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地铁上看到一个男孩哭闹着要吃东西,他妈妈的人格还算稳固的没有过于的烦躁或者愤怒,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会非常愤怒和烦躁。
这其实很能看出一个人的人格状况。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愤怒?
因为他们的人格的独立性不够,还没有非常清晰的边界,他会很轻易地被孩子的情绪所影响,甚至把孩子的情绪当成是自己的,这对3岁以后的孩子伤害大于好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特别不希望孩子哭或者生气,甚至下意识地说“不要哭”。不是不要孩子哭,而是我们不喜欢这样的情绪。
事实上,孩子生气了、愤怒了、伤心了、悲伤了,当然要有宣泄口,要有宣泄当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哭,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也是一样的,你说他生气了你还不让人家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出来,憋是会憋出内伤来的,这不是玩笑话。
最大的问题是,成年人大多人际边界不清楚,我们实际上没有资格去管孩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他的情绪是他的,不是我的,和我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他哭了,那就哭,把情绪宣泄出来也就好了,我甚至可以很高兴,因为这是我的情绪。
我记得我有一个记者采访董明珠,问他,你当时整治格力的一些人,自己没有难受吗?言外之意是你虽然把一些对企业有害的人给清除了,心里没点内疚感或者难受吗?
董明珠怎么说的:“这些人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当然要赶出去,要不高兴那也是他们自己不高兴,我高兴的很。”
虽然似乎有点无情,但也确实是事实,别人什么情绪你还真管不着。
如果你因为别人不高兴了,你就不高兴,只能说明你的人格,就像一个没有窗没有门的房子,风风雨雨随时都可以吹进来影响你,而我们要修炼人格,就是要在自己的人格房子上装上窗,关好门,不让别人的情绪随意影响自己。这就是独立人格,这就是保护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