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Lucky会员组读书
古文观止‖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五)

古文观止‖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五)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9-23 13:19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把《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聊完了,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触龙的睿智,他劝谏威后不急不缓,层层递进,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逻辑和情感的双重作用,使威后从抵触到对撞再到接纳最后到契合,却始终未提长安君质齐这个话题。

    最后,威后被触龙的一席话说得心悦诚服,主动要求触龙派遣长安君使齐为质。看似无心插柳,实则是以情动人,可见触龙攻心术的厉害。

    虽然威后在长安君为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私情,但这也只是单纯的出于母性的爱,她绝不是一位感情用事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她还是拎得清的。

    同时,威后虽为一介女流,却能做到从谏如流,这也是一个执政者非常难能的可贵品质。

    然而,就在长安君为质事件结束不久,齐襄王就薨逝了。

    齐襄王在位19年,在他统治时期,鉴于国力严重衰退、军民死伤惨重,只能采取休养生息、保境安民的政策,并小心翼翼地维持与其他列强的关系,再不敢、不愿对外用兵。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太子田建继位,他也是齐国的最后一代君王。

    田建即位之初,由于年纪尚小,缺乏足够的治国理政经验,因此军国大事便交由其母君王后处理。

    君王后执政期间,始终秉持并遵守齐襄王在位时的治国路线,使得齐国在这一时期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然,按照古代的礼节和传统,新王继位后往往会派遣使者前往各国进行访问。这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是向列国正式宣告新王已经继位,这是确立新王国际地位的重要步骤。

    同时,通过使者的访问,可以使各国得知新王的登基信息,从而开始与新王朝建立或调整外交关系。

    这一传统不仅体现了新王对各国关系的重视和外交政策的取向,同时也为新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在田建继位之后,便派使者前往赵国,赵威后接见了他,使者将国书递交给赵威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

    威王会见齐使,尚未拆开齐王来信,便连珠炮似的三连问,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威后的坦率爽真,不拘常规的气度以及她对问题的关切。

    她首先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实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又问到百姓,最后才问候齐王,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思想。

    然而,威后的这一连串发问,却令齐使非常不悦。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齐使认为威后先问卑贱者而后问尊贵者,这是所问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齐王之命来问候赵威后的,那么赵威后也理所应当先问候齐王。

    然而,面对齐使的质疑,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这里,威后用了两个假设反问,以前句结论为后句前提,逐步推理,正确而又简明地论证了“岁”、“民”、“君”三者的主次本末关系。

    威后这种鲜明的民本思想,上承孔子“载舟覆舟”、孟子“民贵君轻”之说,下开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之论,体现出赵威后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开明态度。

    接下来,威后对齐使又发出了一连串的发问。那么,威后又问了些什么问题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sx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