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课,我刚进教室,发现一大群人围在一起,人手一杯奶茶。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热闹是他们手中奶茶里的颗粒,饱满膨胀。
看到我出现在门口,教室里的欢乐气氛立刻冷却,他们脸上的笑容立刻冻结,火气立刻窜上了我的眉梢。我斥责道:“昨天不是告诉过你们要少喝奶茶吗?对身体发育不好。今天怎么又在喝??”
“是吴诗诗请客的。”一个同学怯生生地回道。所有人的目光齐齐落在吴诗诗身上。她低下了头,慢腾腾地站起来,声音细弱蚊子:“老师说的是少喝,不是不喝,所以我今天就……”
她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另一个同学补充道:“老师,吴诗诗今天带了九百元钱来学校。”
九百元?!吴诗诗家境贫寒,父亲早逝,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每学期的特困生补助名单里都有她的名字。她居然带来这么多钱来学校???
我给吴诗诗妈妈打了电话,想核实情况。电话另一头,这位母亲顿住了。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开口:“她偷了我的钱。”声音里有惊愕,有失望,更多的是哀伤。
“谢老师,您让她现在就回家,我也马上请假下班回去。”过了一会儿,这位母亲又一次打来电话说。可想而知,这短短而逝的漫漫时间里,母亲的内心下起了怎样一场倾盆大雨。原是怀着殷切期望送去的未来之星,现在却坠落为尘埃。倾盆大雨是否可以洗净她的悲伤?
这样说来,昨天的奶茶也有问题……
昨天下午进教室,也是一群同学,30个,每人一杯奶茶。大家告诉我是张晓玲请的客。我问她怎么这么铺张浪费。她低下了头,局促不安,在众目睽睽之下起了身,嗫嚅着说:“今天我生日。”听了这句话,我动容了,只是提醒大家少喝奶茶,便开始上课。
想起张晓玲起立时候的样子,我决定也给她外婆打电话。家长群里只有她外婆的信息。外婆告诉我,张晓玲外公昨天丢失了七百元钱。一切显而易见。同样的故事情节,同样的人物行为。不同的是,接完电话后,张晓玲妈妈跟外婆一起出现在了办公室。我叫上张晓玲,本来想跟他们在办公室交流。张晓玲妈妈看了看四周,问我能不能换一个没人的地方。办公室同事都在这里,传出去确实对孩子的名声不好。我便找了个安静地方,四个人站着交谈。
在交流中发现,张晓玲不是第一次偷家里的钱了。她好几次偷拿3岁弟弟玩摇摇车的一元硬币,用来坐公交车。她家里离学校近,她妈妈让她跟弟弟都走路去学校上学。而她不想走路。
也许,很多事情有了第一次,内心没有受到深刻的触动,就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就在上一周,她偷了外公的30元钱。她怎么都不肯跟外婆与妈妈“招供”,最后她爸爸威胁说要送她去派出所,她才承认,并保证不再犯错。
她的家庭比较复杂。爸爸常年不挣钱养家,最近才开始工作(据外婆说,她爸爸年轻时是个混混。)妈妈的眼睛先天严重近视,只能看清五米远距离的事物,每天在菜市场卖卤菜,收入微薄。他们一家今年被她姑姑赶了出来,那是她姑姑买的房子。现在住在外婆家里,全靠外婆外公撑着这个家。
张晓玲起先沉默不语,后来告诉我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同学嘲笑自己家里卖卤菜,看不起自己。所以她用请同学喝奶茶、给同学买礼物的方式,证明自己家里“有钱”。所谓的“生日”,是她骗我的一个幌子。
她竟然利用了我的心理。而且两个孩子回复我的方式都是这么“机智”,都让我无言以对、不再追究。看来,我在学生面前太单纯了。我低估了学生的复杂性。
我们一起教育她不应该自卑,同时我也批评了嘲笑她的同学。她保证以后不会再这样。接下来我要上语文课,她被家人带回家,继续接受教育。
第二天上课,张晓玲外婆给我一张700元钱所用之处的清单。上面密密麻麻,一笔最大的支出显示为奶茶费用,其他都是她给自己买的文具、给同学买的小礼品。外婆告诉我,昨晚在读过大学的张晓玲姨妈的教育之下,她回忆了全部花费。
这一下又令我感到困惑了:她的父母亲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的影响力,似乎不及她的姨妈。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知识,便没有力量?是什么原因让张晓玲的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我们为人父为人母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接受培训?
也许张晓玲内心深处的自卑,源于她对妈妈疾病的态度、对爸爸人品的认识。成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
而另一位当事人吴诗诗表现得没有任何异常。她昨晚没有经历跟张晓玲一样的狂风暴雨?我便把她叫到办公室,她说妈妈昨天教育了她,她意识到那是偷盗行为,以后再也不偷钱跟风请客了。说完,泪光闪闪。
我叹了一口气,等她走后,坐在办公室里。事情好像已经水落石出了,好像已经都解决好了。但是,好像一切才刚刚开始。
两个孩子有共同点。
首先, 她们毫不惹人注意。
她俩在学校表现得不好不坏,既不是集万众宠爱于一身的“尖子生”,也不是备受老师关注的“捣蛋王”,而是最不起眼的地地道道的“中等生”。没有老师会倾注太多时间与精力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好像无足轻重。他们从不参加任何比赛跟活动,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成绩从来没出现在榜首过,他们没被所有人看见。直到这次事件,我才开始了解到他们家庭的特殊、心理的特殊。这是不是启发着我们做教师的,要关注一切学生?哪怕是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孩子,她的内心也渴望被看见,被点燃,被照亮。她渴望同学的尊重,渴望老师的关心,渴望大家的爱。老师,应该做一束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其次,他们的家庭结构都有问题。张晓玲的爸爸很长时间都不在家里陪伴她成长。那一天知道晓玲偷钱,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晓玲妈妈和外婆赶到办公室和我沟通,她爸爸却骑着摩托车在校门口,自始至终没有露面。难道她爸爸当天只是承担着一个车夫的角色?据晓玲外婆说,晓玲爸爸现在还“赖”在晓玲姑姑房子里,不肯回家。从晓玲外婆对他的评价可知,这个女婿在她眼里是一个好逸恶劳懒惰成性不负责任的人。那么,晓玲会怎样看待她的爸爸?
吴诗诗比一般孩子更加不幸,父亲车祸丧生。她们两个孩子的成长,伴随着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席。这就意味着母亲要付出更多的爱。我也见过失去父亲后生活得很好的孩子。他们往往拥有一个坚强智慧的母亲。吴诗诗妈妈也许忙于挣钱疏于陪伴孩子,张晓玲妈妈也许因为自身原因自卑,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灵世界……但这些都只是我的推测,真相到底如何,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需要更加负责,陪在他们身边,观察他们的行为。同时学好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找到真相,真正成为一束光。
最后,我觉得我应该提升自己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我在为人处世上头脑过于简单,分析问题不够深刻。两名学生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我的指责化为云烟,使我不再深究。她们一个利用了我的恻隐之心,一个找到我言语间的漏洞。不能不说,虽然我在她们面前是成人,但也许她们比我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名真正的成人。
忽然很想问自己,也问此刻读完这件事的你:
如何成为一束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