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节

作者: 33尔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15:02 被阅读0次

      70年代的农村,安静、祥和。今天看来单调的生活,身生其中倒是很有幸福感。特别是小孩,总盼望着过年过节,年节总伴有假期。农村的端午、中秋,学校都会有至少一天的假。

      看到大人们开始摘艾草菖蒲棕叶、浸糯米的时候,小孩就知道端午节快到了。那年月,艾草菖蒲棕叶在农村的野外有的是,不象今天成了商品。小孩跟着大人,路边割艾草,小河边拨菖蒲,篱笆边摘棕叶,总是兴高采烈。之后来到村里水井边,帮妈妈、奶奶刷洗棕叶。小伙伴间或还相互浇水嬉闹,招来大人的笑骂。

      回家看着妈妈、奶奶用洗好的棕叶、浸好的糯米包棕,总想自己试试手。圈好棕叶、灌米压实,尽管奶奶手把把教,最后还是包得四面漏米、松松垮垮。那时候棕子只包糯米,没有现在的肉棕、红豆棕、豆沙棕那么多花样。大人们将棕子包各种形状,有种长长、尖尖的牛角棕我最喜欢,总是央求奶奶多包几个牛角棕。

      女人们在灶间煮棕子、咸蛋,杀鸡鸭。小孩则跟着爸爸、叔叔插艾草。把一根艾草、一根菖蒲扎成一束,房前屋后的门两边一边一束插好,家里各个房门上也插一束。大人告诉小孩说是辟邪。现在想来应当是利用艾草、菖蒲的气味来驱蚊。同时,将房前屋后杂草除尽、打扫干净。小孩则回到灶间,问妈妈、奶奶,棕子、蛋熟了没?

      一煮熟,小孩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大人剥一个棕子,用筷子叉着加碱的黄澄澄的棕子,另一手端个盛点白糖的小碗,出门找小伙伴了。往碗里粘点糖,小孩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家境差点的小孩没有糖,虽然嘴上说没糖也好吃,但眼里多少流露出一丝艳羡。蛋在那个年月是珍贵的食物。端午煮的蛋大都是很咸的咸蛋,让人不能空口就吃掉,而是要下饭吃。咸蛋多是用鸭蛋做的。小朋友从妈妈、奶奶那里拿到咸蛋,就凑在一起比谁的蛋大。有时还放在桌上,相互对撞,看谁的蛋硬。有的年幼孩子的蛋被撞破,就跑到奶奶、妈妈跟前哭诉了。

      为了保护蛋,小孩都有个用鞋绳(纳鞋底的粗棉线)编织的络子(方言、即小网兜),装着咸蛋挂在胸前的衣扣上,不脱离自己的视线。络子有的是妈妈、奶奶编织的,大点、手巧的小孩是自己编的,有的还用红墨水染红。咸蛋上也让大人涂上红色、放在红色的络子里。节后好多天过去,仍会有孩子时不时的拿出一络子的咸蛋,享受蛋已吃光的孩子谗谗的目光。

      老家的端午节,除了吃棕子咸蛋,就是要吃鸭子。切碎红烧的鸭子,加些碎青椒,用米酒去腥,相当美味,是上好的下酒、下饭菜。男孩们这天有一项女孩没有的优待,哪就是独享一只煨汤的小公鸡。这是风俗,端午这天,男孩要吃一只小公鸡,说是有利男孩成长,道理、寓意现在不可考。小公鸡一般不到1斤重,提前养好的,家里有几个男孩就煨几只。有的小孩乐于分享,往往分一点给姐姐妹妹。

      中秋是农村另一个重要的节日,但在孩子的眼里,中秋远不如端午乐趣多。只是中秋晚饭都会有两个好菜。晚饭后,圆月升至东边房顶的女儿墙之上时,奶奶在门口摆上月饼、桔子等祭品,燃上几支香,放一封短爆竹。敬月之后,就可以吃月饼了。这才是孩子们最期待的。

      农村的月饼很简单,记得只有两种。一种是只有面粉加点糖做的小圆饼,十分坚硬,小孩手掌大小,砸在地上都不会碎,孩子们叫壳壳饼。这样的月饼,现在的小孩可能会不屑一顾,却是那时候农村小孩十分渴望的东西。小朋友们第二天聚在一起,都要比比看谁的月饼多。家境好点的人家会买另一种更贵、更好吃的月饼。这种月饼馅是豆沙,里面还有冰糖粒,嚼起冰糖粒来嘎吱响。这种月饼也比较软的,表面还有芝麻,小孩叫芝麻饼。有大、小两种,小的和壳壳饼差不多;大的有海碗大小,吃起要用刀切成小块。孩子们往往希望吃芝麻饼,然后拿些壳壳饼,这样可以保存到中秋节后好多天,在我有你无时拿出来馋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遥远的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dy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