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理解性认知技能的特点
1.概念性知识占主体
跟程序性认知技能不同,理解性认知技能是以概念性知识占主体的技能,
它更多依靠的是大脑对信息的加工、理解、应用和创造,按程序步骤执行的内容大大减少。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理解性认知技能有企业战略制定的技能、商业模式设计的技能、解读客户需求的技能、分析消费者行为动机的技能、撰写广告文案的技能、拟定文案标题的技能、基础理论研究的技能等。
2.强调对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程序性认知技能虽然也以认知为主要基础,但评估一个程序性认知技能是否精湛,熟练度是一个主要指标,如对会计记账技能的评估、制作Excel报表技能的评估等。
但我们对理解性认知技能是否精湛的评估就大为不同了,熟练度不再是主要指标,对其背后规律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才是主要指标。
例如,你评估一个人消费行为动机分析技能的精湛程度,一定不是以熟练度为标准的,而是以他对各种动力心理学理论掌握的广度,对期望—价值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等这些动力心理学理论理解的深度,以及是否知道它们的适用场合和理论局限为标准的。
02 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上的误区
1.靠直觉而非相对成熟的框架入门
理解性认知技能涉及大量的概念性知识,而且依赖于个人对这些概念性知识的实践感悟,因此在学习一个新的理解性认知技能时,一开始会有很多认知偏差,甚至有认知盲区。
但奇怪的是,在普遍存在认知偏差和认知盲区的情况下,普通人在入门一个理解性认知技能时,往往选择靠自己的直觉来行事,而不是找一个相对成熟的框架做指导。
例如,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不是根据一个战略设计框架来推演,而是一拍脑袋,战略目标就出来了;在分析客户需求的时候,不是用一个客户需求分析模型来全面解读客户需求,而是想当然地认为客户要这个、要那个。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往往以失败甚至造成重大损失而收场。
2.死搬理论,不知变通和改进
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上的第二个误区,与第一个误区恰恰相反。他们认识到了理论框架对掌握一个理解性认知技能的价值,却误将这些理论框架当作客观规律,不做任何变通与改进,甚至在错误结果摆在眼前时,会认为是现实错了,而不是理论错了。
例如,一提做市场分析就套PEST模型、用SWOT分析,哪怕分析出来的结果被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空、大、泛,但依然不想着做改进,下次还是这样用。
03 理解性认知技能的学习步骤
理解性认知技能有一个简单、可行的三步学习法: 挑选框架步骤, 生搬硬套, 质疑改进。
下面我们以消费动机分析技能为例,简单演示这个三步学习法的内容。下一章,我们再以如何快速掌握商业模式设计的技能做一遍完整演示。
步骤1 挑选框架
消费动机分析技能无论对品牌营销人员、互联网运营商,还是产品经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如果分析不出消费者的内在动机,那么产品设计、品牌定位、市场宣传、运营推广都会无法聚焦。
假如你是一名刚入行的产品经理,第一步你会做什么来快速掌握消费动机分析技能呢?
第一,从前面的学习误区中你应该已经得知,绝对不能靠自己的直觉,用“我觉得”来分析消费者的内在动机。张小龙、周鸿祎对消费动机的直觉判断可能还靠谱,而作为一名刚入行的产品经理,你的直觉基本只能归类为“瞎猜”。
第二,也不能一上来就阅读大量的理论内容,因为从前面对学习误区的分析中你也已经得知,这不现实。职场工作不同于学校的脱产学习,你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慢慢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而且即使有时间,也容易迷失在各大理论流派的争论中。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新手产品经理,相对有效的方法就是挑一个消费动机分析模型,作为入门学习的框架。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消费动机分析模型呢?方法有三种:① 请教有经验的产品经理;② 上网搜索;③ 从经典图书介绍的方法中选取。
步骤2 生搬硬套
选好一个框架后,接下来就要尝试应用它。
在首次应用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框架的内容和使用要求生搬硬套。这是因为:
① 理解性认知技能中会包含大量的概念性知识,而你此时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都相当有限,甚至不知道某些概念性知识的存在,难以做出更好的应用;
②只有严格套用,你才能对这个框架有全面的了解;
③ 假如结果不如预期(百分之八九十的情况都会如此),你才能根据应用结果分析该框架的哪些部分需要调整和改进,否则你很难判断是框架出了问题,还是你的应用出了问题。
这里再特别提醒一下,在这一步使用框架时,一定要生搬硬套,严格地按照框架的要求来填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根据应用后的效果来分析这个框架需要改进的地方。
步骤3 质疑改进
在上一步中,我们反复强调了对框架的应用一定要生搬硬套,到了这一步就需要你全面质疑了。
质疑可以从两个层面开始:
应用层面上。根据应用效果的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践结果与理论之间都有差异)来质疑框架的实用性。
理论层面上。探索框架背后理论的来龙去脉,了解和分析这些理论的不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