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今天听了兰心姐姐解读大学很有感触,几年来学习的亲子关系的实质,《大学》里早有指示。
我个人理解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从大的方面说的是君主,国家领导人,也可以说是校长、企业领导董事长,他们应该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也就是包容之心,然而现在很多单位的领导都是一言堂,只允许自己发号施令,很少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就拿教育界的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我这几年学习了他们好多教学方法,也研究了他们的成功之路,老实说我是很羡慕他们的,因为他们的领导当初包容了他们的“放纵”,即使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名师,成为楷模,但他们的做法我们又能应用至多少呢。因人而教,不留作业,交钱带一帮小组长……
所以作为领导,作为校长、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做像父母对自己孩子一样,那么员工、老师、学生才会更自信,更有机会茁壮成长,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也会越来越好。
从小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家庭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做到“子之所好,好之,子之所恶,恶之”。很明显能够做到的不多,以至于现在的亲子关系紧张的越来越多,而且沟通最多的就是物质方面的衣食住行,而对孩子的需求却茫然置之。以至孩子年龄越大越不知道自己的好恶是什么了,有多少考大学的学生填志愿时,自己不知道该填什么该走什么方向。因为他们已经被家长给管的茫然了。
之前学习听到过一句很有感触的话:爱子当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而且现在的父爱母爱,我感觉也不是那么无私了,因为他们的爱都是有所求的最起码的是孩子的学习要好,要比别的孩子强……
当然我不是否定家长的努力,也不是对孩子的缺点置之不理,而我们要自己先“正”,还要讲究方面,在尊重孩子,爱孩子的基础上去引导、影响他们。
学习《大学》也要全面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得很清楚了。
管教孩子不是自以为是,也要讲究方法,自己也要学习,有时也要根据情况做出选择:《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而搬了三次家,可见父母只是靠说教是不行的,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一些技能和本领,再在子之所好好之,子之所恶恶之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此之才谓民之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