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默然

我们要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提升能力,一个是时间管理。
中岛孝志是日本时间管理研究的第一人,他身兼数职,在经营企业的同时,担任经营顾问、经济评论家、记者、作家、大学讲师、电视评论员等多种职务。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是如何实现时间管理,在多种不同职业中游刃有余的呢?他提出了4点起床工作法,倡导我们开启一种健康而且高效的生活方式——“38”生活方式。
一、什么是“38”生活方式?
如果望文生义,你可能会理解偏差。在这儿的“38”不是指妇女节,而是指一个人通过每天早晨4点起床,实现一天时间的“三分法”:一天有24个小时,以中午12点为界,如果4点起床,上午就可以工作8小时,下午又可以工作8小时,晚上睡眠8小时。
二、为什么要开启“38”生活方式?
开启“38”生活方式的途径是4点起床工作法,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早睡早起,不要通过熬夜来完成工作。这一提法是有针对性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免不了要经常加班,很多人都选择了晚上加班熬夜,但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好。
人是有生物钟的,不遵循人体规律就会付出代价。人在早上激素分泌多,工作效率就高;晚上激素分泌少,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人体恢复体能要靠晚上充足的睡眠,晚上不睡觉第二天精神就不好,时间长了还会得严重的疾病。晚上熬夜第二天就容易迟起,早餐胃口就不好,而早晨不吃饭对胃不好,会引发多种疾病。可以说,长期熬夜无异于透支生命。
熬夜会让人陷入这样一种不好的循环之中,总是觉得休息不好,精力不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身体骗不了人。当你睡不好觉没精神的时候,身体就不想动,大脑运转速度会下降,这种时候工作效率是不会高的。
睡眠不足还会导致人的精神状态不好,情绪低落,影响人的判断与决策。所以说,不要在晚上做任何决定,因为晚上情绪不好容易做出悲观、消极的决定,而在早上人的精力充足做出的决定往往比较积极、乐观。
熬夜的目的是为了把更多时间投入工作,只是在时间段的选择上不科学。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每天4点起床,把时间提前,保证投入同样多的工作时间,就不用在晚上加班了,这样不仅保证了身体健康,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我对“38”生活方式的实践与认识
“38”生活方式对我们提高效率、健康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称得上高效、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我个人的实践来看,宁可早睡早起向早晨要时间,也不要晚睡熬夜,向晚上要时间是得不偿失的。你为了工作熬坏了身体,身体会惩罚你,别人帮不了你,倒霉的只能是自己。
本人多年从事材料写作,经常加班熬夜,身体的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医生告诉我,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长期熬夜必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到时候就悔之晚矣。但是,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完全不加班是不可能的,因为写材料任务比较繁重,而且都有很强的时间性,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才能按时交差。既要保证工作,又要尽量不熬夜,这就需要做好时间管理。后来,我采取了早睡早起的工作方式,晚上加班最迟不超过11点,快到11点时倒头睡觉,到3点以后再起床工作,这样在8点上班以前又可以挤出5个小时时间,一般的加班任务都可以有效完成。在改变时间安排之后,人的精力明显比以前好多了,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而且,一般的加班任务并不需要那么多时间,只要调整时间段,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工作时间就可以了。
4点起床工作法的理念就是提倡人要合理安排时间,早睡早起,向早晨要时间。一日之计在于晨,抓住早晨就抓住了人生的先机。由此开启的“38”生活方式是基本符合健康养生理念的,比那种熬夜伤身的生活方式强过百倍,是可以长期坚持的。
四、一点提示
晚上9点到早晨5点是人的有效睡眠时间。其中,夜里11点到凌晨3点是人体气血生发的时间,最好卧床休息。所以,人再熬夜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点。早晨3点到5点是人体气血输布的时间,深度睡眠为好。所以,5点起床可能更加符合养生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