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原创文想法读书
标题:怎么修炼自己(一)?解读史蒂芬科维7个习惯

标题:怎么修炼自己(一)?解读史蒂芬科维7个习惯

作者: 陈思佛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12:48 被阅读42次

摘要:我们依循自己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按照史蒂芬柯维的七个习惯来培养自己,就能掌握自己人生的成功。

关键词:成功 思维 习惯

一、    认识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提出成功人士要培养自己的7个习惯。

7、不断更新6、统合综效5、知彼解己4、双赢3、要事第一2、以终为始1、积极主动

前三个习惯是培养自己成为优秀人士;中间两个习惯是培养自己向成功人士的过渡;最后两个习惯是成功人士具备了的思维特征。

这本书是我的师父正智法师送给我,并教我认真研读的一本书。最初我并不以为然,认为这些提法,字眼,很普通,我都可以组装出来。但是年复一年的工作与生活积累下来,我越来越意识到这7个习惯的魅力。

这7个习惯是从下到上的逐级升级培养过程。打好扎实的基础,先成为优秀人士,再成为成功人士。先具备优秀的资质,再具备成功的特征。

培养这7个习惯,也是对自己的思维定势进行挑战的过程。这7个好习惯的反面就常常直指我们的思维定势。例如习惯性的怠惰;总是毫无头绪,没有远大理想;一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做的事就是正确的;总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又或太顾及他人的感受;总是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总是猜测怀疑别人,习惯性评价自己和他人;一味的追逐最优化,只看标杆人物,忽略了毫不起眼的人物作用,忽略了细节的力量;固执己见,不能以时俱进,不会变通,不接受新概念新技术。

二、    为什么说培养这7个习惯就能成功呢?

哈佛教授研究5步思维方式导致我们走向失败,摧毁梦想。

(一)  相信一夜成名(二)  相信错误总是别人犯的(三)  总认为别人才能给自己答案(四)  在一时成功面前得意忘形失去进阶目标(五)  认为目标的实现比努力的过程更重要

前3条思维,都不是积极主动的特征。渴望一夜成名,寄希望于侥幸,希望自己付出努力越少取得成功越大,怎么可能积极主动的付出呢?往往希望一夜成名的人,平时付出都是处于被动式,强迫式付出,所以才会希望自己少付出而取得硕果累累,好让自己少受罪。相信错误都是别人犯的,这种人爱抱怨,喜欢挑剔别人,不喜欢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会反省自己的问题,当然不可能积极主动认识自己,不会积极主动改变自己。第三条是总认为别人那里才有自己想要的答案,是说一味的追求“专家建议”,“大师指点”,没有主见,不自信,求神拜佛,四处求医问药,而不是积极主动去创造办法来解决问题。

有个故事说有个人去庙里求观音菩萨保佑自己升官发财,叩拜的时候,发现旁边也有个人在跪拜,定睛一看,是观音菩萨,非常惊奇“你怎么也在拜自己呢?”观音菩萨回答“求人不如求己,所以我才心想事成!” 还有一个佛故事,下雨天有个人没有带伞,站在屋檐下避雨,正巧观音菩萨撑着伞路过,赶紧请求“可不可以借伞与你同行?”观音回答“我在雨中,你在檐下,你又无雨借伞何用?”此人赶紧站到雨中来,说“这下你可以借伞了吧?”观音又回答“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带了伞,你淋雨是因为没有常备伞,你找我没用,你该常备伞!”这个故事也是想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要懂得积极主动做事,积极主动未雨绸缪,积极主动防患于未然而努力。而不是事到临头,就想仰仗别人,依赖别人。

积极主动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习惯,是多么重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首要习惯。例如家务活,如果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分担对方的事,世间该少了多了怨妇!少了多少家庭鸡毛蒜皮的纷争!例如学习,如果莘莘学子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何来厌学现象的泛滥成灾!何来相关危机事件的层出不穷!

第4条失败思维是一时成功面前得意忘形停滞不前。而要优秀,有成功,要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一时成功,欣喜备至,庆功宴,各种鲜花掌声,荣誉财富涌现,沉浸在这种涌来的满足里,沉迷在安逸舒适圈里,我们常常事过还回味无穷。殊不知,未来等待我们就是失败、迷茫。我接触到很多人喜欢说自己“想当年”如何如何,说的时候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光芒万丈。这不像龟兔赛跑的现象吗?兔子作为赛跑精英提前到达一个点,很高兴,可是高兴过头,睡过了头。被不懈努力的乌龟反而赶超,率先跑向了终点。兔子的关注点在半途的目标上,而不是终极目标。乌龟则不同。

很多高考生,通过了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入重点,考上名牌。但是进入社会后,会迷茫,会手足无措,会失落。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就是把高考定为一个目标,过度关注,取得胜利后,在大学惶惶不可终日,在大学,就放纵了自己,成天玩游戏,看小说,聚众吃喝玩乐,压马路谈恋爱。充其量的目标就是求能够毕业,拿到毕业证。“60分万岁”是大学生常用口号。人生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人不在话下,但是人生有终极目标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成功的人终归是少数。

第5条失败思维认为目标实现比努力过程更重要。这违背了7个习惯中的第3和第7个思维方式。当把目标的实现与否看得很重要的时候,过程中的情绪就是负面的。而第3个成功习惯是要事第一,指的是平常多做一些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务。不紧急的心理状态是舒缓,悠然自得。把目标的实现看的很重要,甚至重于一切,就是把自己束缚在紧张担忧难受的消极情绪里,无法体会放松,自然,舒服的感觉。消极情绪意味着我们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很低。“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臆想的结果状态让我们失眠,神经衰弱,疲劳不堪,身体长期亚健康,甚至疾病多发。

我们沉浸在目标的实现的关注中,情绪胶着,往往忽略了其实人生本就是一个个目标继踵而至的过程,一个目标实现了,也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体验,接下来,又是新篇章,新起点,新目标的导航。“不断更新”我们的导航系统,才能领略更多的风景,也才能更快捷的去往一条成功的路。

三,了解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

前面我们还没有提到的习惯有双赢、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双赢,意指换位思考,互惠互利。学会分享,学会配合,学会平等。记得有个精神分裂症问我“跟你说话,还要向你交钱,难道你没有从我的语言里学到东西,为什么你不跟我交钱?”说实在话,我的确从每一位交流者那里,化“垃圾、消极、腐朽”信息为“神奇”,我的确把每位交流者带给我的负面信息,当成烂泥巴,臭泥塘,而汲取了里面的养分成就了我自己,让自己的思维更如莲绽放,如莲芬芳,更入世随俗又超然脱俗。我常常举例说自己不是垃圾桶,而是垃圾回收站。垃圾里面隐藏着财富,隐藏着智慧。记得我是这样回答他的“你有我这种向任何人学习的能力吗?”“你有我这种空杯以待的心态吗?”“你有我这种洗耳恭听的倾听技术吗?”“跟我交流,是学习一种心态,学习调节心态的能力,这是一门技术的教学!”“举例老师在讲课中成长,在与学生互动中成长,但并不会反而向学生支付这笔成长费用,而是学生支付听课的费用!”疯疯傻傻的人,常常并不是没有本事的人,反而可能是太有本事,自视甚高,不能虚怀若谷,长此以往,就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谈不上“不断更新”了。

知彼解己这个成功习惯,就是理解别人,解析自己的思维习惯。我听得最多的就是“TA不理解我”的种种抱怨,哀伤。因为没有得到“被理解”而没有感觉到被爱,失去安全感。得不到被理解,就会失落,陷入痛苦中。

关于如何理解别人,我常常讲孔子借伞的故事。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万万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孔子算得上是成功人士,作为师圣而名垂千古。这是何等的善于理解别人的能力!因为能理解体恤别人,所以才受人尊重敬仰。

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这和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是多么天壤之别。

解析自己,就更难了,现在越来越不提倡自我批评了。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到人们害怕去认识自己,害怕去了解自己的思维定势,害怕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旧势。心理学提倡“自我暴露”技术,但是人们往往很恐惧暴露自我,没有勇气袒露自己,拒绝承认自己的不足。执念深深深几许,晓何何事又东风!心理健康能力里需要有自醒力,反省力。这不就是解析自己的能力吗?

成功人士的第6个习惯是统合综效,即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中提到木桶短板效应。决定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的,不是木桶的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这块木板。我想起催眠大师杨安老师说过“看你这个家庭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只需要观察你家庭里那个最固执的人的地位”“这个人越固执,地位越高,越会限制家庭成员里每个人的发展”。有句话说“要想走得快,你可以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起走”。作为一个团队,不是最高层越来越优秀就好了,反而会高出不胜寒。婴儿在家里的地位就如此,我们放下自己的高度,放下紧要的事务,全心全意去呵护婴儿的成长,按照婴儿的生长规律去抚育。亲子教育莫不如是。孩子的未来才是这个家庭的未来。决定一个公司发展前景的不是高层,而是平凡岗位上每个人的心态。

怎么修炼自己呢?愿史蒂芬柯维的7个习惯,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能作为你的引航灯,能成为你的素养内涵。愿我的解读,能助力你走向成功。

相关文章

  • 标题:怎么修炼自己(一)?解读史蒂芬科维7个习惯

    摘要:我们依循自己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按照史蒂芬柯维的七个习惯来培养自己,就能掌握自己人生的成功...

  • 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

    【打卡书籍】《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标题】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 【字数】772 【正文】 史蒂芬.科维是美国著名...

  • 七个习惯-史蒂芬科维

    《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首先提出了一个“成熟模式图”来解读人类从依赖到成熟的三个不同阶段。 1.首先是...

  • 知彼解己

    最近在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有一件事情是史蒂芬▪科维的儿子肖恩▪科维写的。 肖恩▪科维用了十年的时间设想他...

  • 21.1.17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史蒂芬柯维的著作,很早就听过,以为自己很了解了,但是今天听了洛羽的解读才发现,自己的理解...

  • 高能品质助你长成参天大树

    晚上看了高校能人士七个习惯的视频,史蒂芬.柯维讲到一切改变都是从自己开始,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去修炼个人品质,1...

  • 想成为高效能人士,看过来啊

    本文是史蒂芬.科维《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阅读分享。 什么是习惯? 本书讨论的习惯是知识、技能、意愿相互交织的结...

  • 我的第一届学生,天使一样

    今天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科维在“要事第一”这个习惯中提到了高效能的秘诀——授权。 作者指出:...

  • 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有感

    习惯,每个人都有,如果培养七个习惯能让你生活与工作更灵活,更顺心,更便捷等,愿意培养吗? 听樊登老师解读史蒂芬柯维...

  • 养成这几个习惯之要事第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讲述要事第一这个习惯的时候,作者史蒂芬科维写自己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请来一位女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标题:怎么修炼自己(一)?解读史蒂芬科维7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in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