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受赏金熊后三年,我才观阅此片。为了弥补愧疚,花却3个多小时,拉个片。
刁亦男自编自导。故事流畅,功力可见一斑。认真踏实地讲了个故事,对于影像的把握也算成熟。从故事的呈现上来看,导演在「接地气」这事情上很用力。
什么是「接地气」?
妈呀,这又是一个听了许多年的词。
我一直以为接地气的意思是:
- 与老百姓的生活贴近;
- 与人的共通情感贴近;
介于以上,我一直感慨:中国如此广阔,地气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多么丰富的素材!
但当年《泰囧》、《心花路放》大卖,无数影评纷纷称之为「接地气」。而《一步之遥》则被评说导演狂妄自大。
自那时候起,我觉得很多人对于「接地气」的定义是:好玩,搞笑,庸俗。像二人转,所有人都懂的黄段子,百分之五百接地气。
于是此后,涌现出一大批靠「相声」式耍贫嘴的电影——每每看到这样的「电影」,我心里琢磨着,可能听一段相声来得更爽快!
就像最近热播过的《人民的名义》,不幸看了几集。当时的第一感受就是:这片子看它做啥?听个广播剧就完了啊!
影视行业的迅速崛起,让许多人认为没门槛捞钱快。大宗资金涌入,让无数人蠢蠢地动。
「拿个机器拍个视频有多难?」
「来个小鲜肉加持一下,绝对大卖。」
「投片单吧,这个不中,那个中了也就出头了。」
持着以上这些想法的人比比皆是。将电影当成商品,次品就出现了。显然这种状况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我很欣赏《白日焰火》导演的用力。无论是趁人酒醉骑走人家摩托车,还是工厂里抱着女同事的滚在地上的「打趣」;无论是发廊里氤氲红艳,还是舞厅里的烟雾弥漫;无论是白日焰火夜总会的霓虹灯,还是澡堂子里霉黑的白瓷砖……
他在用力,用力地接近真实。
廖凡真是个非常到位的选择,桂纶镁就差点意思。虽能看得出来导演的用意,桂纶镁与刻意处理的脏乱画面一样,拉开了距离。我一向不大喜欢,展现在一个小城市时,导演过分用力地处理垃圾。当然审美趣味因人而异。
但看完电影后,转念一想,也许这样的距离,在人物表现上又是一种拉近。
当然他并不是一味地在接地气,导演依旧抱持着浪漫想象。从画面风格与颜色处理上就能体现出来。脏乱的土壤里依旧有花朵绽放。摩天轮上的男女主角对峙表白与性爱,夜总会里失了心倒在浴缸里大笑的大娘,最后一场青天白日的烟花。生活要继续,无论因为什么背叛了谁。
歪仔问我,它何德何能获得了金熊?
欧洲人关注人,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关注体制与人的联系,关注人的情感。
这个片子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