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时节读董桥 人生豁达品自高
文/鱼沉渊
人生总归是不断探索,不断认知、修正自己的过程。这种修正于本人来讲除了个人生活阅历,更多的是来自阅读,从他人的阅历和智慧中丰富提升自己。
一直很喜欢王安忆。最后读她的小说是那本《长恨歌》。那一年读的书很多,现在还能罗列出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余华的《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檀香刑》、陈忠实的《白鹿原》、韩少宫的《马桥词典》、张炜的《九月寓言》。那是一场酣畅的阅读,接下来是一段笔耕不辍的奋笔疾书,以为自己是XU安忆横空出世。但是,倦怠似乎也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等到重拾笔墨,已经是孩子远走他乡,又有了大把的闲适时光。于是开始研究诗词格律,学习旧体诗写作,从内心认可这种看似简洁却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寥寥几句,胜过废话万千。
偶然的事件或是变故,往往会引起内心的震动,引人自省也审视他人。经过一段不足与外人道的心路历程,豁然开朗也就是一瞬,如见一朵花开。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看来我内心也一直藏匿着一个豁达的自己,只是等待偶发的事件激发。隔岸星火来时路,虽说不是悲欣交集,倒也够多感慨。
每个人活着,孤独是注定的宿命。外表的喧哗终究难掩落幕后的寂寞。兜了一圈才发现,和书做朋友,和心中那个美好的自己做朋友,才是今生灵魂的安放处。
过去也读过董桥的文字,那只是些散落在各处的片断。早就听说董桥是台湾文化界的标杆,家中也有他的文字集,装帧讲究,但却每每只是欣赏的目光扫过书衣,从没有想过翻阅。越发深信缘分,哪怕是一段文字也是要靠结缘。庆幸在处人生豁达的年令,可以开启一段膜拜董桥的时光。
清秋时节读董桥 人生豁达品自高有谁说过三苏中的中苏是他心中的男神,细想一下自己,文化人中我还没有过男神,所喜爱的书,似乎都只是化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染。心中倒是出现过男神的影子,懵懂时喜欢那种英武盖世的古代将军比如赵子龙、周喻,都是些虚化的文学符号,后来总算是正常女孩子的喜好了,先是日本电视剧《血疑》中的光夫,然后是电影《孔雀公主》也许是《玉碎宫倾》中的男主角唐国强。唐国强一直在我心中好多年,但是最终也在心中坍塌。
读罢董桥的小说人生集《橄榄香》,感叹真的是玩物怀人,含英咀华。书中呈现的民国那些事,那些人真的美好,连情感都是那样知分寸,知收敛的模样。字里行间闪烁的全是作者的博览与全科,董桥,不愧是通才。
博闻强记的人很多,但融会贯通的少有。文玩赏鉴、书画欣赏、旧书收藏、包括书籍出版装帧都有涉猎,更不必说那清末民初散落市井的名人逸事,穿插文中,让你不经意间就窥见了一个文字老练布局匠心的前辈的道行。哪怕出了本《董桥七十》但在我心中他一直都不是那种守旧古板的老人,这次读完《橄榄香》更是坚信,有些人就是不曾老去。
清秋时节读董桥 人生豁达品自高喜欢字里行间对那个旧时代闺秀的爱怜与欣赏。有一些美和韵,真是要有些境界你才能懂,你才会即便是隔了时空也能会心一笑。那些终究被岁月湮没沉静温宛的女子,她们都在董桥的笔下鲜活生动,舒缓闲适地行走在文字里。似乎就在那一刹拉我的心被柔软地击中,她们才是让这个世界值得眷念的理由。
掩卷慨叹,我们身边经历过的那些人和事,虽处灯火阑珊处,明灭可现,但何尝不是如此似近其实极远。念想只能留存于心,不惊扰他人,也勿须烦恼自身。
(读书随笔闲话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