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修炼顿渐法的分化,更多还是与社会大环境之变迁息息相关。
与三皇五帝治理的上古不同,周朝尤其是东周之后,渐渐礼崩乐坏,最后道术为天下裂,政权变迁,中国气运也为之一变,这个时候,用顿法显然不适应时代潮流,与大多数人生活的境遇及心境都不适应了,就得用渐法,上善若水嘛,好的道法总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无量度人。
这个渐法,发展到东汉魏伯阳祖师时候开始定型的。魏伯阳祖师做周易参同契,把大易、炉火、老庄养性之学融为一炉,形成道学修炼史上最具特色也是传播最广的金丹大道。
丹道分为内丹和外丹。以内丹为主。丹道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性命双修,极其适合普通人修证。因为有路子可循嘛。就像昆仑之巅,据说没有人登顶过,但是如果有一条开凿好的阶梯,有一条通天大道,那就不同了,只要有一定的设备,体力也具备,那么普通人也可以登顶。这条开凿好的步步上升并且根据不同人还有不同入口的道路,就是丹道。
丹道是道学思想及技术的精华凝结,孕育了无数的真人圣人,是长生久视的正道,也是普通人变化气质、延年益寿、成为社会佼佼者——就是贤人——的途径。我们熟知的葛洪、陈抟、吕洞宾、张三丰、王重阳等等真人,无一例外是从丹道而成就。
丹道的最终境界,与羲黄老庄是一致的。现在学术界对丹道的理解有一种不好的神秘化倾向,认为丹道是唯一证道途径,老庄也需要归于丹道;也有另一种倾向,是认为老庄太空泛,不是丹道,故老庄只是学问,没有功夫,不可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其实,这些都是偏激的、错误的见解。
首先,我们看,庄子的心斋、齐物,列子通过炼心而乘虚御风,这些境界,后来两千多年的丹道家,几乎没有可以比肩的。就不要说老子了,本身“长生久视”就是老子提出了命题,这里面包括了“形神俱妙”的含义——可惜后世道教降格为“长生不死”,这个格局与高度就不在一个层面的了。
老子身国一体,以治国比喻修炼,度己的同时度天下,这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他的功夫层次,一下手,至少就是丹道里面炼神还虚的境界了。
而列子的乘虚御风,在功夫层次上要和丹道做类比的话,那是标准的肉身羽化的阳神成就。
而庄子的梦蝶,也是阳神化蝶而出的内景,他的齐物,是典型的打破玄关之后的境界。
黄帝问道广成子,短短的一段话,守一,三毋,处和,把后世所有道家修炼的要素,都包括并且浓缩升华了, “守一”“处和”就是绝顶的修法纲领了。
很明显,老庄列尹文诸子的学问,是建立在实证基础的,他们的修证成就和学问,是同样的绝顶。要真正深入理解先秦诸子和黄帝的学术作品,回避他们实修实证的背景,那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研究路子。
其次,我们看看,羲黄老庄是通过丹道成就的吗?
丹道包括外丹与内丹,从历史文献来看,没有证据表明老庄有炼外丹的活动,黄帝有首山采铜的活动,但是那个跟以追求长生为目的的炼外丹是两码事。
而内丹的标准程序和核心理论,那要等等陈抟、吕洞宾之后,才开始定型。
内丹是典型的渐进式修法,与老庄一步到位的顿法是不同的;老庄通篇不言丹、不言性命双修,虽然最后殊途同归,但是走的路子明显不同。
或曰:秦汉以后的祖师也有论述最上一层顿法啊。那是的确有,在李道纯祖师,王重阳真人,这里,都有描述,但都是一笔带过,几乎没有展开讲。
而清末黄元吉祖师这里,有一些最上一层修法的论述,如《乐育堂语录》里面,上神乘光章,还有《道德经讲义》第八十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最上层的修法,与讲究鼎炉药物火候的内丹九层次第,有很大不同,那是完全的扫除了鼎炉喻象、药物比拟和火候束缚。
采用的名词术语理法与丹道也有极大不同,完全没有后天之有为之相,相反,更多是向羲黄老庄复归,一步到位,浑然天成,无鼎炉药物火候铢两爻象之繁琐复杂。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让它回复它的本来面目吧,归于羲黄老庄之体系吧。
纠偏关于丹道及羲黄老庄的错误认知https://mp.weixin.qq.com/s/t7_Xvhg65TsjvwAfWBJO8g
纠偏关于丹道及羲黄老庄的错误认知(原创) 纠偏关于丹道及羲黄老庄的错误认知(原创) 纠偏关于丹道及羲黄老庄的错误认知(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