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资治通鉴》
这是《资治通鉴》卷一 周纪一的开篇语。用司马光的眼光加上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威烈王在这一年脑袋突然秀逗了,任命了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这三个政坛老狐狸当了诸侯国的国君。这事乍一看,貌似没什么大不了的。按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这就相当于是现如今某个总公司突然任命三个分公司的负责人,确实无伤大雅。但也就是这一次任命,惹得我们一千多年以后的司马光老爷子痛心疾首,以致于他破了著述史书当“惜字如金”原则,洋洋洒洒写了将近八九百字专门评论这一事件。
那么他究竟在痛心什么呢?说白了,老爷子洋洋洒洒的千字文里着重就写了一点(研究学术当如这位老人家,赞!!),那就是论述礼制的重要性。在司马缸…哦,不对,司马光看来,作为一个统治者,最重要的职责毫无疑问就是尊崇礼制。何为礼制?即纪律纲常。要纪律纲常干什么?为了区分地位名分。要区分出地位名分又是为何?为了便于管理广如四海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所以在司马光的逻辑中,这世上聪明绝顶,老奸巨猾的人实在太多,斗争智慧也难分伯仲,真正斗争起来也必然搅得时局动荡,人心不稳,真心对维稳工作的开展进行形成了相当大的阻力。所以啊,咋们还是要尊崇老祖宗的那套办法,来规定一下各自的地位名分,我是王者,你们钻石,他们铂金,剩下的黄金、白银、青铜以此类推。从此上行下效,上尊下恭,天下太平。当然,这种排列最初肯定是以实力,德行,对大佬的贡献等等因素综合决定的。但在之后就不如此了。它成为了一个固定值,一般不会轻易变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起初是一个段位青铜的小辣鸡小渣渣,走到哪里都被人瞧不起,出任不了CEO,迎娶不了白富美,走不上人生巅峰,整个人生一片灰暗。于是你发愤图强,怒刷实力,最终实力爆棚,成为了一个实力强劲牛X轰轰的人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对不起…...你的段位依然是青铜。不仅如此,无论走到哪儿,面对那些段位比你高,实力却比你弱的人,哪怕你有“有朝一日虎归山,敢叫血染半边天”残忍的报复心理,哪怕你有着能欺遍世人的大奸之才。你依然要低三下四、克制自己,换句话说,守点儿规矩。讲到这里,你会发现,这就是孔子、司马光等古人推崇礼制的关键原因,即这种礼制可以有效地防止那种过于聪明、老奸巨猾、阴重不泄的人通过自己的运作爬上权力的顶峰,进而碾压其他有德行的人,可以有效地防止有些天生霸蛮的人通过权力进行“霸王硬上弓”的霸权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这种礼制可以有效地对一些心理阴暗暴虐的凤凰男、暴发户进行限制,从而防止那些实力下降的权力高层被碾压报复、丧失地位。
因而,在司马光看来,周威烈王的这次封赏看似平常,但本质上是自己对自己这个政权所奉行的礼制的一次严重推翻,甚至是颠覆。这样一来,之前实力增长迅速但缺乏相应名分的人也就会蠢蠢欲动。你想想,看着昔日一起玩耍的魏斯、赵籍、韩虔这三个屌丝因为实力强劲且态度强硬就被封了国君,其他小伙伴能不动心么?能不嫉妒么?能不想效仿么?总而言之,司马光认为,之后的天下人都以智慧、武力互相争雄导致天下大乱就是因此次分封而起。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么?试想一下,倘若周威烈王当时不同意封赏,那之后的三家分晋真的就不会发生么?礼制就依然运行、天下就依然太平么?我看也未必。细细思索,在这之前,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加之周王室自身的问题,周王室已经微弱不堪,而外部如三晋这类已经具有了相当强大的力量。实力上的巨大悬殊慢慢形成,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你周威烈王看与不看,认与不认,他就在那里,并时不时地就对你亮亮肌肉、展示拳头。此外,这种妄图求得封赏,破坏礼制的人当时也肯定不止是这三个货,他们只是天下诸多这种人中实力相对强劲、胆儿相对肥一点的代表而已。(说到底,三位都是耿直的汉子)普天之下不知道还有多少类似的心怀鬼胎的人正在伺机而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领导,你到底是默许此类行为以换来阶段性的和平呢,还是义正言辞的拒绝,并以自己的孱弱病体和一群心怀鬼胎的人来向这三位肌肉男开战呢?周威烈王不傻,他很清楚该怎么做决定,实力上的悬殊已是客观存在,与其斗争起来然后被团灭,丧失掉王室最后的尊严,不如从容的放下曾经的荣耀,心平气和的接受既成事实。接受了无非日后存在感差一点,尚且可以存活;不接受则很有可能立即颜面扫地,威仪全无。(英国王室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也是这样做的)。
说到底,在历史大势面前企图永远不灭,千秋万代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经济层面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促使政治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这是历史规律。周威烈王没办法,换做司马光,依然无计可施。
另外,司马光等还认为三晋虽强,但若是胆敢公然侵犯礼制的话,天下定然还会有贤德的国君尊奉礼制来讨伐他们。这完全就是已经将希望寄托到人内心的主观精神道德层面了。俗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周威烈王位居王位,宫廷阴谋、尔虞我诈、反复无常这类事情亦知之甚多,他又怎么会将希望寄托到这些在经济上已经强大起的翅膀硬了的人身上呢?有人说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人类道德不断滑坡的历史,话虽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又确实如此。周威烈王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与其寄希望于那些各自打着小算盘的诸侯,不如自己果断承认,换取一个苟延残喘未来总比立刻就被人干死要强。
我常常在想着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周威烈王登顶城楼,望着如血的残阳,看着渐渐四起的烽烟喟然长叹。是啊,他明白,在后世的历史评述里,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这乱世开始的直接责任人。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背锅侠,替历史规律背了锅,替那变幻莫测的人心背了锅,或许在他转身走下城楼的那一刻,他还是会嘟囔一句:这事吧……其实真TM不赖我,换谁都是这下场,不信,你们来试试。
周威烈王:三家分晋真不赖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