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把“爸爸”“妈妈”称为角色,而把“男”“女”称为性(生物方面的差异)或性别(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作为女人/男人的妈妈/爸爸”和“作为妈妈/爸爸的女人/男人”有什么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28571b8baf1d0f5a.jpg)
在前天(16-10-15)的心理探索课上,我带领学员们复习并体验了:一个人“作为人的存在”。进而,我想引导着大家在认识“人”的基础上,去认识“男人”和“女人”。
于是,我提问:“作为女人/男人的妈妈/爸爸”和“作为妈妈/爸爸的女人/男人”有什么不同?在孩子心中,父亲是否一定是男人、母亲是否一定就是女人?
这个看似简单甚至荒唐的问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极具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儿子都17岁了,身高1米85,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也不错,但是,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不知道害羞”,具体表现为,在家里经常是光着屁股晃来晃去、旁若无人。他举了个例子,昨天晚上,洗完澡之后,又光着屁股走出卫生间,看到妈妈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竟然走到妈妈面前,问:“妈,演什么电视啊?演什么电视啊?”面对赤裸着身子的儿子,妈妈羞得捂脸扭头,而儿子却一点害羞的感觉也没有,做父亲的见状,一边骂着一边找条浴巾把他的下身围起来,推进他的卧室。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对夫妻就是为此而来求助。
我听后,笑了。说:“这是因为你们家没有女人造成的啊。”
这话显然让这对夫妻发懵。妻子问:“难道我不是女人?”
“你是妈妈。”我说。
“不是女人,怎么能成为妈妈?”
“对啊。”我说,“可是,有些女人,当成为妈妈后,就在子女面前忘记自己首先是个女人了。”
看到在短时间内,让这对夫妻分开“作为妈妈的女人”和“作为女人的妈妈”有些难度,我就直接问:“你们家有保姆吗?”
“有啊。”他们答:“是钟点工。一个小姑娘。”
我说:“这样吧,从今天起,就让这个小姑娘睡在你们家,晚上也在客厅里看电视,然后你们再看看你儿子是否还会光着屁股晃荡。”
经我这么一说,夫妻俩开始有些领悟了:“那肯定就不会了!他也就是在我们俩面前不知害羞,如果在别人面前也这样,岂不成傻子了!”
“是啊!”我跟进问:“儿子怎么在别人面前不傻,在你们夫妻面前就傻呢?”
“明白了。”
妈妈是个女人,这一点我们不怀疑。可在儿子眼中(心中),妈妈是个女人吗?对,妈妈只是个妈妈!——在儿子看来,他们是一个没有女人的家庭;因此他洗完澡后不是旁若无人,而是旁若无女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6238ee15cf1163f3.jpg)
男人和女人是相对而存的,就是说:妈妈越像妈妈,儿子越像儿子;妈妈越像女人,儿子越像男人。可现在儿子已经17岁了,已经不再是个男孩而成为一个男人了,却依然不像个男人,问题出在哪里呢?
如果你是一个“人”——“男人”或“女人”,你一定知道答案!
心理学把“爸爸”“妈妈”称为角色,而把“男”“女”称为性(生物方面的差异)或性别(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遗憾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在那些穿上你洗的内裤却不知脸红的青春期男孩眼里,自己只是个“妈妈”却不是个“女人”!我在门诊上经常见到这种“作为母亲的女人”,她们的悲哀在于意识不到自己的悲哀。
至于那些“作为父亲的男人”或者“根本就不是男人的父亲”,就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了。我经常建议这些父亲们去读读鲁迅的那篇文章,叫《我们如何做父亲》。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18a0a822cd78c776.jpg)
(16-10-17)
网友评论
最初接触恋父恋母情结时,我特别困惑不解,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亲子之间罕有性的意识,即便有,也是压抑得很深。
儿子很难剥离母亲的角色去看自己的妈妈,妈妈也很难剥离母亲的视角去看长大成熟的儿子。母子关系,常常在惯性的延续里,让彼此的角色固化。
要突破角色的限制,需要一个人活得够丰富、立体才行,过度认同和依赖某个角色,生活就会被这个角色所限,视野狭窄,失掉更多崭新的体验。
人生如戏,我们扮演角色,但不仅仅是角色,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谢幕,才能进入下一场的演出。
当孩子渐渐长大,还不能调整回来,就有点儿过啦!
从爱自己开始。
请看《在家做个小女人就好》。https://www.jianshu.com/p/505661218e19
同理,妻子越像女人,男人越像丈夫
good enough mother.
先看到问题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安能辨我是雄雌?”特定身份易在没有觉察下混淆了“雌”“雄”,不再清醒。
还是先学着跳出来吧“作为妈妈的女人”,做“作为女人的妈妈”。晕...
只关心成绩,不关心身体,和妈这样的性别角色不符。所以,只能说她是个女人。
看吧,不是生活把女人变成了女汉子,而是女人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女汉子。
你不干,家里真的能烂成一锅粥吗?
根本原因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性别教育”的缺失,从学前期开始,妈妈们都很关注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会走路,会认字……但是对于性别意识,顶多是让孩子知道他是个男孩或者女孩。尤其对于男孩,母亲甚至老人过多的溺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他们比女孩更脆弱,在妈宝男眼里,不只妈妈不是女人,媳妇也不是女人,或者说他们的观念就是老妈就是老妈子,是干活的。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前两天来的一个刚高考完的男孩,出门还是妈妈给他拿水,擦汗……要么怎么许多带孩子的妈妈,一边溺爱孩子,一边血泪控诉“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的遭遇呢
作者:心语花香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828a59ce0c5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作者:心语花香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828a59ce0c5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