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十橛

作者: 德万托阿 | 来源:发表于2021-04-11 22:06 被阅读0次

    最近没啥想法,读书也读得乱,后台有催更,就随便说两句读书。

    1

    本文所说“读书”是读闲书。

    跟工作和专业有关的书读得再多,也不算读书,最多算学习。

    全国每年卖得最多的书是教辅材料,这些当然不是我所谓读书之列,否则人一生读书最多时就是上学时代。

    郭靖把“九阴真经”背得滚瓜烂熟,不能说他读书多,但黄蓉教杨过《论语》《诗经》,那就是读书了。反之,读书人读《论语》,不能叫读书,读《武经七书》就叫读书了。

    历史学者仇鹿鸣有本书,名字就叫《读闲书》,对他仍是本行历史的杂文,但我们读来自然算读闲书。

    2

    接着上一点的定义说,因为是读闲书,所以读书只是个爱好。

    既然是爱好,那就和别的爱好一样,谁也不比谁高明。当然,像吃喝嫖赌抽,那不叫爱好,别和这样的比。

    我爱读书,你爱打球,文武殊途,各有功效,一个练身体,一个练脑子,都很好。

    刀有胡家刀,剑有苗家剑,不分高下。

    不读书的人别说读书的人是书呆子;读书的人也别看不起不读书的人。

    读书的人,既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不是仗义皆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

    3

    凡是爱好,最大的特点是娱乐自己,次之是不求回报。

    没听说哪个爱好是为了求痛苦。为了每天找点不痛快,所以业余时间去读书,那还不如在公司待着呢。

    娱乐了自己,那就是最大的回报。比如爱唱歌的去卡拉OK,还得花钱,图个啥?不就图个高兴嘛。如果唱一晚上歌,拿点钱走,那就是驻唱歌手了。

    如果读一本书,想着怎么赚点钱,那就不是爱好了。

    当然,把爱好和专业结合起来特别好,就像周伯通,练武是专业,更是爱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两者通常不是一回事。

    4

    说不求回报,其实读书有回报,就是见事能明白些。

    当然,这是副产品,不是读书前就奔着这个来的。

    也有读了好多书,遇事仍糊涂的,那是“两脚书橱”了。就像王语嫣,背了一脑袋武学套路,自己半招也不会。

    书读得多了,就算不主动思考,看问题多少也能联系起来。

    就像任何一招到了萧峰手里,虽没专门练过,但也不得了,那就是触类旁通。

    不说别的,这年头阴谋论特别多。阴谋论的特点就是无法证明,但也无法证伪。读书多了,不用证伪,也能辨别真假,比如说新冠是实验室搞出来的,我就不信。就像搞HR的,见的人多了,不用学过心理学,两眼也能看出这是个啥人来。

    5

    读书能明事理,那是自己的长进,不是为了教育傻X。

    读书多了,见事明白、议事清楚、写事通达。这虽是副产品,但本事长在自己身上,丢不了也卖不出去。

    就像张无忌学了九阳真经和乾坤大挪移,再看殷天正和宋远桥两大高手动手,觉得他们一拳一脚怎么都差一点呢?差一点就是差一点,他也没法把自己的功夫转到殷、宋两人身上。

    殷、宋还都是高手,要是遇到那些不入流、不开窍的,张教主本事再大有啥用?

    读书懂了的道理,正如历事积累的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想明白了,才觉得道理简单,对那些没读过书、没想明白的人,想单靠讲让他们明白,也是对牛弹琴。

    读书是花了自己的时间和钱,也没必要上赶着给别人讲,讲了别人也未必领情,领情了也未必领会。更何况世上傻X不少,别瞎抛媚眼给盲人看。

    6

    有些书读了也明白不了什么事理。

    这分两种:一是书不对,本来就没什么事理;二是人不对,读也未必读得懂。

    书不对的情况太多了。原来书是稀有资源,基本上有一本算一本都值得读;现在一年出几十万种书,泥沙俱下,遇到烂书的可能远远大于遇到好书的可能。

    郭靖要不是主角,能遇到洪七公、周伯通的几率为零,就算遇到江南七怪都得说祖坟上冒青烟。

    遇到烂书,要及时止损。读一本烂书,等于少读一本好书。这个原则,我一直执行得不好,经常是看了一部分,舍不得半途而废,总要坚持读完。

    人不对的情况也不少。书固然是好书,但也不是人人能读懂。

    乾坤大挪移的心法放在那儿,也不是人人能练成。杨逍牛不牛?才练到第二层。

    遇到读不通的书怎么办?当然不要硬读。如果这书是烂书,硬读就亏了;如果这书是好书,但自己段位不够,读了也痛苦,不过是囫囵吞枣,盲人骑瞎马。

    7

    还有一类书,读不懂既不是书不对,也不是人不对,而是时候不对。

    一个小孩,五六岁一上学,就让他读易经、春秋,自然读不懂。

    小时候开始读金庸,一上手就读笑傲、鹿鼎,也读不太懂,从射雕开始就好多了。

    有些书,小时候读感觉特别好,长大了读就未必有感觉了。比如《小王子》就该小时读,大了就不感慨了。

    小时候有小时候的好处,那时记忆力强,不管啥书,都记得牢。成年后有成年后的好处,虽然记不大住了,但和身边人、事、物相互印证,能理解得清楚。

    所以,小时候读书要往前走半步,不能读完全不理解的书,也不能只读完全理解的,要读一些半懂不懂的,趁着记性好,先记住再说,有些道理年纪大了慢慢就理解了。如果小时候不读,长大了想理解也无从理解。

    我十二岁读射雕,看周伯通传授郭靖“九阴真经”,说什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完全不明白,后来在某个时刻,突然就明白了。

    原来常说某人年轻时闭门读书十年,读完再出山,这是有道理的。趁着年轻,读十年好书,就算都是闲书,也一肚子学问,再出来做事,学别的也快。

    可惜,现在新媒体时代了,别说闭门读书,就是一小时不看手机只读书也难得。

    8

    读书自己读也行,但最好有人指点。

    就像看一本书书名不知道好坏,但看作者、出版社就比较有谱了,读书不能漫无头绪,要有点线索才好。

    如果有人指点,就会少读烂书,省下时间多读好书;没人指点,时间成本会高很多,等于出门开车没导航,凭经验也能找到路,但哪条路堵、哪条路窄,有很大随机因素。

    令狐冲自己练,可能也能想明白剑法要任意为之的道理,但风清扬来教,一晚上就能打败田伯光。

    所以,过去说什么书香门第、世家、名师,都是有道理的。

    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别真信这个“田舍郎”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一直干农活,那是耕读传家的“田舍郎”。一般种田人家,就算攒了钱供子弟读书,一代人也培养不出进士。曾国藩祖父文化不高,但积累了些家财,才培养他父亲读了个秀才,到曾国藩这儿才中了进士。

    当然,这儿说的读书就不是读闲书了。读闲书也一样,虽是娱乐,也要有人指点。当年初看武侠,浑无头脑,看了好多金庸新、金庸巨、全庸、吉龙的书,有人告诉说金庸只有飞雪连天那十几部,这才明白。

    9

    有人指点的话(不一定是某个人,也可能是讲读书的文章或书),读书就会系统。

    读书系统,就可以相互印证,也会比较省力。

    比如看了“三体”,再去找大刘其它小说看,就能系统了解他的创作思路。

    我看了十五部金书,才好意思来点评一下;读古龙作品不全,就不大敢说。

    如果不系统,东看一本,西看一本,同样是一年读一百本,就不如一个作者的全集这样读下去收获大。

    陈家洛一会儿武当长拳、一会儿八卦掌,就不如周仲英专门把少林拳练精了好。

    杨过跟洪七公学了打狗棒法招式,听黄蓉说了口诀心法,相互一印证就全了,否则就啥也不是。

    这点我就做得不好,读书就喜欢东读一本,西读一本,结果既不博、也不杂,只得一个乱字。

    10

    写了快三千字,总要凑十条吧。

    读书是很个人的事。

    就算同样喜欢读金庸,有人喜欢天龙,有人喜欢笑傲,那就谁爱读啥就读啥。

    别人推荐读书,当然可以参考,但不代表跟名家读书一样就高明,只要读得高兴就行,恐怕也说不上谁比谁高明。

    读书多了,别好为人师,也别看谁都像老师。

    因为世上总是不读书的人多,读书的人少,就像江湖上成名成家的人少,龙套跑堂的居多。看着像老师的可能是裘千丈,好为人师可能变成梅念笙。

    前两天去面试,一个考生答完每道题最后都说“以上”。

    读书学习无处不在,我又学了个说法。

    以上。(公号:行云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十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bz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