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因来到潍坊这座小山下的酒店,要在这里呆六天。需隔离三天再工作三天时间就有些不短,想想不觉起了点儿小惆怅。但当我打开住宿房门的一瞬间,一屋子的阳光推过来的时候,还是瞬间笑出了声。太阳正从宽宽大大的窗户投射进房间,早已打开的中央空调这会儿有二十六度以上的室温,开窗竟然对着一从飘飘悠悠仙仙儿的芦苇。不算是装修豪华,也还装备齐全的一个静悠的去处啊!
进门后就找了一个软软的凳子,靠近飘窗的位置,摆一个舒服的坐姿,在阳光下静静的坐下来。暖暖的感觉包围过来,一阵惬意瞬间占领并驱走了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继续想早上这个话题:老师们太忙了,同时也太没有获得感了。确实日复一日,正在积累的通道里,没能一下看见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哪,唯独收获的是无片刻安宁,面对了一地鸡毛。理想在远方,而脚却迈不动步。
回想当年的我也是这么一团迷糊过来,走过了一些虚度的光阴,似乎也赶上了一波政策的红利期——国家快速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十余年。似懂不懂的青年时代啊,几乎来不及想清楚什么就过去了。但是细思,持续做事儿,做了一些别人不一定肯下功夫做的事儿,这些过往大约是后来收获一点儿薄幸名的原因。
那么时间对大家是公平的,怎么就能把时间用出效率来呢?大约应是比谁把时间捋顺的好了。繁忙里去掉慌张,拖延里去掉假想,计划的行动变成立即去做,做了就一直持续,这是我对自己的努力要求。
去掉慌张。繁忙的感受里其实更多的是焦虑的情绪。细思之后,也许我们原本可以不用慌。比如去去手机,盘盘一天必做的事儿,就能找回不少时间。把时间大块和小块区分一下,大块时间做复杂烧脑之事儿,小块儿时间做些不大用脑子,必须得做的事情,整理之后,时间使用就形成一个清晰的结构。一旦建立了这个准确且能持续的时间使用秩序,人就能安静下来,内心焦虑就会逐渐平复。其他交给时间,累积时间做事的魔力过不多久就能显现出来。
立即行动。拖延往往发生在一些对而难做的事情上。这时候做事儿之前先弄清楚自己的困难是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困难,还是自己的假想敌。事实证明,我们往往道听途说了一些难题难事儿,究其实事后才明白,也许不过如此而已!显然止步不前的话让自己尝试的机会都放过了!而在不爱做又貌似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常常最终过了好久还一动不动!其实动和不动之间,仅缺着一丝勇气和先小动作启动起来。
拆解小步子。再难的事儿,都需一点一点儿来,慢就是快。先不去看大,仅从小行动做起,持续做就好。大事情拆开来,从最简单的小行动起,一个一个串起来,直到做成一串最美的串珠。也就是说起步时不在于做多大 ,关键是立即行动,从小行动甚至越小越容易做到的事儿起头,让做事情的回报最好立即见些分晓。
有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其实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因为在有了一些成功体验之后,我们更收获了前行的效能。
以上几点,大家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