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月怀胎到孩子呱呱坠地,大部分女性仿佛无师自通,就逐渐适应了“母亲”的身份,想要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相对而言,初为人父的年轻父亲们通常会显得手足无措,一边惊奇地感叹小生命的到来,一边惶惶不安,不知道怎样才能当好父亲,懵懵懂懂中就接受了“父亲”这个角色。
那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够真正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呢?是枝裕和在《如父如子》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父如子》讲述了一个原本生活平静的日本中产家庭突然有一天得知自己家孩子抱错了,从小辛苦养大的孩子并不是自己的骨血,与自己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正在另一个家庭生活,那是不是要换回自己的亲生儿子?能不能割舍与自己生活六年的孩子呢?
故事的矛盾便由此展开,从刚开始的周末交换住宿到后来父母孩子们的身心俱疲,他们最终发现,谁也离不开曾经相伴六年的亲人,一番挣扎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似乎什么都没有变,而实际上,大人,小孩都收获了成长。
“抱错孩子”这一情节不同于电视剧里常见的狗血剧情,这本书更侧重于讲述两个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前后变化,尤其是主人公良多,从刚开始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到后来最终诚恳向孩子庆多的道歉,这一态度的转变可以看出,他终于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父亲。从良多的经历中,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花费时间陪伴孩子并没有想象那么难
故事是从庆多参加小学面试开始的,良好的家庭条件,母亲绿的全身心陪伴,使得庆多能够顺利通过面试,进入一所高门槛的小学。
而在此过程中,父亲良多的表现则有些差强人意,他多次掏出手机看时间,与妻儿交谈的过程中脑子里却想得是工作。
平时深夜回家更是家常便饭,偶尔与孩子相处的一点时间里也扮演着一个“严父”的形象,将对孩子的一切不满都表现在脸上,殊不知,孩子是有多么渴望得到父亲的一句肯定,有多么希望能够和父亲一起玩耍。
这一情节不正是当下很多家庭的缩影吗?我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漫画:女儿很久没有见过父亲了,询问母亲父亲在哪,母亲无奈说道,父亲在为他们挣钱,年幼的女儿以为父亲就在银行的ATM机里,居然对着机器喊父亲。
孩子多么希望能够见到父亲啊!就像书中的庆多,竭力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只是想要使父亲开心,母亲照顾得再为精细,还是需要父亲的陪伴,需要父亲陪伴自己的成长。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大部分家庭中的父亲都承担着守护家庭的重任,努力在外打拼,为妻儿撑起一片天,工作的繁忙和压力使得他们疲惫不堪,回到家后很少与孩子相处。
而实际上,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堆冰冷的玩具,而是父亲啊,哪怕父亲没有遵守约定带着他们去游乐场,但只要能够陪伴他们一小会,得到一句鼓励的话语,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孩子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是花多少钱都无法弥补的。
二、原生家庭让我成为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良多对于庆多的态度,以及在得知抱错孩子后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来他非常自私冷漠,书中大量情节也解释了造成良多这一性格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良多的原生家庭。
父亲良辅好赌成疾,多次炒股赛马,致使母亲离家去走,而后父亲再婚,家庭经济也不复从前。
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中使得良多小小年纪就承担那个年纪本不该承担的痛苦,父亲却从来不认为是自己的错,也不会向良多解释什么,父子俩的矛盾由此产生,并且像一道无法填补的鸿沟越来越深。
父亲良辅就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良多怎么能够当好父亲呢?良多原本厌恶父亲,可他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父亲的翻版,甚至有了“恋父情结”,两人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如出一辙。
良多在原生家庭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就像之前的热播剧《欢乐颂》当作的樊胜美,安迪几位主人公,她们饱受原生家庭的折磨,从小的经历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她们后来的人生轨迹,,可见原生家庭的影响之大。
既然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可以改变自己。一句“她可是我妈啊”以及琉晴的离家出走让良多醍醐灌顶,动摇了自己对原生家庭的无意义抗争行为,最终放下了过往,自己内心也得到了解放,转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
三、“如何当好父亲”这门课需要一生去学习
书中良多对于庆多的态度,从开始因工作繁忙的忽视,到之后得知抱错消息后“果然如此”的感叹,再到最后意识到庆多对自己的爱,想要挽回庆多的心意,足以可见良多的巨大改变。
他在交换孩子的过程中,在与庆多、琉晴的相处中也学会了如何当好父亲,从前他对琉球的养父雄大和孩子打成一片的做法不屑一顾,而后他发现自己错了,只有认真陪伴孩子,庆多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系列的“换子风波”结束后,庆多、琉晴不能割舍成长六年的家庭,良多、雄大两家也同样离不开辛苦抚养长大的孩子,故事最终又回到原点,只是每个人都更加珍惜彼此了吧!
尤其是良多,第一次当父亲的他有太多不足,就像《请回答1988》中德善爸爸的一番话:“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请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庆多最终原谅了爸爸,是啊,每一位父亲从第一次当儿子到第一次父亲,难免会有不足,我们在成长道路上一路摸索,跌跌撞撞地长大,父亲也需要不断试错,最终才能成为真正的父亲。
良多他终于学会了如何当好一位父亲,今后,可能在“父亲”这门功课中仍会磕磕绊绊,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只要想做,有想要当好父亲的决心,并为之努力,一定会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父亲。
《如父如子》: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如父如子》,父亲,儿子本身就是一个人人生经历中的两种角色,当儿子的时候与父亲相处,当父亲的时候又与孩子相伴,而无论是哪一个角色,都需要用心学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父亲的一举一动也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果父亲能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自然也会模仿学习,并在以后的成长中受益,成年后也会当好一位父亲。
反之,父亲不好的态度也同样影响到孩子,孩子可能会继续教育他自己的孩子,如此代代影响下去。因此,想要当好一位真正的父亲,首先要当好一个合格的儿子,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我理解的如父如子,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父如子》: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