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下传全文

作者: 须弥0芥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1:23 被阅读882次

    第一章

    原文: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 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译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排列出来,象征着自然界中天水山雷风火地泽。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爻分为阴爻和阳爻,阴爻和阳爻互相推演,就构成了各种变化。每一爻都配备了爻辞,爻辞是由世间各种典型行为提炼出来的,包罗了世间各种行为的得失祸福,所以可以指导人们的一切行动与作为,和教人懂得如何趋利避害。人们不同行为的结果就会产生出得益,损失,过悔,痛惜。阴爻与阳爻是卦象变化的根本,并没有绝对的对错,而是看它们在不在本位上,来判断它们此时合不合宜,就像人世间应当用刚还是用柔来处理事情一样。所谓的变通,并非是指任意的改变,而在于是否与时势相合,也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不同而找出相应的策略去对待。天地持守着常性,周行不殆,所以能化育万物生成。日升月落,亘古不变,所以能普照万物。人们日常劳作及有所作为,持守着正道常性才可以趋吉避凶。所以说天地间的一切作为,最重要的是能否合于大道的常性。乾取象于天,昭示于人们变易的道理。坤取法于地,安示于人简易的道理。爻象的各种变化也是取法了天地间万物的变化。通达易理的人,根据爻象的变化来辅助判断当下的吉凶祸福;根据时势而通变以完成功业;融会贯通爻辞中所揭示的道理,从而因时制宜。天地的作用和德业在于生成化育万物。圣人要完成功业利益天下首先要有权位。那么如何才能守住权位呢?权位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仁爱才能得万民之心。如何才能聚揽民心呢?那就是满足人民的需求,让人民得到财富。创造财富让人民富裕,树立正确的法制和道德观念,用刑法威慑和禁止人们的犯法行为,这就是道义所在。

    第二章

    原文: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译文:包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以及大地上的万物的本质与其纹理色彩。从自身和万物中取象而制作了八卦。使之蕴含了天地化育的德性,使之类比万物的情状。用绳子做成网,用来猎鸟兽,捕鱼鳖,这是取象于离卦。包羲氏死后,神农氏有所作为,用木材削斫和揉制成耒耜等器具,教导人们定居耕种,这是取象于益卦。设立市场,聚集货物,互通有无,这是取象于噬嗑卦。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治理天下,并有所作为。他们申示了变化的道理,使得人民受益而各得其所宜。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穷则思变,从而才使得万物通达乃至长久。所以黄帝、尧、舜无为而治,没有什么不顺利的,就像有上天护佑一般。这是取象于乾卦与坤卦。制作出舟楫,使得人们可以渡河远行,这是取象于涣卦。用牛马驮重载远,这是取象于随卦。设置重重的门墙,并巡夜防范匪寇,这是取象于豫卦。制作臼杵,利于人民使用,这是取象于小过卦。制作弓矢,以助威势,这是取象于睽卦。使人从洞穴迁出,建造宫室遮蔽风雨,这是取象于大壮卦。用棺椁取代野葬,并制定丧礼,这是取象于大过卦。用书契取代结绳记事,使得官吏易治,人民明理,这是取象于夬卦。

    第三章

    原文: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 而悔吝著也。

    译文:易经本身是取法于各种事物的经典形象而创作的,然后用汇聚的各种经典形象使人触类旁通。爻辞是效法各种事物的变化而制作出来的。象辞就是从爻辞中提炼出来,象征着该类型的事物或事件。彖辞从整个卦象中提炼出来的,用于裁断整个卦象所象征的微言大义。所以综合爻辞象辞和彖辞也就可以推断出这样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吉凶祸福和痛惜过悔了。

    第四章

    原文: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 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译文:八卦中,乾坎艮震为阳卦,巽离坤兑为阴卦,阳卦中除了乾之外,坎艮震都是阴爻多而阳爻少。阴卦中除了坤之外,巽离兑都是阳爻多而阴爻少。阳卦为奇数,阴卦为偶数。如果把卦象比作治理之道,阳爻就比拟为君主,阴爻就比拟为民众。阳卦就像一位君主拥众多人民。阴卦就像君主多而民众少。君少而民多是政治清明,天下大治,为公为民,正义当道的象征。君多而民少是国体混乱,军阀混战,为私为己,奸侫当道的象征。

    第五章

    原文: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 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 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履校灭耳,凶。’ ”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 桑。’ ”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 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

    译文:咸卦中九四爻辞说:“遵守正道,与朋友相继往来,慢慢的朋友也会认同你的思想。”孔子说:“天下的事物,有哪方面需要思虑呢?路途虽然不同,但却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地,思虑虽有千百种,但都是为了合于大道规律。日月交替往来,循环不息,大地就得以被光明普照。寒暑交替往来,就形成了岁序的推移。以往的事物已分解和转化,未来的事物将聚集和伸展。聚散之间互相转化,就形成了世界上可利用的万物。尺蠖把身体曲起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行走。龙蛇之类蛰伏起来是为了保存能量,以利于熬过严冬更好地生存下去。研究义理,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是为了学以致用。可以用它来安身立命,以尊崇大道化育的德行。除此之外,也就没有其它什么可去知晓了。能从天地万物间提炼出精深的道理,通晓万物之间如何演变和转化,并把它推广开来,以教化和利益世人,这就是最崇高的道德行为了。”

    困卦中六三爻辞说:“困在乱石中间,又据于蒺藜之上,回到宫室,又不见了妻子。”孔子说:“不应该经历的困境,却被困住了,名誉就会受辱。不应该依据的而去依据,就会把自己置于险境之中。名誉受辱,身陷危险,这是说已经陷入到死亡的境地了,又哪儿还能见到妻子呢。”

    解卦中上六爻辞说:“王公射杀了盘旋在城墙之上的鹰隼,没有什么不吉利的。”孔子说:“执弓矢射杀禽兽,是说君子藏利器于身,因时机而行动,当然是吉利的。行动起来就没有阻滞,一旦有所行动就会获得成功。这是说先因修习锻炼以成才器,才能随机而动。”

    孔子说:“有些人没有敬畏之心,对于不仁不义的行为并不感到羞耻与畏惧,利欲熏心,见不到利益就不会上进。没有法律和刑罚的威慑就不会让他们感到戒惧。对他们有所惩戒,才会杜绝他们犯更大的错误。所以说惩戒反而是他们的福气。”噬嗑卦中初九爻辞说:‘枷锁盖过了脚趾,没有什么大的过失。’这就是说小惩大诫,才不至于犯更大的过失。没有品行的积累,就无法树立威信。如果不是罪恶不断的累积,也不至于使自身遭到覆灭。他们以为小的善行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所以并不为善。以为小的恶行并不会带来伤害,慢慢的便积小恶为大恶,以至于罪大恶极,再也无法掩藏和解救了。噬嗑卦中上九爻辞说:‘枷锁连耳朵都遮住了,是凶险的。’ ”

    孔子说:“危险之所以来临,是以为自己可以在重要的位置上安逸享受。国家之所以覆亡,是以为自己的国家可以常保而不失。祸乱之所以来临,是以为自己的国家可以长治久安。所以说,安定的时候,要顾虑导致危险的种种因素;存在的时候,要顾虑到导致覆亡的种种因素;国家得到治理的时候,要考虑到导致祸乱的种种因素。这样居安思危,才有可能使得自身安定,国家长久。否卦中九五爻辞说:‘将要危亡了,将要灭亡了吧?心存危患意识,才能使他像苞桑般稳固长久。’ ”

    孔子说:“品德与才能不足,却居于重要的位置上。智量小而谋取大事,力量小而担当重任,极少不会被祸患延及的。鼎卦中九四爻辞说:‘鼎足折断,倾覆了鼎中的美食,一片狼藉,是凶险的。’ 这就是说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啊。”

    孔子说:“能通晓精微的道理,就是达到了神妙境界了吧!君子对上不谄媚,对下不亵渎,这样持守中道,就是知晓精微道理了吧。所谓精微的道理,就是指事物存在与运行的关键因素,能掌握它就能预先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运行,或者可以说提前的趋吉避凶。所以君子能根据时机的到来而行动,不会错过时机,空自等待。豫卦的六二爻辞上说:‘被大石阻隔而难以前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脱离,坚守正道是吉利的。’被大石阻隔应该立即离开。何须整天呢?君子不但知道事物精微的道理,也明白使得事物彰显的道理。不但知道柔的用处,也知道刚的用处。所以能担当化育大众的责任。”

    孔子说:“颜家之子颜回,已经近于精深道理了吧!犯了过错马上就会知晓,知晓了就不会再犯。复卦中初九爻辞说:‘ 错误的路上还没有走多远就归复了正道。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大的过悔,所以是吉利的。’ ”

    “天地二气交互,使得万物化育。动物雌雄间,人类男女间进行交媾,使得生命生生不息。损卦六三上说:‘三个人同行,就会减损一个人。一个人独行,就会得到新的朋友。’这是说言语情致是相同啊!”

    孔子说:“君子通达道义,能够牢固自立而后有所行动与作为。心境泰然平和,而后有所言语和阐发。坚定诚心待人的原则与人交往,而后有所要求。有这三种修养,就可以待人处事而没有偏失。冒险盲动,不会获得人民的参与。压迫威胁,不会获得人的民的应和。还没有获得人民的信任,就向人民要求,人民也就不会给予信任。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给予,那么伤害也就随之而至了。益卦中上九爻辞说:‘没有人增益,也许还会受到他人的攻击。没有恒定品行的人,会有凶险。’ ”

    第六章

    原文: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子曰:“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译文:孔子说:“乾卦和坤卦是易经的两扇大门吧?乾代表阳,坤代表阴,阴阳相互交合,刚柔的变化就得以体现,从而可以体味到天地间万物变化的规律,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德行。易经中卦象虽然繁杂,但有一定的次序。稽考易经所囊括的事类,充满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大概是从衰危时代所提取的类象吧。”

    孔子说:“易经通过彰示以往的事类而使人明白未来事态的演化。不但使得细微的道理显现了出来,也使得蕴藏的奥秘得以阐明。明辨天下不同的物类,分别用不同卦象代表,使得名实相符,并配上相应的文辞以断言吉凶,这样也就完备无缺了。易经中的物象虽小,但是它代表的物类却很大,并且意旨深远。言辞虽然文雅,然而委婉而切中事理。叙述的事物虽然简洁直白,然而却蕴藏着幽隐深微的道理。易经通过阴阳相反相成的变化,从而教示于人们,使之明白言语行为与得失祸福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原文: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译文:易经大概是在中古时兴起的吧!创作易经的人大概是生活在忧患之中的吧!遵守礼仪,可以使得上下有序,止于礼守,所以履卦可以作为道德的基础,它教导人们行止和顺。虚己让人,就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使德业光大,所以说谦卦乃是道德的权柄和机要,它教导人们克制循礼。反省而归于正道,就能辨物于细微,有小过错就会自行改正,所以说复卦可以作为道德的根本,它教导人们懂得自知。能持之以恒,就会处繁杂而不被烦扰,所以说恒卦是道德的巩固,它教导人们持守常性。控制愤怒和欲望,这样就会化难为易,所以说损卦可以作为道德的修养,它教导人们通过克制自身避免危害。见善思迁,有过则改,这样就会使德行长进而没有极限,所说益卦使得道德深厚丰裕,它教导人们增益得利。守正不乱,即使处穷困之中依然心境通达,所以说困卦是道德的辨析,它教导人们不要怨天尤人。不移所居而德业日新,像井水般源源不断,所以说井卦是道德的土壤,它教导人们不断地思辨达理。隐遁无形,却又能因势利导,所以说巽卦是道德的权宜。它教导人们因地制宜,达权通变。

    第八章

    原文: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译文:易经是一本不应当疏远的书籍。易经中所揭示的道理并非是固定的,而是在六爻间周流变化的。刚柔也是在卦象的上下相互推演的,并没有一定的常态。所以在应用时不能被其文辞约束,而应当根据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通过判断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成因,从而使人懂得如何进退。彰明了行为与危患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懂得敬畏与戒惧。这样虽然没有老师的教导,然而像有父母在身旁保护一般。学习的时候,先根据文辞而贯通卦象所揭示的道理,融会贯通就会产生指导行为的法则。易经虽然蕴含着精深的道理,然而也得通过通达易理的人因事而用,才可以显现出来。

    第九章

    原文: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译文:易经是从各种表面现象而推究到万物的本源,从本源而把握万物终结的一部书籍。六爻在不同的卦象中呈现不同的阴阳的变化,以对应相应的时势与事物。初爻是卦象的根本,方显出端倪,所以不容易判断与知晓。上爻是卦象的终结,各种局面已全面显露了出来,所以就比较容易判断和领会。初爻的文辞是较难拟定的,一旦拟定了初爻的爻辞,依次序而上,六爻的文辞也就形成了。然而如果想明白整个卦象所代表的德性,所象征的事物,所表明的是非得失,就必须联系中间的四爻而综合理解与判断。这样虽然平居于家中,对事物的存亡得失,是非吉凶也可以知晓了。如果对彖辞能够融会贯通,那么对于整个卦象的理解也就所知过半了。第二爻与第四爻都是阴爻当居的位置,在治理之道中,就相当于顺从的位置。他们为九五爻排忧解难的功用虽是相同的,但是它们位置不同,所代表的德性也就不同。第二爻远离九五之位,又持守着顺从的德性,所以易产生功绩而获得赞誉。第四爻阴挨近九五之位,即便是顺从,也因为所处的位置较高,而招致上层的怀疑,所以既使心怀戒惧,也时常会处在危险之中。柔顺之道在于亲近与依附,如果远离强者而处处柔顺并没有什么益处。持柔守顺的机要在于没有过失,这样就不会遭到怪罪。然而即使柔顺也需要持中守正,所以要柔而不媚,顺而不佞。第三爻与第五爻都是阳爻所应处的位置。在治理之道中,相当于有所作为的位置。然而第三爻相当于臣下,第五爻相当于君主。第三爻即使有所作为,因为处于臣下的位置也容易被诋毁和谄害。第五爻因处于君上的位置,所以会获得更多的辅助和追捧,更容易产生功绩。这样看来柔弱就一定会危险吗?刚强就一定会强胜吗?所以说阳爻不一定就吉祥,阴爻不一定就凶险。而是因它们所处的位置,所对应的时势而决定的。

    第十章

    原文: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译文:易经这本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可谓是比较完备的了。囊括了天象,地理,及人为的种种道理。然而天有昼夜寒暑等阴阳的变化,地有山水草木等刚柔的区分,人有男女长幼等生克的关系。所以三爻的八个单卦两两相合就推演成为六爻的六十四个复卦。每卦的六个爻就是指天、地、人三才的复合变化。易道在六个爻位间推演变化,六爻所在位置不同代表着相应的事物,纷繁的事物互相糅杂就像万物间纹理与色彩相互交错一般。它们之间互相对应和相互排斥,就导致了存亡得失的各种吉凶变化。

    第十一章

    原文: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 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译文:易经的创作,大概是在殷商的末期,周国德业隆盛的时候吧。讲的就是周文王与商纣王那个时期的事情吧。所以易经的文辞中充满了忧患意识。心怀谨慎与敬畏就会避免危患或在危患刚生出的时候处理掉。心怀骄泰与懈怠就会招致祸患和放纵祸患的发展,这样反而会招致倾覆。易经中的道理包含广大,如果能灵活应用,就会使得各种事物健康地向前发展,而不致于荒废。易经昭示事物的无常性,所以时时怀有戒惧之心,才能使得事物善始善终。易经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人避免言语与行为产生的过失,这样就不会因过失而生出祸患。这就是易经所要揭示的道理。

    第十二章

    原文: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译文:乾卦六爻皆阳,是卦象中最为阳刚的,乾卦所象征的德性是变易。险象是在变异中产生的,所以熟知变易之道,就能预知险象的发生。坤卦六爻皆阴,是卦象中最为柔顺的,坤卦象征的德性是简易。阻塞是在通畅的环境中点滴累积而导致的,所以熟知简易的原理,就能发现阻塞的所在。易经中的道理,能感通众人的情志,能判断出各国的危患与顾虑所在,能分辨出天下事物的得失祸福,能辅助人成就勤勉的功业。所以易道变化,正确的行为与错误的行为一定会呈现出吉祥或凶险的征兆。熟知易经中的类象,便可应用在相类的事物上。根据事物所生发出的细微征兆,就明白事物将来向什么方向发展。设定出乾卦和坤卦以后,其他的卦象就在其中推演变化。熟知易经中的变化就可以因事而用以成就事功。当遇到事态时,人为谋划与卜筮相互参考,这样既使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应用易经中的道理了。八卦是以形象告诉人们万物相类的形态。卦爻和彖辞是以各种事物的情态告诉人们事物的典型变化。阴爻和阳爻互相交错地在爻位上演化,事物的得失祸福就可以判断了。贪爱与憎恶之间的选择导致了吉凶祸福。远近亲疏间的取舍导致了得失悔吝。真情与虚伪交相感应导致了利益或伤害。所以明白事物的变化或推动事物发生变化,是为了趋利避害。明白言语和行为会导致吉凶祸福,就会懂得使得言行符合正道,顺应时势。在卦爻上,如果不能与相近的爻相合,也不能与相远的爻位相呼应就代表有凶险,或伤害,这样就会发生过悔和痛惜的事了。将要背叛的人会流露出惭愧的言词。心中有疑惑的人就会有支支吾吾不知所云的言辞。明理通达的人,会化繁为简,所以言辞简明扼要。不明事理的人,归纳不出要点,只能看到现象,事物的现象纷繁复杂,所以就会多言恕繁。诬陷他人的人,因为是编织的谎言,所以会漏洞百出,其言辞必然会浮游不定。没有操守的人,随利益而动,所以其言辞中多是吹拍和谄媚,没有刚正之气。

    目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系辞下传全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o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