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天,正吃着饭,我一漏嘴提到给小朋友新买了玩具,结果闹大事了。
小朋友连饭也不要吃了,急着下桌去玩;可小朋友妈妈执意要他先吃了饭,一下子就僵持了……小朋友明显不高兴,可他才四岁,不太会用言词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用嘟着嘴,拒绝吃饭的方式来表达。
这让我意识到,小小的人儿,也有了自己的情绪,而局限于他的年龄和学识,还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而作为长辈,更多的是秉持着“为了你好”的态度,过分地强调了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的想法。
尤其是现在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普遍上升的情况下,害怕抑制他情绪的表达,从而经受抑郁症,希望可以更多地了解抑郁症,在他成长各个阶段做好干预,从而让他更好地健康成长。
书籍📚:《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
作者:杨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家杨意老师的《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书中,就很好地为我们解读了,如何去判断孩子的情绪是抑郁情绪还是有着抑郁症的症状,以及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和产生原因,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不同年龄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从情绪、认知、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价值感这五个维度去干预抑郁症的发作。
正确地认识到孩子的情绪,以及是否患有抑郁症,才能有针对性地干预或治疗。
那么,身为父母,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呢?更多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清晰地认识到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扮演的是怎样的一个角色,背后是什么造成眼前的局面,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摆脱眼前的状态,回归常态。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反思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对他的了解是否真的如你认为的那般?更多的时候,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自己的孩子被确诊患有抑郁症,该如何合理地去面对眼前的事实,以及后续的干预和治疗呢?这是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如何摆正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吗,积极地作出改变,才是至关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