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圣贤书友会读书
《孟子》(八)离娄下篇4——以善服人②:逐字稿1(2)

《孟子》(八)离娄下篇4——以善服人②:逐字稿1(2)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7-20 16:54 被阅读0次

接下来,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这一段话虽然拗口,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背过。因为这段话真的特别重要,我这两天经常就在想起这句话。“君子深造之以道”,深造这个词今天还在用,我们说这个人去深造了,什么叫深造呢?就是深入研究。深入研究以道,就是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什么?欲其自得之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是自己领悟。像什么呢?就是我们讲的翻转课堂。

这句话为什么在我看来非常重要?昨天我还跟一个朋友聊天,我那个朋友说,我想去读一个DBA——DBA就是工商管理博士——我说你读那玩意儿干嘛,那玩意儿能教你什么呢?他说,反正人家有个系统,人家能把你教得更系统。我说,不要相信任何系统,就是你觉得这个学校有这么一套系统,就能够把你训练成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这往往不能够得偿所愿。为什么?如果这个系统真的有效,能够把你塑造成某一种人的话,那么一个班出来的学生应该差不多。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班出来的学生天差地别,各干各的,完全不一样。核心是什么呢?你得自己学,自己学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孟子讲的“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要自己领悟。

有一本书叫《翻转式学习》,讲的是学习的主角、责任者应该是孩子,而不是老师。我们今天搞反了,我们今天是老师在台上唱主角,老师在不断地教孩子:你要学这个,你要学那个,我们希望把很多东西灌输到孩子的脑袋里边去,孩子没有自得,他没有自己领悟这个东西。没有自得的结果是什么呢?没法左右逢源,左右逢源不是搞人际关系,跟谁都好,左右逢源是你跟我说什么道理,我都能够贯穿起来理解,你会发现他游刃有余。他解释什么东西是一个体系,因为他自己脑子里边想通了。

所以,“自得知,则居之安”,你发现孔子很少被学生问住,老子也很少被学生问住,庄子更是很难被问住。为什么呢?因为他居之安,那是他的东西,他自己安稳地守住,所以“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就是积蓄、受益,就是如果我居之安,这个东西是我的,我安稳地守住了,那么我所受的启发就会更加深刻,我对这个事的理解就会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样。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这时候你要再跟我问这样的问题,你会发现我随手就能够给你解释,这就叫作左右逢其原,因为他能够回溯到这些问题的本源。简单了,“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我很有幸做这份工作,无论是早年间做记者、做主持人,还是现在做读书,我都有幸能够跟很多真正的大家对话。你发现你跟一个大家对话的时候,他能够真正地做到深入浅出。就是他对这事理解透了,所以随口说出来一句话,你就能够明白,这是个明白人,这人懂了。

唐代的时候不是好多人学禅,说“大唐国内无禅师”,无禅师并非无禅,乃是无师。那么多人在说禅,那么多人在学禅,甚至连武则天也在学禅,但是大家说大唐国内没有禅师,原因是没有一个好的老师。理解到禅的人可能会有,但能够把这个东西表达出来,好好教别人的人太少了。所以有时候我们教一个人,确实不要太心急。

很多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吼孩子,原因很简单,家长根本没有想过让孩子自得之。孩子做错了,考个六十分有什么了不起呢?他最后慢慢领悟,自得了那就是他的。但是很多父母宁可拿着孩子的手,替孩子写作业,也希望孩子能够考个八十分九十分,给老师看看。骗谁呢?这就是父母跟孩子一块骗自己,骗老师。

所以你把这一段学会,跟后边一句接着读效果更好。《孟子》这几段,可能好多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被分成章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八)离娄下篇4——以善服人②:逐字稿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y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