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以后

作者: 云翳 | 来源:发表于2015-07-14 22:45 被阅读114次

    不择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这是《道士下山》熬的一句鸡汤,并用诸如滚草地等剧情努力地贯彻始终。小道士何安下的奇幻民国漂流,就在好为人师的陈导导下变成了一个以刷经历代成长的所谓个人“史诗”。

    宏观叙事,并非从讲时代转移到讲个人就可以救,如果你本质上还是把人当作一个符号,一个串线的棋子。反而想起了四段话:

    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流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所谓道教。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儒家。

    佛教说,破除我执——所谓佛教。

    张岱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所谓世俗。

    可惜了,有描绘个人的野心,却无讲中国人三观的志向。

    进一步说,故事看多了,人是会变得通达些的。这是荒诞剧的真诚。纪晓岚编了《四库全书》,自己却只写了一本写鬼神的《阅微草堂笔记》。如果描绘何安下永远不能按照自己所想安下,却以所谓常理的方式“安下”,也是能有效避免一地鸡毛的方式。

    看完电影成了原著党,搬运几句原文来:

    我能不能从这个世上得到一个馒头?

    恶念来自不得志的生活。

    真东西总是简洁,假东西必然杂乱。

    想看《聂隐娘》,更想看阿城脑洞的版本。

    不过,既然阿城的脑洞也无法无损转换到电影里,《道士下山》应该也有很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需要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谅解。影像和文字可以不冲突,但是新浪潮的电影比意识流的文字更小众。我们可以接受博尔赫斯的魔幻,却很难坚持看完一个哪怕五分钟的长镜头。

    视觉,从直觉到快餐,有缺乏耐心的基本属性。何安下在电影里最终成为了一个英雄,至少是修行成功的人,有多大程度上是满足了电影对英雄的嗜血呢?扫不尽万丈红尘,就赐予数条白绫,不改初衷真英雄,就强化人性太人性的不择手段。可是你要知道,聊斋里的妖精也都是很可爱的,从来不会教人莫名其妙。

     写于下象牙塔当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云翳:不小心把老版本发了上来,马上修改抱歉。

      本文标题:道士下山以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fy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