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孝巴
母亲是是个苦命的人。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就没过一天好日子,为了她的儿女们辛苦劳累了一辈子。
1
1982年,11岁的我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而且还是刚走出校门的二哥送我去的。此时我们的家庭情况非常的不好。不过呢,那个时候的周围人家的家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父亲刚过世不久,村里就给每家每户都分的一份责任田地。父亲没了,母亲就是一家之主。在那个年代,没了男劳动力,生活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况且,家里全是男娃子,光是娶儿媳妇就能愁死母亲了。
大哥刚刚才结婚,却已花光了父母亲多年积攒下来的老底。二哥也被迫辍学,外出务工补贴家用;虽然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有上大学读书的希望。八十年代初如若能考上大学,是一件让人多么兴奋和激动人心的事!但被家境所累 ,也只能如此。
三哥,两三年前就跟着一个走南闯北的手艺人,浪迹天涯去了。直到现在,在三哥的心里还是有一个心里疙瘩:埋怨母亲。
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乡村里的学校秋季招收学生,开学了。看着村子里的同龄大小伙伴们都去上学了 ,我也哭鼻子吵闹着苦缠着母亲非要去上学。可我母亲呢,只是在我的面前继续干她的田地活。
不努力干活,一大家子人吃什么呀!母亲低着头弯着腰做着农务。我则可怜巴巴的站在房屋门墙角一侧 ,双手抠搒着门框!眼泪汪汪的……几十年过去了,我对这一场景印象极深!
幸运的是:亲爱的二哥!那天,恰巧回了一趟家门。
我还有个弟弟,比我小四岁。在我吵着要上学的时候,他不知道到哪玩泥巴去了呢……两个姐姐早就远嫁他乡,已有了儿女。
2
我的美好校园生活,也随着家境的不济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很快就结束了。
八十年代末,我们家迎来了二嫂。大哥和二哥他们就分开过日子了。
在此时刻,我也离开了学校。去了另一个城市,开始了打工生涯。
刚开始工厂生活的时候 ,我还时常在梦里梦见自己还在学校里学习。各种连带场景常常把我从梦中惊醒,醒来后痛哭不已。到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我工作的城市离家里很近,工厂不忙的时候或者放假了我都会回家,帮助母亲干些农务活。
刚去工厂上班那会儿,薪水不是很高。一个月大概三百块钱左右。也就够自己日常用而已 ,那时候我又喜欢购买图书、 到处游玩和上电影院。
穷怕了的人一旦有了钱,对钱的控制不是那么的有节制能力。
我就是有这么个缺陷的人,一直是。
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好几年,我也没什么积蓄。
以至于说后来的我,在某些方面想施展拳脚都无疾而终。惭愧,惭愧!
现在时常在回想过去,总结过去的错误、缺陷和不足。略有长进和成效。
回想过往的经历,那些不应该做的错误,现在也还时常在范!真是猪脑袋啊!
一个人要是优秀,那他就绝不会范过去式的同样的过错。
刚工作那几年,每次回家看到母亲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动,都是内心隐隐作痛。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挣钱,不要让母亲再这么劳累了。可转身去另一个城市里的时候,就又忘记了母亲劳累的面容、那辛苦的身影,真是个该死的不孝子啊!
3
已步入中年的我,每年春节回家陪同80多岁的老母亲。听听她唠叨,听听她的心里话和故事。
儿童及少女时期的母亲,新中国还没成立,属于战争年代。
从性格要强的母亲身上就能推测到外公的个性!母亲说外公是一个十分强势且要强的男人 。在村子里,他不愿输给任何一家的男人。小时候的母亲也很是倔犟 ,大舅父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军队,做了军人。
外公家属于富农家庭。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战死在战场上。大舅父是那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才不理会外公封建封闭思想那一套。他趁外公对他看管松懈的某个夜晚,偷偷溜走了。
母亲是知道的,大舅父、二舅父和小姨妈四个人,就大舅父和母亲关系最亲密,无话不谈,没有什么小秘密。
外公也最喜欢母亲了,因为母亲最听外公的话。
有一年,外公买了四五头牛要六七岁的母亲去放养。
一次,母亲赶着四头牛和一只小牛犊去山上放养。由于是下雨天 ,那头小牛犊走散了 ,不知道走失到哪里……六七岁的母亲愣是跑遍了好几座大山,将那小牛犊寻回。还跌破了面相。
母亲指着鼻梁左侧的一处伤疤,跟我说起了这则故事。
4
旧中国的农村,有童养媳之现象。母亲就是其中一个 。十一二岁大的母亲就“嫁”给了我的父亲。
父亲在家里是唯一的儿子 ,他的前面有两个姐姐。他在家里是老大!(那个时代的唯一儿子和现在的独生子女不一样。那时人的思想观念也不一样。唯一的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很少极少。不像现在这样,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后, 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只有一个孩子。)要山得山要雨是雨,娇生惯养。所以父亲的脾气很不好,特坏!
母亲每次和我们聊起父亲,都伤心流泪。虽然父亲过世已好多年。
小小年纪的母亲“嫁”给父亲时,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久卧病床我的奶奶。
奶奶得的是“烂腮帮子”又称扁桃体癌。
从小就懂事的母亲就这样侍候着这样既不能下床又不能吃饭的婆婆。为婆婆料理大小便、擦洗身子、翻动身子骨和随时随地都又清理腮帮子上的污秽之物……
常有善意的邻居阿姨叔叔们问母亲 :孩子 ,你不怕脏吗?你不嫌弃吗?母亲回答说:她是母亲呀,不怕的。
母亲这一侍奉奶奶就是好几年,直到奶奶过世。母亲也度过了少女时期。
40年代末,十八岁的父亲和16岁的母亲就有了第一个孩子,我们家的大姐。
大姐姐出生的时候很小很小,那时候生活条件很差营养又跟不上,以至于四五月了还不见长跟个小猫咪似的。同村的叔叔阿姨们都称呼她:小猫儿。之后又有了二姐三姐和我们五兄弟(三姐在出生时就夭折了。)
50年代中期,大舅父来过我们家一次。问母亲:哥要你们俩姐妹去上学读书,去不去?母亲回答说:不去,我要家。
这是母亲的人生转折点,母亲没去。
她妹妹去了,母亲要是当时答应了大舅父。就可能不是现在这样苦命一生了吧!这就是命。
5
在我模糊不清的印象里 :母亲总是门前屋后忙碌的身影,父亲总是卧病在床,我总是踮着脚在灶台上做饭,然后盛饭送给父亲。总是见不到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饭的身影!有时也偶尔能见到我的父亲,他总是拐着个拐杖!也有时看到父亲摔碗掀桌子的情景!这是少有的事情吧,因为父亲很快就不能再下地活动了,只能躺在床上。这一躺就是七八年。
一九八二年初,父亲就去世了 。这一年 ,我十一岁,弟弟七岁。这一年,我们家也有一份一亩三分地。这一年,我的母亲刚刚五十岁。这一年,我也上学了。在二哥的帮助下。
6
放学后回家,总是要去田里或者就是地头上,才能见到母亲。
要么我放学后回家就做饭。天黑了 ,才能见到母亲劳累疲倦的身影。
后来,我去姨妈居住的城市上班。见到漂亮美貌的姨妈时问道:小姨,我妈怎么没你好看呢?姨妈笑道:你妈是被你们这群人给累成这个样子的 ,小时候她可比我漂亮了。
八十年代末,大哥和二哥都分开过日子了。原本就只有六间小贫房分出去四间,母亲带着三哥(常年在外),我和小弟挤在另外俩间小瓦房里。
我隔壁村的一个小伙伴是和我同班同学 ,我最喜欢到他家去等他和我一起去上学了。每次去他家,都能吃上他悄悄捎给我的锅巴吃。
7
上小学那几年是我最快乐和开心的日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和兼学校少先队员的大队长,班主任老师也特别的信任和爱护我。也许是我比较有责任心的一位好孩子吧。
每年交公粮,基本上都是我和母亲一起去的。乡镇府的粮库离我们家有十几公里地。交公粮最是折磨母亲身心的一件苦差事了 。母亲挑着大单我挑着小单,走十几公里路来到粮站。辛苦且不说,还得看粮站里的工作人员的脸色!他们不说二话,拿着一根一头削尖了竹棒走上前来就往稻谷里一插,末了,撂下一句:过风扇、再晒。有时更气人:一看到我们,直接就说___过风扇,再晒晒。我心里好难受,我望着母亲。我发狠: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可我直到今时今日还没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倒是国家十多年前就开始在赡养农村老人了。国家对全国各地的农村老人都有了一份生活上的补助款,而且每过几年就又有一个新的增加额度。良策暖人心啊。春风花时雨。母亲常说:这日子,多好啊!你爸爸不在了,他得多羡慕我呀。
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坚强乐观的女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