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拖延症,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鄙人就正在犯病当中。看完罗振宇《大家都有拖延症》文章,心血来潮,把键盘拿出来,准备动笔的时候,老毛病又犯了。例行打开手机漫无目的的刷微信、微博。时间过得差不多了,终于放下手机,下笔前又以构思文章怎么写为借口,发呆了半个小时。拖延症总是阴魂不散。
拖延症是把一件事拖拉着不做,在不做的同时伴有焦虑和负罪感,拖拉、焦虑、负罪感是拖延症的三个要素。这个跟懒是不同的,懒是拖着不做或者压根就不去做了,但内心心安理得,没有焦虑与负罪感。
罗振宇说拖延症看似是拖拉着不去做事,实际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就像很多心理问题,类似于沙漠植物,你看着露出地面的就那么一点点,但如果你往地下扒,就会发现它的根系非常粗壮,而且错根错节,扎在地层深处。
为什么现在社会拖延症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罗振宇总结了三个原因:
1、现代社会,一个人从目的到手段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原始人他们的目的和手段距离很近,他们那个时候如果不去打猎、采集食物就会饿肚子,干活就有的吃,即时性反馈。到了现在很少有即时性的事。
首先大家就不愁会被饿死,其次现在绝大多数没有即时性反馈,比如你上班一天多干点少干点,好像工资就那么多,而且还是次月才有反馈,大家拖延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玩游戏不会拖延,因为游戏都是即时反馈,你能感受到跟目标的差距,你的付出能有体现。
2、现代社会,很多目的是被强加的。拖延症最多的是创意型工作,比如你写文案策划、写总结、写计划。说实话谁愿意写,绞尽脑汁脑细胞都不知道死多少,结果还不一定能达到要求。你没办法,那是老板要的、客户要的,你完全不是自愿去写去做。
3、目的是想象出来的。别人推荐一本书,你买这本书的时候你想象着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能像推荐人一样有这么深的感悟、触动,你会因为这本书瞬间让自己功力大增,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甚至能够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实际上哪有这样的武林秘籍,你买回来之后书就撂在一边起灰或者垫桌子了。
对于拖延症的解决方法,罗振宇给了他的三个方法:
1、创造性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他举例高中的时候,他没办法背文科类的政治、历史、地理,但学文科又不得不去记。他就把背这件事分解成抄教科书,每门抄5遍。后来考试效果不错。
2、让种子飞一会。罗振宇高考前一天,他们班主任告诉他们关于高考语文的考试技法,拿到语文试卷,先不要做题,翻到试卷最后一页,看作文题,看懂了就撂下,然后从第一道题开始做。虽然这个作文题只是看了一眼,但是它像一棵种子种在你心里,开始生长、发芽。当你写作文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一部分构想了。
我现在写文章也是学着罗振宇的,会把自己要写的主题罗列好,如果那天要写那个主题,下班前会瞄一眼,然后吃饭去。吃完饭回来办公室写的时候,就好写很多。
3、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消解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事找来很多人一起讨论,然后宣告你做事大进程。因为这样,别人就会监督你,你为了虚荣心,就会逼着自己去做。刚上班那会,那时我们大区经理在一次会议上说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先把这件事对身边人宣告。比如追女孩子,你告诉身边的人,这样你就没有后退的余地,打破你不敢追的恐惧。
除了罗振宇说的三条方法,补充我个人平时用到的一条:
立即做,打破被你放大了的恐惧。
就拿写文章,迟迟不敢动笔,是因为怕写不好,写出来丢人,怕写着写着不知道写什么了。这个是写之前最常见。实际上但凡动笔写那么几句话,你的思路就打开了,很多时候你一口气就把文章写完,写的不错。回头看之前那种恐惧真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大家都意识到拖延症,也知道解决方法,还是解决不了,怎么办。
最后完全引用罗振宇在《我们都有拖延症》上的原话:
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历程给你的一个礼物,是现代社会的目的性、正当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楼,将你照射出来的一个缺陷。但它更是你想把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必须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帮得了你,只有等待你自己更快地成熟。当你心里结构发生更快的变形的时候,解决方案就会水到渠成。
如果你还要说。我就是懒,我就是解决不了,怎么办?没有怎么办,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变,但有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成功的人、对自己满意的人,和不成功的失败者、一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这个结构比例不会变。如果你真的克服不了,那也没什么,你只不过和无数代祖先,和那些已经死掉的人一样,你就是过失败者而已,这有什么奇怪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