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的零食摊
读小学时期,校门口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售卖零食的摊子。可能还没有足够的记忆,原本校门口从没有见过妇女摆设零食摊。校门口除来往的人群车辆,大概就算得上我们出入校门放学上学读书的学生。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镇子里有妇女在校门口摆设零食摊。俗话说学生娃娃馋,再加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物质生活本就匮乏。像如今琳琅满目的商品,食品,简直就是那个时代做不到的梦。
摆设零食摊的妇女,个头不高,微胖圆脸,看上去和让人亲切(至少在我看来)。零食摊上摆设的零食通常有,豆沫糖,炒葵瓜籽,最主要的食品就是凉粉。换句话而言,这位妇女主打售卖凉粉。豆沫糖,炒葵瓜籽算是配角。
但在我们学生看来,不管是凉粉还是豆沫糖,炒葵花籽,简直令人馋得口水直往嘴外喷。一到正午放学时间,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校门口的零食摊,被嘴馋的学生围个水泄不通。
兜里有钱的学生,高呼阿姨我要块凉粉。这位妇女的凉粉售价,以片为单位。一片巴掌大小(当时小学生的手巴掌)的凉粉起价五分钱,如果一角钱就可以买到较大块的凉粉。两角钱,就可以购买一小碗凉粉。价越高,购买到的凉粉就更多。
不过那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不过也就十来块或者是十几块到二十块不等,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更少。生计艰难,要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经济条件自然不宽松。
校门口摆零食摊的阿姨,总是想方设法在摊位上摆设尽量多的食品来吸引学生。学生们被阿姨零食摊上的零食,馋得不能自已。就想方设法,从自己父母那里连哄带哭,连骗带闹得到五分钱一角钱的零花钱来解馋。
父母们根本不轻易给孩子们五分钱的零花钱,孩子就说老师让交某某费用。一听说老师让交费用,父母们不再坚持,便拿出一角钱给孩子。当然这一角钱,被孩子买凉粉解馋。
那个时代的我们,围住校门口阿姨摆设的零食摊。带钱的同学买凉粉或者是其他零食,总会和自己相处甚好的伙伴分享。一部分学生,则是站在边上,边看别人吃,边用眼睛来满足馋欲。
吃凉粉的同学,馋馋地吃完托在自己手掌中的凉粉,又会用舌头将渗漏在手掌上的蘸料舔舐干净。上课铃声响起,围在校门口零食摊前的一帮学生,这才飞奔进校园向各自的教室跑去。
冬去春来,小学时期的校门口,校门口伴随我们小学时期的零食摊,早已经被小卖部,便利店以及超市所替代。校门口摆设零食摊的圆脸阿姨,成为我们记忆中的影像。
在我成年后,每每走过母校校门口。
那个摆设在校门口的零食摊,那个摆设零食摊的圆脸阿姨,以及每天正午围在零食摊前的学生。
都会自动浮现在,我记忆的屏幕上。
这是那个时代,我们小学时代,校门口特有的风景。
幸福是有时代性,这种经历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特有的幸福,简单至极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