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源代码》观后感

作者: 道道老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23:38 被阅读0次

    文 道道老

    提到电影《源代码》,不可避免地,这里应该先说一下导演邓肯·琼斯。这个人现实中有些传奇。他父亲是个音乐人士,本来想让他继承衣钵,但他对音乐不感兴趣。相反是个影迷,在大学时也曾兼职演戏,加上父亲也算是半个演员,对他影响颇大。所以在拿到博士学位后,邓肯·琼斯去了伦敦电影学院。

    邓肯·琼斯对于高科技元素的运用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并擅长将这种天赋融入到自己的影片中,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影像风格。他的一连串电影几乎都于此有关。

    2002年,拍摄了惊悚科幻短片《哨声》;2008年,编导了科幻悬疑片《月球》,该片是邓肯·琼斯的长片处女作,影片获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英国独立电影奖,邓肯·琼斯则获得了最佳处女作导演奖;2011年,执导了悬疑科幻片《源代码》,影片以3200万美元的低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创造超过1.2亿美元的票房;2015年11月,开始拍摄科幻惊悚片《静音》;

    2016年,编导了奇幻电影《魔兽》。

    这些电影都是很讲故事很有水平的电影。

    影片《源代码》是由邓肯·琼斯执导,杰克·吉伦哈尔、维拉·法米加、米歇尔·莫娜汉等人联袂出演,讲述了一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柯尔特·史蒂文斯,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处在一辆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并就此经历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

    说到这里,想提一下电影的翻译问题。电影字幕将柯尔特的使用机构翻译成“围困堡”感觉不大贴切。柯尔特从原理上来讲是被招募加盟来的士兵,这个机构是一个能够发射像柯尔特他们这种类型的人的脑电波制成的“虚拟人”去某个时空现场执行任务,beleaguered Castleacknowledged transmission感觉翻译成“招盟堡权威发射中心或站”比较合适(后面大概省略了centre或者station之类单词)。因为这是一个为军*事服务的机构,从后面也情节可以看出来。试想一下,谁会把自己建的机构叫一个“围困堡”这么难听的名字?

    剧情简介

    柯尔特被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和喘息声惊醒。一切都开始模糊,继而扭曲变形。然后,一阵尖锐的火车汽笛声,他拉回了现实。窗外,是疾驰倒退的绿地。坐在他对面的女子疑惑地看着走神的他,又继续着话题,柯尔特突然觉得头皮发麻。他不是这个女子口中的肖恩,也压根儿就不认识眼前这个叫做克里斯蒂娜的女子,他所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情,是自己正在阿富汗执行飞行任务。

    柯尔特意识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证明真相。他冲向洗手间,直愣愣地盯着里面的镜子,出现在镜子里的人,是一个身着呢子大衣、蓝色衬衫,眼中带着几分惊恐的中年男子。不是他自己,至少不是他印象中的自己。还没等他惊魂落定,一股强大的爆炸气流袭来,整列列车在烈火中被炸成碎片。

    猛然睁开双眼,柯尔特惊疑地看着四周,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独立的空间里,穿着本就属于他的军服。

    “欢迎回来,柯尔特上尉。”一个温和的女声在他耳畔响起。紧接着,是一个冷静的男声。原来柯尔特被选中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这任务隶属于一个名叫“源代码”(Source Code)的政府实验项目。在科学家的监控下,利用特殊仪器,柯尔特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但每次只能回到爆炸前最后的8分钟,也就是这一天清晨的7点40分。

    理论上,“源代码”并不是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柯尔特无法改变历史,也并不能阻止爆炸发生。之所以大费周折让受过军方专业训练的柯尔特“身临其境”,是因为制造这起爆炸的凶手宣称将于6小时后在芝加哥市中心制造另一次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为了避免上百万人丧生,柯尔特不得不争分夺秒,在“源代码”中一次次地“穿越”收集线索,在这爆炸前最后的“8分钟”里寻找到元凶。

    影片分析

    首先,这部电影是小成本制作电影的典范。成本只花了3200万美元,票房却一点二亿。重复地使用一些镜头,却没有啰嗦的感觉。我都不记得几次了,影片出现火车经过的区域在一个水面颜色的美跟天空有得一比的湖面上,一只野鸭凌空飞走的画面了;火车里面炸弹爆炸的镜头也不知道用了几次;我只是很确定地知道,每次循环,必从克里斯蒂娜微笑着对柯尔特说那句开始,“我觉得我应该接受你的建议……”,柯尔特总是穿着一样的西服,一样的衬衣,车上所有人七次都穿着一样的衣服。

    而且活动空间也是很有限,差不多就是在一列火车上。

    然而就是这样,故事却讲得非常圆满,没有重复繁琐之感。而以前看电影《11:14》时,里面用了多线程讲故事,有些镜头多次出现,心里还嫌弃老重复出现的镜头,而这个电影,自始至终没有这样的感觉,不能不说导演的高超的水平。

    其次,讲故事的技巧高明。

    第一个高明的地方。这部电影说到底就是一个时空穿越,从现代穿越到过去。

    时空穿梭这个题材,已经出现不少了,其中有有名的影视,也有著名的小说。都有一个特点,在作品里面说不清楚如何穿梭的。因为人类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穿梭,所以只能笼统介绍。像电视剧《寻秦记》,还有一个岛国电视剧,忘记名字了,都是不小心从某个地方过去了,就完成了穿越,像岛国这个电视剧,看到一个山洞尽头发亮,就好奇过去了,过去就来到了现在。一个是从现代穿越到过去,一个是从过去穿越现在。

    也曾看过一个著名小说,叫《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那里面主人公为了救妻子在现代社会的生命穿越过多次,但也只是说明他自己发明了时间穿梭机器,具体结构也没说。

    所以在《源代码》里面详细描述如何将柯尔特脑波发射到肖恩的身体里根本不可能的。但这不影响电影把故事讲好。

    影片里面一直让柯尔特怀疑自己的情况,还问操作员goodwin他自己在哪里。Goodwin回答,“机密。”人家是军事应用,是机密,一句机密你就不用怀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些事了,不会告诉你。这就是讲故事的高明之处不是吗?

    然而又用了一些借喻的手法,写小说大家有个体会,想写某个事情,不直接说出来,用某个场景暗示,让读者自己就能感受到人物的心理之类活动。这里也是这样。

    先讲了一些复杂情况,把柯尔特的脑波发射要用计算机控制,其中goodwin是发射操作员,一个小伙子是维保人员。然后在一次维保时,小伙子透露,“不是第三级制冷管道问题”。暗示出整套设备的复杂性,光制冷设备都有多少分级好吧。

    第二个高明的地方。在“穿越”的噱和科幻片的外表之下,其主要叙事元素放在炸弹制造悬念的层次上,还采用层出不穷的迷局来制造设给主角的难题;同时精心设置了线索来考验观众的观影细致程度。在紧张的剧情的同时,还是设置了爱情元素,成为影片良好的“情绪调节剂”。

    每次都场景固定,都是在行驶中的火车上。每次又有所不同,让柯尔特逐渐发现蛛丝马迹,从而逐渐找到真正的嫌疑人。把观众的情绪也调动起来,紧紧地跟着剧中人物的活动而变换。不敢掉以轻心,担心漏掉一个线索。故事发展让人惊心动魄,丝丝紧扣。

    就是柯尔特也就是肖恩与克里斯蒂娜的爱情方面,这里面也大有玄机。除了第一次柯尔特因为刚到现场,一切都晕晕的,对克里斯蒂娜不怎么客气外。从第二次循环,就开始想着要救她。再到最后,克里斯蒂娜说等他请她喝咖啡好几个星期了。这暗示观众,其实肖恩和克里斯蒂娜早就认识。克里斯蒂娜早就喜欢他了,等着他请喝咖啡;而肖恩也喜欢她,很想请她喝咖啡,一直没有鼓足勇气,这点从柯尔特翻看肖恩的笔记本时看到的一句话可以证明,那句话就是,“请克里斯蒂娜喝咖啡”。还在下面画线以示着重。

    看到有的网友疑惑说,柯尔特的脑波覆盖了肖恩的,那肖恩的记忆呢。还说这是硬伤。确实影片中肖恩的记忆没了,这个可能是为了影片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还有肖恩的记忆的话,他是一个平民百姓,让他做这些危险探案的事,肯定有障碍。为了让柯尔特顺利完成任务,只能让肖恩的记忆丢失。

    但是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柯尔特对克里斯蒂娜的爱已经成为了一种好像本能的爱了,老是想着怎么把她救了。这能不能说这就是肖恩的记忆已经转变成本能了呢?要不柯尔特能在仅仅八分钟就这么爱好吗?

    每次柯尔特回来后都测试,维护这种情况,实际上就像是我们在用的系统维护。柯尔特受到爆炸的袭击,系统肯定受损很大,每次回来需要维护正常了才能再次使用他的脑波。这些从信息存储方面考虑就不难理解了。

    第四点,故事的结局,有些人难以接受。但我看来,这个结局才是创意,发展的高潮。

    所有的穿越作品,一般都是小范围变化,不会影响大的结局。就像《寻秦记》,项少龙去了,虽然秦*始*皇甚至都不是秦王的宠妃生的,而是投奔到她的势力范围下,受她庇护顺利登上王位。但秦*始*皇该出现还是会出现。穿越到过去不能改变历史,这是人们的共识。

    但这不能说明小范围内没变化。像《源代码》,每次的循环都有一些人的行为或多或少发生变化,比如第一次女子将咖啡泼到柯尔特鞋子上没怎么样,第二次循环,克里斯蒂娜就主动给他擦鞋子了,等等,每次都有一些变化。由于每次都会火车爆炸,所以,对现在的环境不会影响。

    然而最后一次循环,火车不爆炸了,这改变了最初的设定。因而火车里的人也会发生变化,与他们有联系的人的命运也会发生变化,像goodwin并没有因为听柯尔特的让他死去而受惩罚。所以柯尔特给父亲打电话会收到,给goodwin发的信息也会传到她的手机。这说明这一小片由于炸弹没有爆炸,环境已经重新调整变化了,当然这是宇宙自己的调整。这种变化从父亲能收到电话已经开始。但是这还是只是小片的,比方远方的柯尔特还是会死,被弄到实验室来,影响不了那一片,只是这次没有了火车爆炸,柯尔特也就没法使用到源代码中了。结局柯尔特还在实验是活的,是没有爆炸引起的后续结局。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必然结局,也可以说是goodwin好心有了好后果(没被处罚),好人有好报的意思吧。

    最巧妙的地方还是最后goodwin关机让柯尔特死去那一块,整个火车的人都僵住了,停止在那里,在这里我的理解就是一个新的环境生成的缓冲,一个转接的初始化。就像我们平时将一个通的网线插入一台台式机的网卡,网络并不会马上就通,还要等待一会儿,有一个缓冲的过程,然后才会通是一样的。这里非常妙!

    所以说这个地方很完美,不是什么硬伤,而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创新。

    整个故事有坑填坑,可谓编得比较完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故事。

    故事的缺陷

    再好的故事也有可能有漏洞。当然大家都尽量做到没有漏洞。《源代码》也有一个硬伤。那就是第六次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柯尔特已经将控制引爆的厕所上方通风孔里的炸弹里面的手机拿出来了,也就是说炸弹的引爆设备已经不存在了。就是后来他被嫌疑人打趴下了,手机被拿回,但火车已经开走,嫌疑人也来不及再放上去了。可是柯尔特费力地翻身朝上时,远望还是看到了火车爆炸了,滚滚的蘑菇状浓烟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地方就让人怀疑了,炸弹是怎么爆炸的?当然意思是明白,火车要爆炸六次,只有第七次是不会爆炸了,可这次的情况是个BUG。

    总之,《源代码》虽然只用了两个月就全部拍完,小成本完成。但信息量并不少,画面处理也很唯美,故事细节完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值得一看,甚至看多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源代码》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wg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