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泗交

作者: 蛮子123123 | 来源:发表于2020-04-16 16:04 被阅读0次

文/蛮子

01

加入“河之东文学论坛”微信群没几天,就看到群里相约采风的通知。与大家还不熟悉,本不打算挤占有限的名额。但听说目的地是夏县泗交,我便毫不犹豫报了名。

二十年前,我曾在夏县工作过五年,跟泗交有过交集,也留下了一些苦涩但清纯的记忆。提起泗交不由多了一份亲切。

02

出了夏县县城,采风团的大巴车就进山了。

遍山苍翠,满目葱郁,道路两旁更是花簇成行,绿树成荫。望着车窗外一排排向后飞驰的大树,想起当年每个单位都有绿化任务,我每年都带着干警来这里植树的情景。如今道路几次规划修整,我已分不清哪一段是我们法院人的绿化段,但知道其中也有我曾经亲手栽种的一棵棵树苗,不禁内心激动。

车辆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驶向泗交,峰回路转,盘山涉涧,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目的地,颇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想起我在夏县第一次进山,通过泗交去祁家河,路上整整走了七个小时,比去省城太原耗时还长。当时是县委书记带我们到祁家河下乡,专门要求带越野车,我们借了辆213吉普。走到路上才知道,所谓的路,只不过是河滩。车辆沿河而行,河道狭窄,乱石突兀,高低不平。时而淌水,时而爬坡,路越走越艰险。车胎与青石一次次摩擦出火花,不时听到石子弹起撞击车底盘的声音,多少次车身倾斜地近乎要翻过来。这是我走过的最艰难的路。

03

我们采风的第一站是茶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本属南方的茶叶,在北方的山沟里也能长出来。陈经理是一个典型的山东侠女,从她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茶园从引进到发展的情况。

这是泗交腹地一个小山包,过去由村民自发种些粮食作物,行路不便,干旱无水,收成不好。十年前,招商引资,陈经理的父亲——山东农村陈厚民来到这里。栽种实验、申报项目,置换土地、培训茶农,现如今已发展成500多亩的大茶园,可以炮制绿茶、红茶、白茶各种类型,茶品上乘,供不应求。茶园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也成为乡村旅游一个好去处。

阳光明媚,和风惠畅。绕行在百亩茶园,满山坡梯田层层,阡陌纵横,五颜六色。嫩嫩的茶树新叶翠绿勃发,迟开的山桃花和油菜花鲜艳夺目。文友们在一起,看山品茶,赋诗弄文,摄像留影,我的心情也染得一身茶香。

离开时,我再次品味茶园的名字:厚民晋茶茶园,这个名字真是名副其实。元代政治家许衡言道:衣食以厚民生,意思是衣食是用来让老百姓生活幸福的。招商引资、产业转型给泗交镇带来的实惠确实是厚民之举!

04

大巴车在泗交镇上通过时,我不由自主地扒在车窗上寻找法庭的位置。虽然不能停车进去,但这里付出过我的心血,我想看看它现在的模样。

深山距离县城远,老百姓打官司不方便。那时候一天才一趟班车,如果去县城,当天根本回不来。所以为了方便诉讼,法院在山上设置了泗交法庭。

我任院长时,法庭是一个破旧的小平房,还处在城镇建设拆除范围。政府可以规划一块地,但建设费用一分没有。夏县是贫困县,财政收入有限,上级又不能立项,我们憨大胆,手无寸铁上马盖法庭。寻找了一个愿意垫资的工程队,建到半截,看我们付钱不及时,他们就停工,我与庭长多次上门给人家说好话,逢年过节还提着礼品去拜访人家。一波三折,法庭终于建起来了。因为没钱,只好简单配些办公用具,勉强维持工作。

那些年,经费短缺是我最头疼的事。城镇建设要求法庭门前统一地砖颜色和标准,需要一万多元,办公室主任看账上没有钱,急得团团转,动用个人关系四处借钱。

路对面就是法庭了。房屋主体没变,但装修一新,国徽高悬。听夏县工作的同事讲过,这些年,国家保障司法经费,办公条件改善很多。现在法庭与法院办公联网,网上立案,远程开庭,既体现了司法的庄重威严,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

深山远程开庭,在二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年,仅仅一个刑事案件帮教,我们就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在山里辗转。

刚满14岁的三个孩子,在商店抢食品被起诉。考虑到孩子尚小,抢劫情节一般,又是初犯,我们判决免于刑事处分,但孩子今后的帮教问题必须落实到位。

三个孩子的家就在泗交深处一个山沟里。我与承办法官决定到他们家里去看看。

当时临近春节,连续下了几天雪,山路上积雪很厚。挂着防滑链的桑塔纳很难行走,折腾了几个小时才到。

叫上村干部深入到三个家庭,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帮助家长引导教育,促使孩子改邪归正。当饥肠辘辘的我们返回到县城,已经是半夜时分。

05

采风的第二站是黑龙潭。在夏县工作期间,曾有人推荐过黑龙潭,但因为路途遥远,地势艰险,我想象第一次去祁家河的艰难,便一直未敢前去,也就成了20年的遗憾。近些年,政府给去黑龙潭方向修了柏油路,山路依然蜿蜒盘旋,但路面平坦宽阔。

车只能开到太宽河边的一个小山村,沿太宽河道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黑龙潭。黑龙潭是中条山腹地一处瀑布。在山谷最窄处,河水急湍,激流而下,三五十米的落差,形成一个白色的水幕。沟底,天然形成一圆形水池,水面清澈,青山苍翠倒眏其中。水深处可以清晰地看到黑色的云团,像一条龙的形状,所以人们称这里为黑龙潭。

关于黑龙潭有一个美丽的神话。相传,古代一美丽的民女在太宽河上走失,有村民看到黑龙潭上腾云驾雾,猜想民女嫁给了龙王的儿子。于是,每逢天旱无雨时,村民便自发组织去黑龙潭求雨,还真很灵验,凡求必雨,世代相传。

千百年来,黑龙潭成为方圆山乡群众心目中的圣地,祈雨求财,祈福迎祥,被赋予无限美好的想象。同时因为此地已无路,人绝难通行,更为这个地方填上一抹传奇般的神秘。  

这些年国家致力于投资山区建设,主要山脉都通了柏油路。打开了山门,山里的旅游优势慢慢凸显出来。曾经的沟壑艰险,成为城里人稀罕的悠闲养生旅游的地方。如今的泗交旅游景点遍布:斩公槐、瀑布、炼银洞、狩猎场等等。黑龙潭这个曾经藏在深山的美丽神话也被寻常百姓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民俗文化沉淀与自然美景相辉相映,相得益彰,令人留恋驻足。

而卫夫人曾在潭内洗笔砚,清水染成黑乌鸦的传说,更为黑龙潭增添了许多雅趣。文人们都喜欢来此获取道法自然的灵感,享受灵性山水的熏陶。不知组织者把此次采风地确定在这里是否也有这个意图。

站在瀑布边,我们看到黑龙潭下面有游人出现,那是平陆县围绕黑龙潭开发的旅游景点。曾经养在深山无人识的黑龙潭,如今成为世人争相开发的宝地。

下山前集合乘车的地方,是一个古村落。几位村民晒着太阳照应着自己的生意,店铺就是露天的这片开阔地,商品更是大山里常见的物料:几张磨盘堆放在路旁,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根摆在墙边…别有一番浑厚古朴之美。如今的山里信息畅通,村民们有了商品意识,这些返璞归真的物件都被当成工艺品来销售。

06

回来的路上,文友们兴致不减,纷纷交流着采风的收获。我在与大家一样收获的同时,还有份特殊的感悟。

我曾亲历泗交曾经的贫困和落后,我亦有幸见证新时代泗交的开放和发展。

但愿有空,再去泗交。再去品品厚民茶香,再去感受山乡变迁!

相关文章

  • 再到泗交

    文/蛮子 01 加入“河之东文学论坛”微信群没几天,就看到群里相约采风的通知。与大家还不熟悉,本不打算挤占有限的名...

  • 泗交山泉

    今天早上我和我的同学去泗交去玩,我们先在一个凉快快的地方野餐,我和我的好朋友果果在那建了一个家,什么东西都有,本来...

  • 去泗交山上玩

    放暑假第一天,我和爸爸去泗交山上玩,我们两点出发,三点到那块儿。 因为山上的路比较陡峭,我有点不...

  • 泗瓜泗

    在我童年的记忆碎片里,对泗瓜泗的印象特别深刻。 这是一种饮品的名字。 如果把享用美食的幸福指数也分等级的话,它一定...

  • 泗瓜泗

    时间是一个幻觉,把我的童年凝固在了记忆的碎片里。 泗瓜泗成了碎片里的高光。 这是一种饮品的名字,你愿意叫它广柑水加...

  • 泗交山一日游

    星期六的早上,爸爸说要带我去泗交山去游玩,我非常的激动,我就说道:“我去拿一个盆来装螃蟹,”爸爸说:“好的...

  • 一见如故 神奇泗交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这句话用来形容4月12日的情形,恐怕再也恰切不过了。那天,与二十余位未曾谋面的文友聚集...

  • 泗河

    河流对人类的意义,不仅是灌溉土地、漕运交通,更在于滋养心灵,陶冶情操。 张承志《北方的河》记述了对额尔齐斯河、黄河...

  • 墨的忧伤

    叮咚叮咚叮咚 , 秋天的雨回来了。 泗挲泗挲泗挲, 枯黄的树叶碎了。 朦胧的夜色, 闪烁的碎星。 倦了。 雨噗嗤噗...

  • 交易

    因为需求,于是有了交易。 早起,交易以物易物,逐步发展为贝壳等媒介交换物,再到铜币、银金,再到交子等纸币票据,演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到泗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tr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