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人:陈瑶 重庆不二心理咨询服务部 电话17749939488
摘要:从自我的概念出发,包括构成,属性,人格塑造,从人的生长阶段及特点中形成了自我的概念。
关键词:自我 概念 人
自我的概念引导着自我的发展。
自我要获得积极发展,离不开自我的积极概念。自我要获得可持续优良发展,离不开清晰的积极自我目标概念。清晰的目标才有可持续行动力。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清晰的目标建设。目标的执行主体是我,我们,每一个自己,这是主语。关于自我的概念却常常模糊不清。我是谁?生而为人,到底我是怎样的人?人又是个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现在想干什么?我未来想怎样?这些问题自古哲人望洋兴叹,今人愁眉深锁,辗转反侧的自问和追问不休。释伽牟尼出生就手指天,再指地,语出天上地下为我独尊的惊世豪言。被称为举世最智慧的人苏格拉底誓死捍卫的真理竟然是一句话:我一无所知。而他那句: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至今还在拉斐尔神庙的墙面上铭刻谕示人间后辈。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通过一个个提问使交流者渐渐澄清表达用词的概念。关于自我概念的清晰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
第一部分 自我,我们讨论的自我是人类。
那么就离不开对人这一物种的概念认识。
一 人的概念
人会发明工具,使用工具;懂得个人能力有限,需要与他人合作;有目标有手段的高等动物。
二 人的构成
人由身体、思维、情绪情感、行为、精力五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
三 人的属性
人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四 人的主权
人有情绪自我调节的主权;以及自主选择以乐观或悲观的角度看待关于自我的人生经历的选择性解释主权;人有对观念的固执程度改变的自主权。
五 人的完美,健全人格的追求
人格具备完美属性,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可以实现人格的完美塑造。
第二部分
一 自我的形成过程
(一)无我:婴儿 0——3一个婴儿呱呱落地,我还只是一声啼哭。然后我成天昏昏欲睡,吮吸奶汁,随意排便。渐渐的咿呀牟吧发音,被选择性的不断提醒,强化。并没有可以教授“我”的发音和意指。温暖,柔软,任性是每个婴儿的特征。处于无意识的自我,渴望亲密接触,温暖,柔软的抚摸带来无意识的安全感。这个时期,我们收集着一切新鲜信息,汲取所见所闻,模仿着接触到的语言,行为。
(二)生理的我代称我:幼儿 3——5我也不知道怎么在3岁左右,就会使用我这个代名词来表达意愿了。3岁的幼儿能把自己由一个客体转变为主体来认识,这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一个新阶段的表现。此时的幼儿很喜欢说不,这是第一次逆反期。他总是调侃大人的观点,跑到另一端躲猫猫式逗你。此时口中的我,是指生理的我。宣告着他的存在。我们总是打断周围一切,想引起关注。这个时期的我,谁对我好,我都积极响应;谁对我不好,我也不会怀恨在心,谁是十恶不赦大坏蛋,我们也不会计较分别,我们只接受眼前这个人的行为表现。我们关注眼前看到的现象。发展至此,自我的模仿能力巅峰期结束。(三)社会的我:少儿、儿童 5——12大约5岁的幼童开始意识到社会的我。由存在的身体,转而意识到社会家庭学校里的角色地位,成员归属。整个儿童阶段,我们保留着社会的自我认识。我是父母的孩子,我是爷爷的乖孙,我是外婆最疼的孙女,我们会毫不掩饰对某某老师的喜爱,情不自抑的扑进爱戴的人的怀里,亲切的称呼她为妈妈或者爸爸。我们和同伴之间谈论的话题都是兴趣爱好为主。我们没有男女的事务分别。也没有男女的情趣意识。我们接纳接触的一切,油然而生一种无疆大爱情怀。整个儿童期,自我最喜欢问“为什么”,好奇心在这个阶段尤其强烈,有着积极的向外探索欲望。
(四)心理的自我:少年 13——16这样持续到青春期。青春早期,约13岁左右少年期,我们开始更多的内在思考,探寻心理的自我。这个时期开始,我们在父母的观念和意志里开始选择顺从或者逆反。思想的冲突在这个时期显现和逐渐加剧。为了应付这些冲突,我们越来越疲惫,几乎无暇顾及学业和原先的兴趣爱好发展。或者我们不顾一切的表现出专注。例如全神贯注的学习;孤注一掷的厌学。我们开始和父母长辈等疏离,越来越不愿意沟通,第二个逆反期来临。我们不再是听话的孩子,我们常常闷闷不乐,或强言欢笑。我们减少甚至停止了很多兴趣爱好的练习活动,我们和同伴更多谈论外貌,形体,情感,和家庭经历。我们与环境比较,转而更关注自己的家庭成长经历。我们评判着自己成长的得失。自我能力渴望得到发展和认可。少年是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也是能力得到指导,得到欣赏,渴望被认同的时期。友情的发展和被理解的需求在这个阶段显现。
(五)情感的自我:青春期 16——2016岁起,青春中期,我们越来越需要动机来指导行为。我们会情绪化,易激惹。自我渴望谈场轰轰烈烈的爱恋。心中暗暗迷恋某个神一般的人物。自我寻寻觅觅着亲密的另一半的陪伴,交流。来自情感的满足,总能化成学业生活奋斗的动力。青春期,是情感发展到爱意朦胧的岁月。自我渴望陪伴。青春期,是情感发展到爱意朦胧的岁月。自我渴望陪伴。
(六)实践的自我:青年 20——3020岁起,从性格,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我们开始接受现实,着手努力,坚持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论,在理论下实践,如此循环练习。我们树立梦想,实现梦想,超越梦想。这个阶段,我们穿西装礼服,体验社会仪式感,主动拓展自我。这个阶段,着手成家立业的准备,进行。自我情感由恋爱进入婚姻,再体验家庭生活。自我技能进入实践阶段,开始了职业生涯,再体验团队活动。这个阶段,我们责任意识清楚。社会活动团体成员的合作意识呈现。
(七)总结或分析的自我:壮年 30——4030岁起,而立之年,自我思想达到全面的固化,稳定性最强。可塑性终结于此。事业攀升达人生巅峰。职业技能达熟能生巧的境界。人生的自我满意度至此将达巅峰值。若此时的自我不能有意识的坚持学习,成就感就会逐渐下降。
(八)领悟的自我:中年 40——5040岁起,是不惑之年。智慧,接纳的自我。经验丰富,历史积淀。之前自我一直在接受环境的影响,积极改善环境。现在转而接受环境,主动适应环境。这是一个懂得舍弃,选择,放下的中庸自我生成。自我能平衡,调和,开导自己。接受既成的现实,接受不能改变的,珍惜已经拥有的,头脑里种种想法渐渐趋于固执或者调和。
(九)眼缘自我,知天命50——6050岁起,看得惯,习以为常,见怪不乱,处乱不惊。一切我见犹可怜。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50岁起,看得惯,习以为常,见怪不乱,处乱不惊。一切我见犹可怜。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
(十)耳顺自我 60——7060岁起,听得惯,耳朵听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养心。心态,信念弥足坚定。情感回到初心。
(十一)古稀自我70——80养生。生活规律,工具实用。知足常乐。杖朝自我 80——90养息 呼吸规律,脾气,情绪,归于平静。
(十二)耄耄自我 90——100养身 饮食规律,久处如如不动状态了。
(十三)乐期颐自我 100——养神 精神规律,精力保养,此时回归婴儿那忘我状态
二 自我的其他概念
(一)人的成长经历了分离时期(肉身我从母体中分离出来走向独立),镜子时期(透过别人像镜子般观照自己),性别时期(确立做人或者人生的游戏规则),理想自我不断生成时期。
(二)佛洛依德把人格分为本我(生理本能的欲望按照生存原则而发展),自我(现实原则调控生理需求而发展),超我(道德原则调控生理需求而发展)。
(三)马斯洛提出自我发展按照人的需求曾金字塔结构,从下往上此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社会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詹姆斯把自我分为经验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纯粹自我(能动自我或主动自我,个人同一性,是由不断更迭和传递其内容的当下思想所构成)。
(五)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包含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六)米格把自我分为客我和主我。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归属于社会,就是一个社会过程。
(七)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每个阶段能够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三 我的意识现象以及角色效应我是什么?
我叫什么名字?我多少岁?我的体重?我的学历?我的职业?职务?我的收入?我的父母是?提及我,有人可能双手一摊,表示自我;有人可能摇摇头,表示自我;也有人抚摸胸口,表示自我;或者一拍大腿,我有了;有人想不开,失去自我了;有人遇到困难挫折,解决不了,也自我绝望了;有人情感不顺,也寻死觅活的无我了。我们从一出生,就被取名,标签化,符号化。或者根据我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我们被赋予期望和责任。我们的性格,脾气,意志,潜能在家庭环境里塑造而成。中国一胎计划生育维持了几十年。孩子成了家里的独苗苗。小皇帝,小公主,一家三代四代人围绕着小孙孙转。出门怕被欺负,在家怕被饿着。中国特有的大多数地区还保留着重男轻女的观念。养儿防老,祖籍传男不传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娶进来的媳妇当佣人。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中国农村孩子自出生就是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孩子由年老的爷爷长辈看管。父母一年回来一趟,春节回来相处半个月不到就又分开。待到打工积累一定资产买下房产,可以和子女共同生活时,子女大多已经到了入学龄或者青春期。中国城市的孩子也一样由外婆辈照顾。父母天天上班,早出晚归,回家吃完饭也夜深人静。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词语描述自己:我很自卑。我追求完美。我渴望自我实现。我很迷茫。我需要被理解。我需要被鼓励。我需要被接纳。我很孤独。我总是很寒冷。我缺乏被认同。
两个有盗窃癖的自我意识的形成现象
案例一,女,26岁,从青春期开始有盗窃癖至今。超市,饭店等场合的商品,用品,自行随意拿走。A说,小时候受父母非常疼爱。母亲抱着幼儿的她在公园里玩荡秋千,她玩了一遍又一遍,不给机会给其他小朋友玩。如果秋千正巧被其他小朋友玩着,妈妈会抱着她跟别的小朋友说,快把秋千给小公主玩,这是小公主,你看,小公主是多么可爱呀,小公主喜欢玩秋千,你难道不赶紧把秋千让给这么可爱的小公主玩吗?在饭店吃饭,如果饭店的餐具,喝水的杯子,非常漂亮,小公主拿起杯子,赞美一句,这个杯子好漂亮呀。妈妈会把杯子收进衣袋里,告诉小公主,你觉得漂亮,就带回家常看,饭店这么多相同的杯子,拿走一个,也没什么关系,不会受什么影响。A说从小她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是天生的宠儿,天之骄子,得天独厚,可以任性妄为,别人都理所当然应该谦让她,赞同她。A说心情不好,偷超市的东西有一种宣泄快感。偷别人的一些东西,让她有一种掌控感,就是我拥有你不知道的秘密了,我制造着秘密。
案例二,B,女,16岁,从少年开始有3年盗窃癖史。B长得乖巧伶俐,是家中排行最小。无论大她17岁的亲哥哥,还是堂哥表姐亲戚,都很疼爱她,谦让她。如果她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游戏,一起犯错,受到严厉惩罚的永远都只有哥哥姐姐,她总是幸免受训,就算挨训也只是一两句,不会有多的话语或者体罚。在家,B是不用做家务的。父母自然而然操办了所有的家里事物。入学后的B,因为长相伶俐,也得到老师同学们的照顾有加。渐渐的,B什么也不会做,与同学们的生活能力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于是生气,怨怒。宣泄的途径就是拿走比她能干的人的东西,例如作业本,钱包,一些生活,学习用品。有针对性的偷走,发展成无针对性的顺手牵羊,直至成为盗窃习惯。父母此时也没有责备她,而是背着孩子,道歉或补偿了对方。对方看在父母的道歉份上也就不要计较了。当她一路偷,总有家人保驾护航,总有外人饶恕免罪,她自己倒觉得没有什么乐趣了。她决定不偷了,可是不偷之后,干什么都是无能为力,认为自己不行,干不好。于是成天以泪洗面,自责愧疚,常念叨生不如死,不敢去学校,害怕面对老师和同学们。不敢在人多的场所,公交车上的极度恐惧,宴席聚会的紧张。她总感觉人们在审视她,评论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