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认知觉醒》周岭
心理学上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许多“痛心事”变成高兴事。
你是不是感觉自己的工作特别忙,有时加班加点,领导却不给涨工作?
这可能是每个职场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最后让他们在职场上拉开了距离。
这里有两位职场新人,小王和小李。
小王对这样的工作,槽点满满。于是,在消极态度影响下,开始在工作中摸鱼。
小李却好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埋头无闻地工作。
一年后,小李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经验越来越丰富,升为部门经理。
而小王却还在原地踏步,每天都是丧丧的,感叹命运的不公。
我曾问过小李,为什么同样的工作量,他却没有抱怨?
小李说,自己不是没有意见。可是想想,工作表面上看是为领导干,其实是为自己干。
多干一件事,就能从这件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就当生活考验自己,如果自己能经受住考验,那么一定能让这个游戏升级。
在小李的表达中,正好就用到了心理学中的“动机转移”法。
动机转移法分为两种:为自己而做和为玩而做。
工作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没有太多的意义。
只是每个人的解读,赋予于它不同的意义:
小王认为工作是为别人做事,所以,多出工资的部分,他不想多付出。
小李则认为,工作是自己的事。
小李将工作动机从别人那里,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既然工作是给自己干,那么,苦点、累点自己都认了。所以,他不会有太多的抱怨。
于是,工作变得不那么痛苦。相反,工作是为了给自己积累经验,烦恼变成了好事。
再者,他将工作当作游戏,认为只有自己尽力玩好这局,才能升级到下一局。
将工作当成好玩的游戏,工作就变得不再无趣、乏味,反而乐在其中。
用佛教的话来说,小李的吃苦给他带来了福报。
这种苦吃得越多,自己未来的福报也就越多。
小王却以为自己深陷命运和外因的作弄之中,却不知道“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就像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所说,小李只是将工作当作一种乐趣,顺手做了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