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
——有感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二
03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三种状态
通过蛤蟆的自述,我们终于了解到其“抑郁”的原因,其实来自他的人际关系,来自它身边的朋友与他相处的方式,以及对待它的态度。
作为咨询师,苍鹭总是以倾听者的走近蛤蟆,不打断他,也不评判他,而是安静地听,附以特别简单的问题,如“你的感受如何”、“为什么会引发这样的感受”、“对方是怎样回应你的”、“你又是怎么做的”……来帮助蛤蟆去探索一些问题,让他更大限度地去学习和觉察,这种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这就是心理咨询师倾听、共情、同理心的魅力。
当苍鹭医生把蛤蟆带入痛苦的回忆中,其实是创造了一次面对内心的机会,为了使他更能觉察觉到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感受。也正是如此,蛤蟆先生开始在很多方面探索和审视自己,正式开启了学习模式。
于是, 苍鹭先生引导蛤蟆先生走近每个人的内心的三种状态,即人际沟通分析理论,人格由三种状态组成: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其中每一种状态都包括完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人为各自的“三我”之间的交往。“三我”具体内容如下:
儿童自我状态,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小小的儿童,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都会表现得像小孩子一样。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适应性儿童自我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处于适应性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听话,服从,讨好,有爱,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心,焦虑和自罪。而处于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则往往表现为活泼,冲动,天真,自我行动,贪玩,富于表情,爱憎分明等等,像以自我为中心的婴儿一样追求快感并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感情。
当然,儿童自我状态虽然行为和感受都像个孩子,但并非指他像孩子一样幼稚,而是指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包括出生时最基本的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因此,在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中,就会激发这些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作出反应,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比如,蛤蟆身边的朋友老獾,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绝对正确的姿态在教育蛤蟆。他说蛤蟆“生性轻浮善变”,这让蛤蟆感觉非常糟糕,和小时候父亲批评他时他心里的自责、伤心和痛苦的感受非常相似。有着这样感受的蛤蟆,其实就是属于儿童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指向于此时,此地具体表现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
父母自我状态,指我们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即指一个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表现得非常挑剔、严厉,喜欢向对方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希望把自己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强加在对方身上。
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和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顾名思义,一个人处于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与人交往常常会表现出教育,批评,教训,控制的一面,而处于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时,人与人交往则常常会表现出温暖,关怀,安慰,鼓励的一面。
在人际交往中,那种特别喜欢教训别人的人,常常运用的就是自己的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而那些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别人的人,则常常处于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
比如蛤蟆先生在回忆自己的亲人时,想到爸爸和祖父总是对自己的各种批评与不满,苍鹭医生把这样的父母自我状态归结为“挑剔型父母状态”。
通过苍鹭医生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人人都会有这三种状态。而蛤蟆先生的父母自我状态,是通过对自己的挑剔和批评表现出来的。每当蛤蟆受到了像父母那样的人的批评教育时,他都会在内心谴责自己,判定自己有罪。像蛤蟆这样的人,处在父母自我状态中时,会选择严厉地惩罚自己,甚至折磨自己,有时候这种自我审判和惩罚甚至会伴随自己一生,就像“判了无期徒刑”一样。
这正如苍鹭医生所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是的,毋庸置疑。不评判,勤反思,善觉察。我们要对自己好一些,要好好地爱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能与自己的情绪产生联结,无论是喜怒哀乐,都能与之好好相处。
如此,我们就抵达至成人自我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可以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我们可以不被自己的情绪所淹没,能够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合理行事。正如苍鹭先生所说“我们不会再被大脑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我们可以思考当下的状况,并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当然,在人的一生中,特别是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