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明代诗人于谦(1)

作者: 佛晓星辉 | 来源:发表于2023-08-17 21:57 被阅读0次

    明代的历史是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到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历经277年。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明代,在它的前期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衰微冷落时期。

    那是由于明初的统治者严酷的思想统治和高压政策,又大兴文字狱,这样一来,使元朝末年所形成的自由活跃的文学风气衰落下来,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必然形成桎梏,也就有了拟古与反拟古之争。

    到了明朝中叶,文学才开始复苏,出现了新的变化,也就是通俗文学的兴盛,以及雅俗传统混融。

    因此代表中国古典正统文学样式的诗词散文也已呈现出强弩之末的衰落势头,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城市的兴起,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时通俗文学样式的小说、戏曲走上前台。

    明代的诗文虽然呈现出衰败的势头,远不及唐宋诗词的成就,但还是在众多流派的不断更迭中产生了一些优秀诗人,于谦就是其中之一。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历任兵部右侍郎,山西、河南等地巡抚。

    他为官清正,深得民心。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族入侵,明英宗被俘。京城危急,于谦时任兵部尚书、九门提督,所谓"当时天子已蒙尘,中外安危寄此身"。他毅然主战,积极调兵抵抗,并拥立英宗之弟景帝,稳定局势,亲自督战,打败了瓦剌,终于迫使瓦剌放回英宗。

    数年后,英宗复辟,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将他杀害。当真相大白之时,于万历年间又为其昭雪,谥宗肃。遗著有《于忠肃集》。

    于谦是明代的一位忠心报国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政治家。他的诗充分地反映了他的品质和情怀,内容广泛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艺术上淳朴天然而有真情,这与当时矫揉造作、粉饰太平的台阁体相比,显得更为突出。可以说,他是一位卓然自立,以生命写诗的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

    于谦诗最突出的是那些咏物抒怀的作品。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了自己的气节,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的《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煤炭的燃烧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于谦诗还有一部分关心民间疾苦、戍边治军的作品也很有名,如《田舍翁》、《悯农》、《入塞》、《夜坐念边事》等。格调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浅显,有如白居易的新乐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清文学||明代诗人于谦(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ur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