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网课在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我布置了一项选题作业:
从课文里能获得怎样的写人的启示?(简单地说从文中学到了怎样写人?)
从两个班提交的71份作业看,竟没有一位同学选这个作业!是不敢写还是不会写?我以为都不是,而是他们不会想,而且也查不到现成的答案,所以所有的同学都“知难而退”,选择了相对不需要多少思考的其它作业。
那么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思考呢?
我的建议是别着急放弃,一步一步来。
首先,我们要问明白自己是怎么写人的?
写人的作文,我们以前也没少写。是怎么写的?
据我了解,七、八年级的同学写人,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
1.写作对象“亮相”
多数情况下要强调作者与写作对象的特殊关系,然后就是对他(她)的外貌加点描写。
2.写作对象对“我”的关心照顾的一件或两件事。
3.“我”对写作对象的评价或感悟。
其次,我们要问问课文《藤野先生》是怎样写人的。
最后我们把课文的写法跟我们真实的写人方法作个比较,课文里用的,我们没用或没用好的就是课文在写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下面我就结合课文把我可以得到的写人的启示尽可能多地给大家梳理一下:
一、以事写人师鲁迅
以事写人,是我们熟知的写人方法。那么,我们还要跟鲁迅学什么,跟《藤野先生》这篇经典散文学什么呢?
1.事件真实是文章感人的前提
文中写的众多的事件,无论涉及到谁,都是真的。
对于那些写自己写家人写师友,仍然习惯上要虚构事件或从范文里摘抄或全抄的同学,当然是一大启示。无论是传记还是回忆性散文,材料真实至少是“艺术的真实”是必备的,否则就不会有感人的力量。
2.围绕中心(主题)选择事件,是中心突出的关键。
《藤野先生》一文的中心是“我”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我”对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的感激与怀念。
因此才选择了文中所写的众多事件。我们写人时很多时候不敢写自己的事,也不会写太多的事件。
鲁迅先生不仅写了自己所经历的“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还写了自己目见的赏樱花事件,耳闻的学跳舞事件,这些事件表现了自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东京也无非这样”所写的事件是自己离开东京,去仙台的直接原因。
还有一点,事件写多了,就有个顺序问题,就需要考虑事件的详略。
鲁迅先生巧妙地借助三个主要地点的转换和时间顺序把众多的事件放在不同的时空内让它们一一呈现。事件有目见(赏樱花),有耳闻(学跳舞),有亲历(与藤野先生相见、相处、相别的几件事),有详细描述(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匿名信事件,深夜瞥相写文),有简略(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等),有正面述写(如初见藤野,告别先生),有侧面表现(如忘记带领结、上火车被疑是扒手)。事件虽多,但性质不同,井然有序,不重复,不多余。
因此,我们要以事写人应该从课文中学习怎样选事件,怎样写事件。
3.事件表述时穿插传神的细节描写
表述事件并不难,在表述事件的同时,运用灵活的方法,插入传神地细节描写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了。
读完文章:那制帽顶成“富士山”,那扭几扭脖子的“标致”的清国留学生,那鲁迅式的防“蚊”之法,那抑扬顿挫的藤野先生的说话方式,那因为看电影事件而弃医从文,那点着烟深夜瞥相写文的鲁迅先生都让我们难忘。
4.简洁、准确、幽默,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的语言,让人叹服
鲁迅先生是语言的大师,文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品读、欣赏的语言。通过课后练习四,我们明白要重视文章的修改,才能让我笔下生花,写出好作文。
比如文章第一段开篇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东京”,告诉我们,作者身处异国他乡。
“也”说明作者不满所处的环境不是第一次。
事实上,我们读《朝花夕拾》,可以读到:
作者离家求学是为寻求救治父亲式的国人的真理,流言却说是他偷了家里的东西变卖了,怕遇见人看,怕见母亲,所以才离家。(家乡无非这样)
到了南京免费的学堂(雷电学堂、矿路学堂),所见是“乌烟瘴气”,所感是“一无所能”。(国内的求学之处无非这样)
于是适逢官派五名学生到日本留学,鲁迅就成为其中之一,来到了东京。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学救国救民之技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
“无非”,只不过。作者的愤怒、失望、无奈之情,以“无非”冲出。当时21岁的鲁迅到日本的第二年就剪去了象征腐朽落后的“辫子”。并拍照写诗留念。因此他对那些没剪辫子的同胞很敏感。
“这样”指清国留学生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聊八卦等不学无术,不思报国的行为。
除此之外,文中“精通时事”、“正人君子”等语言也颇耐人寻味。
当然,这样的语言我们暂时学不会,但鲁迅修改文章的精心耐心的态度我们总是应该学习的。
二、真情实感出佳文
写文不抒情,写文不感人或抒情不充分,感人的力量不够是我们写作的实际。
要想改善这一情况,好好读读《藤野先生》,跟鲁迅学学是非常必要的。
鲁迅用众多的事件撑起了文章的内容,在叙述事件的同时插入精当细节描写,渗透自己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层层铺垫,到文章即将结束时,情感积蓄已久,直接的议论、抒情,如画龙点睛之笔,让文章中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肆意奔流,感人至深。
给我们的启示是写人写事是画龙,议论抒情是点睛。千万不要以为写完事就完成任务了,以事写人,以人抒情才是我们写文的根本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