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两针见血。本期为你解读的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6.5万字,我会用大约23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通过列购书清单、写读书笔记、重读笔记,学会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加以活用,达到科学、高效的读书目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读书,成了一个很高级的词,很时髦的词。铺天盖地的影视节目、社交媒体、手机软件都在喊我们读书。似乎,再不赶紧读书,就要被社会抛弃了。
其实,书,我们都在读。我们读心灵鸡汤、读职场励志、读营销管理、读诗和远方,恨不得“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不错,我们,读了书;书,也被我们读了。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没有读到传说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呢。是我们读的书不对?读的方法不对?还是读书真的无用呢?
怀着一系列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本书作者、以对读书法的大量研究和经验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是这方面的专家。在本书中,他依次介绍了选书、购书、写笔记、重读笔记以及活用笔记的方法。
这本书倡导用购书清单主动读书;学会摘抄和评论,让原书精髓与读书思维相互碰撞;坚持重读笔记活学活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享受读书笔记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书因人而美好,人因书而丰富。读者们的诸多反响中,最多的就是“虽然介绍的方法并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实践以后发现效果很是惊人”。
好了,了解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我将从3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个方面,讲讲怎样选书。
第二个方面,讲讲怎样读书。
第三个方面,讲讲怎样用书。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
---------------------------------------------------------------------------------------------------------------
接下来,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方面:怎样选书?答案是列清单
读书之人最舍得买书,想一想我们都是怎么和书结缘的?在琳琅满目的书架前,浏览徘徊,想寻点发财之道,去商业书籍区,想来点艺术熏陶,去文学书籍区。突然看见新书上架、书名夺睛、包装精美,翻看一下目录什么的就付款了,生怕错过一本好书,误了前程。
但市面上的好书实在太多,除了经典,畅销书更新的速度更快,有报道说现在每天新出版的书有300本之多。而且书的价格也不便宜啊,现在废纸都5毛一斤了。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书,才不花冤枉钱,又不花冤枉时间呢?其实也不难,列一张购书清单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列购书清单呢,实际上这对我们选书非常关键。因为我们读书的目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学习,有愉悦,有提升自我,有发家致富。而现今网络发达,信息爆炸,有人说写书的比看书的多,作者比读者多。因此,列购书清单就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就像我们在旅行中拍照,在同样的取景框内,你是以景为主体,还是以人为主体,聚焦不同,结果也不同。唯库创始人阿何曾说:“没有聚集的努力,是这世界上最廉价的事物,除了感动自己和他人之外,一无是处。”
今年以前,除了专业书,我的读书是没有目的的,如果勉强说有,只是满足自己爱读书的心理,愉悦自己,一时看到什么,心血来潮,就买了什么。目的不同,结果不同,还真是这样。去年为通过执业药师考试,我买了10大本专业书,最后4科都以100多分高分通过。与之相反,我受《科幻世界》杂志广告吸引,购买的《罗伯特•海因莱因》全集5本书,至今只看了一本,连名字都忘了,更别说内容。
佛家讲究因果轮回,仔细想想,世间万物,莫不如此。很多人炒股,看看这只评级不错,看看那只大咖推荐,没有自己的目的、标准,最后还是以赌徒的心态购买,结果成为股市一赚二平七亏的那七个。看看人家巴老爷子:“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牛人牛在哪里,带着目的行动!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所以说,列清单就是要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带着不同的出发点读书,收获就会不一样。
明白了为什么要列购书清单,接下来看看具体怎样做。
购书清单就是一张纸,在上面填写三类信息: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那么,怎样明确自己的目的,确定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呢?做两件事就可以了。
先是写随想笔记。看到书上推荐的书,把书名记下来;听课时老师提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书,及时记下来;逛知乎、豆瓣时觉得有意义的书,记下来;请某一专业领域专家指导购书。眼中处处是风景,生活时时有好书。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自然会找到想要的书。
但你有没有发现,随着你的目的变化,需求增多,哪怕你写了随想笔记,你列了购书清单,你还是不能迅速判断自己究竟要读什么书。你的书单越来越长,所谓“虱多不痒,债多不愁”,那就等于还是面对书山学海,起不到指引作用了。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随想笔记越写越多,购书清单越来越长,你自己都不相信会买甚至读完。所以第二件事就是精简清单。那么,怎样砍掉那些你这么久都没有欲望要看的书呢。
我们可以选择手写纸质清单。因为手写比较花时间又辛苦,你就会更认真更仔细地考虑是不是有必要列入表格。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亲手一笔一画写过的东西一定会加深你对书名和作者的印象。
还可以用二次排除法。根据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排除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需要、没必要、没时间、没精力读的书,只选择自己真正想读、有必要读的书。
再就是坚持滞后原则,避免冲动购书。就像淘宝购物一样,购物车放一堆东东,等一个月再看,当时的心仪之物,很多已经不需要不想要了。有机会也可以到实体书店,看到实物,从书的装潢到内容作比较,相信此时也能PASS掉一部分。
好的,刚才我们主要分享了怎样选书,说到了列清单选书的两个内容。
一是为什么要列购书清单。因为我们要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清单帮我们找到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
二是怎样列购书清单。包括写随想笔记和精简书单,可以通过手写清单、二次排除、滞后原则、实地看书等手段对购书清单进行时时整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怎样读书?答案是写读书笔记
爱读书的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如果你像我一样,准备要写读书笔记,再去买书、读书,相信你会重新认识读书的意义。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里写到: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别人。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现在很多新媒体作者经常说:输出倒逼输入,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怎样读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当你决定读书后要写读书笔记,你读书的方法就会不一样,你读书的效果就会不一样,你对书的理解就会不一样。
因为写笔记是花费心力花费时间的,偷懒是人的天性,但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怎样才能既简略又全面呢?你应该在读书后思考要摘抄的部分,要怎样写感悟,再严格筛选,力争言简意赅。在不断的选择和思考中,你一定会回过头再看看,重读重要部分,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们是见过很多次的老朋友了。
当然,有些地方你不想读,那就蜻蜓点水或放弃呗。任何事物都有主次,我们抓的是重点!虽然我们有很多人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但相信也在不知不觉中用这种读书法。我订阅了一个叫“噢耶,读书来了”的讲座,是关于读书和写作的52节课。那我正愁不会写东西呢。我首先听了其中的《怎样写作》和《谈文学》。
为了明白“练字”这回事,我又回过头,反复听,有时过一段时间又再听,有时会拖动进度条,对关键部分进行暂停、思考。其中提到写作可以从模仿开始,听完后我就把文章找来,仔细揣摩。我还记下课中提到的书,列入读书清单。所谓“工夫在诗外”,这些延伸出来的收获丝毫不亚于课程本身。
因为要写作,要输出,我的听课再不只是从第一课听到最后一课,也不一定是从头听到尾,也不是简单地过一过耳朵,而是更有目的性、有选择性、有价值性。读书也一样,当你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自然而然就会改变你的读书节奏、读书重心、读书方法、读书感受、读书效果!目的,会直接导致你行为的改变!这就是写读书笔记的魅力。
读书笔记如此好,怎样写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怎样读书的关键一步:写评论。本书重点给我们推荐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是个让你将读过的好书铭记于心的妙方。说具体点就是你写的笔记包括两个重要部分:摘抄和评论。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然后写上自己的评论。摘抄和评论同时存在,就像这道菜中鱼和葱的关系。
摘抄,我们都理解,肯定是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那有的人要问了,摘抄已经是精华了,为什么还要写评论,自己还能比作者写得好么。
其实,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才是最重要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是孔子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你为什么会摘抄这一句而不是那一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会成为将来有用的资料。
这种读书笔记会让你和作者有一个对比。就像给你一个和马云、巴菲特那些大佬们在一起的机会,赚得是你吧。你知道2017年“巴菲特午餐”卖了几百万美元么,你知道现在有一个APP“在行”约见大咖动辄几百几千么。
当然开始可能不知道写什么,但只要写就对了。你写的笔记可能就是“写得好!”“有意思!”几个简短的词,从而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从而想写得更好,就会督促自己多思多想。很多人看过这个段子,说不读书的人看到美景,只会说:“我靠,真好看,真他妈的好看。”而读书的人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思想和没思想差别就在这里。
我写作也有一些日子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应该就是太平淡无奇,一杯白开水。连自己都不爱喝,又怎么吸引别人。“噢耶,读书来了”栏目的老师就说得特别好:嚼别人嚼过的馍,不仅没味道,还恶心!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巧、新、奇。如何新,你的文章和别人的不同在哪里?我的理解就是文章要融入你的个人观点和你的原创思考。
有人会问:我就是没有原创,原创从哪里来?不妨用用“葱鲔火锅”大法。读书前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摘抄写在上,把评论写在下。趁热打铁,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写下你最原始、最真实、最具体的感受。哪怕是二个字“好棒!”,也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改变笔记的写法,只抄写对自己重要的,引起共鸣的。甚至可以分几次来完成,也是可以的,这样易于坚持,读书体验也更加深刻。
一个好的idea,一个独特的创意,不会从天而降。想赏美景,多旅行;想写文章,多读书;想创新意,多写读书笔记。摘抄的一字一句,评论的一点一滴,都是激发思想的火花,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现在作者也好,读者也好,卖课的也好,付费的也罢,都想要“干货”,我也是。但我们真的只要干货就够了吗?一个老师的话震撼到我:追求干货是一种病!餐餐吃干饭、大鱼大肉,不喝水不喝汤,不噎死也得消化不良。这番话真是醍醐灌顶。
如果说读书是干货,读书笔记就是助你读好书的催化剂、润湿剂。我们刚才通过分析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为什么要写评论,分享了怎样读书的两个必要关键点:一是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方法就会改变。
二是写评论非常重要。评论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原文,把自己的思想感悟转化成语言,落实于字面,从而激发个人原创思维。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怎样用书?答案是重读笔记
有一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至少说了两个意思。一,书是有用的,二,我们虽然读了书,能用上的还是太少太少。因为书,虽然你花钱买了,也读了,也写了笔记,如果不会用,那永远还是作者的书,别人的书。你没有改变书,书也没有改变你。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读书笔记如何影响书和我们的关系,我们又是如何从书中获得工作、生活的智慧。
第一、读书笔记让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朋友。有句话说得好:“时间花在哪里?时间看得到!”当某一天,你想起一本书的某一处,需要再看看,并不要从密密麻麻的藏书中找出来,只要拿出笔记即可。因为你已经把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和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在笔记本里。这样读书笔记就精简了我们的时间,我们得以从容读书。
还有,我们爱读书的人都喜欢买书、藏书,虽没有学富五车,可汗牛充栋倒不难,这就使得书籍的整理和保管难度非常之大。著名作家余华在搬家时就说:我不怕搬家就怕搬书!但写了读书笔记就不一样了,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断舍离,减少藏书量。把那些不是特别重要、需要多次重读的书定期处理、扔掉,从而让生活空间更宽敞舒适一些。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送书,在朋友圈、公众号里送书,送给需要的人,也非常好。
当然,爱书之人都舍不得和自己的书告别,就好像是和一个老朋友的分离。所以,写读书笔记吧,它是你们之间最好的见证和念想。
读书笔记会塑造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我们要找到成就自己的良师益友,找到好书。平时要多做笔记,把那些给予你力量、治愈你心灵的好文记录在笔记里。
读书笔记是读书、再读、重读的载体,在这里你能够看到当初的自己、后来的自已、现在的自己,看到一个在读书中不断成长的自已。没有无坚不摧的人生,书才是你的铠甲。当你迷茫,当你失落,你写下的字会陪伴你、慰藉你、指引你、拯救你!
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没那么可怕,因为我们有读书笔记啊!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怎样用书第二个重点:重读笔记,获得经验。
有句话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来源于书的书——读书笔记,更是如此。就像歌曲里唱的:每一个发现都出乎意料,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可怎样才能坚持重读呢?我从书里找到三个好方法。
一是固定场景
根据自己的生活特点选择一个“重读时间”。我一般在午饭后,还有一些碎片时间重读。因为笔记是相对独立的内容,无需专门大段的时间,对注意力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生活在大城市的朋友,或许还可以在地铁上读你们的笔记。甚至在无聊的地方把它当成一本相册来看,还记得我们翻看老相册的感觉?你看到的不仅仅是视力可及之处,一定会看到彼时的人、彼时的景、彼时的情,彼时的一点一滴,会在不知不觉中涌现出大量信息。重读笔记就是这样给你惊喜。
二是固定时间
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把计划写在办公桌的台历上,翻开就可以看到。或者你像我一样做不到三天一次,也可以是笔记本写完后。固定时间重读,我们可以对笔记内容有一个连贯思维和整体印象,还可能把更精华的内容转抄。这样层层筛选、精益求精的笔记本,更能让你坚持重读。
我们写工作总结就常用到此法。一年了,看看去年写了什么,今年有什么增减,有什么更出色的成绩。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有根有据,有起有落,不会成穿越小说或是地质断层。你觉得呢?现在有一个“滴答清单”app很流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下,好好管理你的“重读笔记时间”。
三是优化笔记
在制作读书笔记时,要学会用有不同的手段、利用不同的工具来为我们的读书笔记锦上添花。可以用不同的笔记本、各种鲜艳的颜色,可以是一段文字、可以是思维导图,可以是手绘,可以是电子。这样,每重读一次,都是一种满足、一种享受,“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最近因为学写作,对这种感受特别认同。我把群“每日一问”的打卡内容放在印象笔记的专辑里,每次打开都有一次重读的机会,或者写相关文章的时候会在里面找找灵感和素材。我准备每满20次就汇成一篇放在简书。想到有一天,20变40,40变80……好有成就感啊!
敝帚自珍,你花了那么多心思设计读书笔记,你一定会珍惜。就像没有哪个母亲愿意把自己亲生亲养的孩子扔那儿不管的,有的只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所以说,要用心制作只属于你的读书笔记。
啰嗦这么多,你是不是要疑惑了。我们现在不是讨论怎样让书为我所用吗?重读笔记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重读笔记?因为:我们需要提高自我!如果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会照搬历史,那也就离灭亡不远了。大清够强吧,而且他们还很谦虚,懂得安民,基本沿袭前朝治国模式,保留宦官制度,任用汉人为官,但也不过比明多活了20年。
新中国建立后,推进经济建设,特别是小平同志给我们指引的“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果斐然。要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应该没有人反对!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说国家也许大了,其实说到个人也一样的。如果我们为读书而读书,为笔记而笔记,那和机器人有什么区别,阿尔法狗还击败李世石呢。为什么?因为人类给机器写入了“深度学习”的程序。如果说读书是学习,那么,重读读书笔记,就是深度学习。
只有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真正缓解我们的焦虑,解决我们的困扰。用得好,重读笔记还是治愈工作、生活烦恼的一剂良药,你信吗?我们不是谁都能够“钱多事少离家近”,工作中总有那么几次想要跳槽。这时候你怎么做的?找亲戚朋友商量?他们很难帮你做决定,就算有,你还是会怀疑,毕竟这只是别人的建议。谁也不敢把此等终身大事押宝在他们身上,现在连“我养你”这句话都有毒了。
本书就能告诉你怎么操作,简单概括就是:针对你的问题,阅读三本相同主题的书,分别作三个笔记,以要点+感想模式记录。从三个笔记提炼出三个观点,通过假设,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因为书已经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成品,是作者对大量数据素材的分析总结。而你还站在三个巨人的肩膀上,这个方法是不是比找某人参考要有效得多,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更明智?
因为最近学写了几篇稿子,有朋友问我什么叫拆书?我是这样做的。
1、读书:去读如何读书的书。如果不会读书,又怎么拆书。读书不是简单的读过而已,而是要写读书笔记。
2、加入相关社群,关注相关公众号。阅读别人的作品,写笔记,看看他们是怎么拆书的。
3、重读上面的读书笔记,活用起来,去读书,去拆书。
在每一次读书、写笔记、拆书的过程中,都会重读自己的笔记,因为我们还不会,就要进一步参考、学习、理解、模仿。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我认为这里的会抄就是要读出字里行间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新意。当你不断地读、不断地写、不断地重读,形成一个读、写、作的闭路循环,你已经大概知道了什么是拆书。
让过去的读书体验帮助他人,成就自己,这就是重读笔记的价值所在。
学会坚持重读笔记的方法,在重读中产生新的火花,让重读成为你成长的得力助手。爱因斯坦说:“复利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如果把读书笔记比作你的本金,重读笔记就是你创造巨大知识财富的复利引擎。
好的,刚才,我们分享了怎样用书的两个方面。“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如何让书为我们所用?首先:读书要写读书笔记,用笔记管理书,管理时间。其次,要养成坚持重读笔记的习惯,用重读笔记提炼书中精髓,使之成为工作、生活的好帮手。
---------------------------------------------------------------------------------------------------------------
好了,接下来,我们对今天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分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主要分享了怎样选书:答案是列清单。然后分别说明了列购书清单是为了培养读书的目的意识,以及如何精简清单。
在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分享了怎样读书:答案是写读书笔记。然后分别说明了写读书笔记可以改变读书方法,以及写评论才能真正激发个人思考。
在第三部分内容中,主要分享了怎样用书:答案是重读笔记。然后分别说明了如何坚持重读笔记,以及用重读笔记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在上就是本期音频的全部内容。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
笔记版文字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焦虑的社会,现在的人是一群焦虑的人。为什么?根据马太效应,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有人说,一线大城市的门正在对普通人关闭,上升通道越来越狭窄,阶层越来越固化。如何突破壁垒,逆袭人生?读书,学习,大概是社会公认的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是成本低廉、性价比极高的自我投资方式。
“读书总是被誉为人生最重要的修行途径之一,但在这个注意力被极大分散的时代,读书比以前更难,也更讲究技巧。”于是,关于教我们读书的书又应运而生。其中有一本书让我相逢恨晚——《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这本书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本书作者是以对读书法的大量研究和经验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他崇尚返璞归真的“笔记读书法”,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标配。当我们读者和作者都在一味追求读书的技巧、学习的干货时,奥野宣之说:不,读书,不只是读过就算,要学会用笔记读书法来选书、购书、读书、记录、重读,这才是一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这本书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列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为什么要列购书清单呢,因为这对我们选书非常关键。列购书清单可以让我们清楚明了地找到自己想读、应该读的书。养成写随想笔记的习惯,记录任何有关你感兴趣的书的信息,比如从电视节目里、豆瓣上、微信读书,还有枢纽书(引领我们找到其他书的经典书籍)等等。
我们在动手书写清单时,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其间一定会有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取舍,会体现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从而掌握购书主动权。
当然,我们的购书清单越来越长这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精减。可以通过手写清单、二次排除、滞后原则、实地看书等手段对购书清单进行时时整理。这样,我们就可以拿着我们的购书清单去与我们想读的书来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再不会因闪花眼的广告包装和巧舌如簧的安利而冲动买书了。
二、写读书笔记的关键点在写评论。
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当你决定读书后要写读书笔记,你读书的方法就会不一样,你读书的效果就会不一样,你对书的理解就会不一样。
因为写笔记是花费心力花费时间的,偷懒是人的天性,但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为了写得既简略又全面,我们就会在读书后思考要摘抄的部分,怎样组织语言写感悟,再严格筛选,力争言简意赅。在不断的选择和思考中,我们免不了会回过头再看看,重读重要部分,到最后会发现书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当我们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自然而然就会改变自己的读书节奏、读书重心、读书方法、读书感受、读书效果!目的,会直接导致你行为的改变!这就是写读书笔记的魅力。
本书重点给我们推荐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是个让你将读过的好书铭记于心的妙方。说具体点就是你写的笔记包括两个重要部分:摘抄和评论。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然后写上自己的评论。摘抄和评论同时存在,就像这道菜中鱼和葱的关系。
读书前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摘抄写在上,把评论写在下。趁热打铁,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写下你最原始、最真实、最具体的感受。哪怕是二个字“好棒!”,也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才是最重要的。
“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培根。写评论就是我们建立自己思想必要而重要的途径。一个好的idea,一个独特的创意,不会从天而降。想赏美景,多旅行;想写文章,多读书;想创新意,多写读书笔记。摘抄的一字一句,评论的一点一滴,都是激发思想的火花,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三、重读笔记如何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良师益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读书笔记如何影响书和我们的关系,我们又是如何从书中获得工作、生活的智慧。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花在哪里?时间看得到!”当某一天,你想起一本书的某一处,需要再看看,只要拿出笔记即可。这样读书笔记就精简了我们的时间,我们得以从容读书。
还有,读书笔记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断舍离,减少藏书量。把那些不是特别重要、需要多次重读的书定期处理、扔掉,或者送给需要的人。爱书之人都舍不得和自己的书告别,所以,写读书笔记吧,它是你们之间最好的见证和念想。
如果说读书是学习,那么,重读读书笔记,就是深度学习。只有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真正缓解我们的焦虑,解决我们的困扰。
坚持重读笔记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重读,还有重视读书笔记的设计、书写,找到其中的乐趣,就能养成习惯。
读书笔记会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良师益友,这就是读书的用处。平时要多做笔记,把那些给予你力量、治愈你心灵的好文记录在笔记里。读书笔记是读书、再读、重读的载体,在这里你能够看到当初的自己、后来的自已、现在的自己,看到一个在读书中不断成长的自已。
没有无坚不摧的人生,书才是你的铠甲。当你迷茫,当你失落,你写下的字会陪伴你、慰藉你、指引你、拯救你!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观花,所获甚微。”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读书要思考。用思考来写笔记,用写笔记达到选书、读书、用书的目的。读书笔记写得好,书到用时无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