言的讨论,这个很常见,之前我会积极用弹舌音来逗乐,表示方言中仅我们那一小片区方言有这种音,所以学德语和俄语特别有优势。于是开始讨论方言鄙视链,比如香港鄙视广州,广州鄙视深圳,深圳鄙视湛江。其实吴语区同样如此,上海鄙视苏州,以苏州为主的苏南方言片区鄙视苏北。湘语区就更有意思,老湘语和新湘语可以相互鄙视,前者鄙视后者没文化,后者鄙视前者难懂。鄙视链主要在非官话区,你很难听到官话区的相互鄙视(比如鄙视成都鄙视武汉,长春鄙视哈尔滨),一来是因为官话区方言本身相似,二来这些地区除了北京周边,其他经济文化都没有相差特别大的。而吴语粤语区鄙视链很大部分原因是经济和文化上造就了歧视。

    当然同事提到山东话和河南话就是很难听,香港的粤语就是比其他地方好听,我将此认定为地域歧视其实略小题大做,在我看来语言本身并无难听好听之说,因为这个形容词是主观感受,难听点就是这样评价无非是没有见过世面。当你从小就在多语言环境包围,讲这些语言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自己太天真了,方言感知只是从我了解到的情况而言,毕竟是否好听和鄙视链都不会列入学术研究。

    天真如我

    随便搜一下XX话真难听,论坛上雪花一样花式吐槽,论据基本就是low爆了,别人把馒头说出馍都能戳中G点。

    世界太大,以我理解世界来看,还是任重道远。

    不过收获是自省一番跟朋友道了歉,之前朋友在群里非常激烈地撕群主。理由是群主分享了一个活动,并介绍嘉宾比较厉害,有心理相关问题她可以解答提供解决方案。朋友问是否有相应证件,并没有。

    那为什么可以有解惑或者是解决方案?说的好像心理咨询师可以帮你解决问题一样(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心理医生嘛,既然我去看病肯定拿到一个方子我会被治好)。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她这么激烈,我认为对方在秀优越感(如同我今天的行为一样),对方表示虽然我是学渣,但是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与心理学研究相悖,而且还可能害命,毕竟抑郁症现在很多,如果对方真的给什么解决方案,最后人自杀了呢?也许不会死的。

    我今天的初衷是什么呢?减少地域歧视从我做起?

    也许吧,优越感表露可以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又或者是针对不喜欢的人,拿起自己擅长的武器进行进攻。

    啊,这么一想还挺小人的呢。

    按照同理心的概念,我如果没有学过方言学,我会不会揣度方言流变是因为A影响了B呢?大概不敢吧,毕竟没有看过任何的论据。

    至此又生优越感,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没有论据就YY抛出结论?

    跟朋友说这个问题,我说其实我本可以忍住的,她说你忍不住。

    我疑惑我不说话就好了啊。

    对方答你不觉得拒绝沟通本身也是秀优越的一种行为么?

    啊,地球好危险,我要回火星。

    #我以为自己修炼到可以抛下自己的专业做一个正常无知的人类了,还是高估自己了。

    以后涉及到专业问题一概不答,特别是对方在看来是傻逼的情况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理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km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