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870期【学生习作】

第870期【学生习作】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1-08-01 09:47 被阅读0次
  1. 储哥“三绝”

                  文/高平三中崔傲然

        当了储哥两个月的组长,我被他彻底服了。不信,自己看吧。

        “一绝“——睡“绝”

        这一“绝”自不必说,在我班随便拎出个人来都知道他的睡觉功底有多么雄厚,曾为我们上演了课堂睡觉的三种境界:第一,坐在座位上睡,但由于头会低的很沉,容易被老师发现,于是,嗜睡的“储哥”发明了第二种境界,站着靠墙睡。这种增界的出现曾在班上轰动一时,各路好汉都凭这一睡姿尊储哥为“睡王”,足见其功力之深,但这并不是他的实力上限。第三重境界更令人瞠目结舌:站在风口上睡。这境界,目前只有储寻“独一份”的达到了,并且把它做到了出神入化的阶段,再加上他得天独厚的小眼睛,让历史老师无奈地说出了“你真能睡啊”,让英语老师“荣幸”地为他安上了“睡糊”的“光荣”称号,一个字,绝。

        二“绝”——搅“绝”

        这一“绝”,是一记好坏兼容的“绝招”。每当组内氛围凝重或者火药味腾起的时候,他便是一根带水的“搅尿棍”,“偷偷摸摸”地拿走文具盒、笔这些倍受关注的东西,然后吸引注意力,把一件“大事”转成一件“小事”,再接受一记“爱的抚摸”,“火药”便彻底湿透,没有燃烧的条件,氛围也变得缓和下来。当再问及他到底谁对谁错时,“搅屎棍”瞬间烘干,扔进“战火”,让“战火”越烧越旺,结果总是一方词穷理尽,窗穷理尽,无话可说,另一方十分神气,向对方进行“挑衅”,然后感谢一下这根干燥的“搅屎棍”。

        有时觉得他这样颠倒黑白很讨厌,但却缓和了小组气氛,维持了小组团结,还增加了不少乐趣,有项技能,真是“绝”呀。

        三“绝”——笑“绝”

        储哥那近乎恐怖,极具穿透力的笑声,真的是一“绝”。每天下课,都可以看到他肥胖的身材与同学一起在走廊上穿梭,看到好笑的事件便“鬼笑”两声,听得人鸡皮疙瘩散落一地,让周围的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把笑声带给每一个人。不论是小声的“奸笑”,还是大声的“鬼笑”,都极富有特色,与手机、电视上的反动派的笑声堪称一模一样,再加入每次“鬼嚎"时的夸张动作,让人在毛骨悚然的同时会心一笑,即使再不开心的人也抵挡不住这样的“轮番轰炸”,令人称绝。

        瞧,这就是储哥的“三绝”,“善恶”平分,怎么样,够“绝”吧?!

【师评】文章前呼后应,思路清晰;小标题拟写工整,结构精巧;语言表达幽默风趣,妙趣横生。(点评教师:张永刚)

2.今晚就吃“猫耳朵”

                  文/高平三中李若溪

        “今天晚上吃什么饭?”真是个世纪大难题! “酸辣粉?麻辣烫?火锅?德克士?......”此时的我脑袋里已经闪现了很多美食,身为吃货的我当然喜爱这些美食,不过能吃到美味的美食所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花销大。因为我还要储钱去旅游呢,唉,不行,这些话被噎到嘴边没有说出口,只能用家里现有的食材来做,一个想法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猫耳朵怎么样?”“好呀,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就吃猫耳朵!”

        你可能认为是要通过买现成的猫耳朵进行煮炒。其实不然,很多大厨都有自己的独家秘方,其实做猫耳朵也有我们家的秘方:纯手工做猫耳朵。First,用面粉经过清水的浇灌揉成面团,然后把这一大坨面团放在面板上并擀平。Next,用刀把擀好的面切成条,再把条切成约一厘米的小正方体。Finally,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切成约一厘米的小正方体用手一撮,一个猫耳朵就做好了。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感觉so easy?

      我的回答是no,对于我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让我来做“申大厨”—妈妈的小助手,妈妈把面团切好后,接下来由我帮助妈妈来搓猫耳朵,黏黏糊糊的面团很快的就沾在了面板上,我的手上都粘的是面,弄的一番不可收拾。这时妈妈的一句提醒:“放一点面粉吧”被面粉洗礼后的面团奇迹一般的不黏了,反而倒很轻松的搓了过去。正当我开心的搓猫耳朵时,一个新的问题展现在我的面前:我的调皮面娃娃竟然不听我的指挥,我用手搓它,它就是搓不过去。我让它往西,它偏要往东,我让它往东,它偏要往西。经我对“申大厨”的请教后,原因竟然是我放的面粉放多了!看到旁边的妈妈一个接着一个的猫耳朵从她的手中飞过,如果不把她搓猫耳朵的视频放慢0.1的慢动作时,都不知道她的速度有多快。唉,“大厨”果然是“大厨”啊!

        不知不觉,我已经完全熟练这个步骤,手的速度也愈来愈快,我也很快的比上了妈妈的速度。我和妈妈还进行了有趣的“搓猫耳朵”大赛,用俩只手搓,妈妈飞速的搓,俩只手分工明确,配合协调,而我就像它放慢了0.8倍一样,俩只手分工不明确,两只手的工作还时不时的打交道,好像时不时要打起架来,充满了火药味。结果不用说,肯定是“申大厨”胜利了。

        当我仔细的思考这个事情时,让我有很多感触:我们做事和这个不是一样吗?就比如说:你吃饭的时候,放了太多的辣椒,觉得太辣;如果放的太少了的话,就觉得没有味道。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把握好分寸,要有个“度”,做的太多就会适得其反。第二个,就是“熟能生巧”,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它是容易的,只有不断的练习练习,才能达到一种境界。学习依旧如此,我的数学一直是我的心头梗,当我这个题不会时,我每天去做它,做它的类型题,还怕我的数学成绩不好吗?

        今晚就吃“猫耳朵”,吃出快乐,吃出感悟,吃出人生新姿态!

【师评】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做“猫耳朵”的过程,通过家人竞赛,感悟生活真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发现平凡生活的情味,善于表达生活感悟的孩子。(点评教师:张永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870期【学生习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ml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