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大多数人喝咖啡的习惯是在早上。早晨九点之前,各大商圈办公楼下,着装精致的公司白领们,走路带风,几乎一半人手上拿着咖啡杯。仿佛她们光鲜亮丽,精神百倍的形象是手上那个神圣纸杯赋予的。仔细观察,那些步态懒散的,真的手上缺少一个发光的纸杯。
迎合商圈的经济链,一大早开门的以老牌连锁的斯达巴克思和科思塔居多,如今两大老牌的人气好像被一个年轻品牌瑞幸分去了大半。原因除了瑞幸的商业模式更适于时代的发展和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恐怕老牌连锁跟有些人一样似乎步入中年油腻。疏于提升服务质量,店面形象从不升级,至少一大半店面是这样的。已经好几年极少走进星巴克了,路过玻璃橱窗时,里面坐的不是东倒西歪玩手机的油腻男,就是接孩子刚下补习班的不顾形象妈,那孩子刚吃过一个叫everywhere的三明治,还有可能掉到地上摩擦摩擦,他们离开后,下一位顾客要么自己服务要么无奈离去。可惜罗永浩打脸也挽救不了他们的灵魂。
瑞幸虽然也是纸杯,但无论店面还是服务总给人一种积极阳光的气息。反过来前者也不会走进这样的咖啡店,因为这样的氛围显然不适合他们葛优瘫的气质。
在北京,要找到好的咖啡店,往文艺地标走总归不会错,文艺咖啡店旨在提供一种环境氛围和心理感受;一些书店也不错,书店的咖啡师虽然是统一培训出来的,但味道差距也不会悬殊太大,书店给人的感觉总是在用心服务的,而不是单纯卖咖啡的。
据说喝咖啡的人,没有做不好卡布奇诺的。好像是这样,这么好听的名字也不会做不好吧。总觉得意大利语里面,卡布奇诺和玛其亚朵的发音是最好听的,比Leonado da Vinci还要好听。据说在意大利,判断一家咖啡店好不好,方法是看它早上新鲜出炉的牛角包是否很快就脱销;而米其林餐厅的评定标准首先是看洗手间是否达标。也许开始有人会觉得这是什么奇怪的逻辑,但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连着几天在某一时间喝咖啡的话,好像真的会形成习惯,今天的午后,下了一阵小雨(拥有反人类气质的我总是一到下雨就窃喜,看到太阳就晒伤),听着雨滴的声音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想听小野丽莎?……那是一杯雨后咖啡。
雨后咖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