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克服了所谓的完美主义,但有些事情依然很难对自己交代。可以做到120分的事情,我只花了八成的力气,好像对于结果没有了期待,知道生活和工作已经定型,不会再有台阶,最终还是败给平庸。
20多岁的时候,仍处于非常简单的状态,现在想来别人猜测我20不到,或许不是赞美,是一种婉转的提醒,可是那时候没意识到自己的不成熟。
讲话非常直接,很多时候话说出口,还是意识不到也许说的不合适,一味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忽略了听者的感受。
直到慢慢因为直率的性格碰了钉子,渐渐开始意识到,说话真的是一门学问啊,讲话之前真的要好好思考清楚。
很多话,说者无心,听者却放在了心里,从此与你有了芥蒂,你却还傻傻地不自知,依然把对方当交好的同事。
横冲直撞的性格有人讨厌,自然也有人欣赏,但棱角分明的性格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讲话太直就会得罪人,一些报复性流言就会纷纷扰扰。即使你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是终究人言可畏啊。
因为直率的性格,吃了不少亏,渐渐成熟以后,开始自省,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表露的越来越少。多说多错,不说总归会减少误解了吧,结果还是难免被议论。
即使你再低调,一旦被领导认可,大部分人的反应不会是祝福,而是盯紧你,等着你出错,从而印证他们的眼光。
我这个人一向不喜纷争,如今也好,不要虚名,不图利益,做好自己的本分。尽量不与人交集,沉浸于自己的小小世界,文字、音乐、阅读、电影、展览,足矣。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口舌,只能尽量远离口舌之地,选择与非人之物相处的好处是,你可以做那个主导的一方,想写文章就写,想听音乐就戴上耳机打开手机播放软件。
最近又购入了好些纸质书,曾经尝试过看电子书,结果还是更喜欢纸质书拿在手里的感觉。书柜里的书已经泛黄,可能再过几年更是氧化严重,但就是喜欢这种实质的存在,摸得到看得见,真实和满足。
以前不觉得,现在才发现,人生走到后半程,就是要学会和自己对话。
以前我是个很较真的人,在一些细微的事情上,这种较真是对自己。例如发现错别字,必须纠正,全文字体必须是楷体,标题字体必须是黑体并居中,边框的线不能在某一角缺一根,诸如此类。
注重细节是好的,但如果只注重细节,而少了大局观,其实有点得不偿失。
后来渐渐明白过来,看问题不能拿着放大镜去观察,任何人或物,总会有瑕疵和不足,把握好大局的框架,再细化一下内容和格式就可以了。
好像和自己对话多了之后,变得很难找到共同语言氛围的人。如果三句以内没有相同的气场,我便没了继续聊下去的兴致。
微信好友从300精简到了50,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原来所谓的好友,其实并没有几个。那些加了之后就几乎不聊天的,那些加了之后忘记对方身份的,那些陌生的名字,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
不仅物品可以断舍离,原来微信好友也可以断舍离。当然这样做的弊大于利,因为人总归是群体动物,需要社交和交流的,而现在的我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
有人觉得你清高不合群,有人觉得你孤僻性格古怪,也有人猜测你沉默背后的隐情。
但我觉得,活到现在的年纪,真的已经不太在意他人的想法和眼光了。
我有足够的思想成熟度来评判自己的生活,我也可以分辨这样的生活自己是否喜欢,遵从内心的感受去活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而我恰恰在这样的年纪拥有了想要的思想自由,多难得,应该庆幸啊。
日子在平常中反复,即使如此,只要自己觉得舒适、愉悦就够了。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与任何人无关。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