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听朗读: https://www.lizhi.fm/68790086/2651682471370694150
异地求学,离家万里。曰归曰归。

一个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低矮的房屋,古旧的街道,不同的土家苗族文化,登上楼顶放眼望去无边际的山峰……像是置身在荒野里,却别有一番幽静。老师说,1922年,五四运动的余波才传到湘西,可见其地之封闭性。但湘西,对没去过的人来说是一场梦,对去过的人来说是一首诗。虽然商业味道难免冲刺其中,可是到大街上,随处可见背着背篓的苗族老奶奶,对于从江北来的汉族姑娘来说,背篓真是神奇的存在。回家前一天到街上,当地过年氛围已然可见。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天桥上人来人往。但最引我注目的却是背篓。背鸡背鸭,背青菜,背小孩儿……天哪,如此神奇的背篓!记得当时看到一个穿着苗族服装的老奶奶用背篓装着像红薯一样的瓜,因好奇,问她其为何物,卖价多少。方言也真有意思,明明听不懂本地话,却还是想上前询问一番。只听她发着像logo音的话,大概意思是很好吃,要不要买点……笑着摇摇头,表示不要,也表示听懂她说了啥。其实现在也不知道她卖的到底是啥。入乡随俗,异地习俗新鲜有趣,但远方适合流浪,归途只有故乡。不禁觉得当时一纸志愿远离故乡为的是什么,在他乡感受不同的文化挺好,但异地求学的心酸只应也只能自知。总是抱怨只会顾影自怜,只能使自己忘记了成长。人总会在经历中懂得一些道理,即使是女孩,也该离开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接受磨砺,学会坚强。可乡愁真的是个太温柔的字眼,让人心底无限柔软,一边接受磨砺一边思乡。

兀的,难以置信的,家里一通电话告诉我阿太已奄奄一息,正为其准备后事。阿太?小时候经常带着我,曾被她搂着睡摔到床下磕到鼻梁,至今仍有一道深深的疤痕。经常爱自言自语,总有说不完的碎碎念,爱在我写字时唠唠叨叨,说:写字离那么近干嘛?写个字不能认真点吗?一边说一边笑,完全不是批评口吻。有时被她唠叨烦了,皱着眉头向她大吼:哎呀,烦不烦啊,你别说了,写个作业你还那么多话说!虽然很无礼,不该对老人大吼,但她还是会笑着说:嘿,我说个话就说坏了?好好好,我不说!但接着又开始唠叨起来了。至今音容笑貌仍清晰在脑海,怎么说离我们而去就去了呢?忍着不敢在电话里让爷爷听到哽咽的声音。

阿太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她的子辈儿,孙辈儿那天都去奔丧,除了我。爷爷打电话跟我说阿太快不行了,到那时你就别回来了,太远了你一个人我们不放心。我说这有什么?我请假又不是请不到。在电话里,他硬是没叫我回去,说等我过年回来的时候为阿太烧纸,她会知道的。我只好答应下来,那是我大学第一年,没自己一个人回过家,他们实在不放心。于是,老家为阿太办了丧事,53桌酒席,几天几夜的唢呐。爷爷整宿儿整宿儿没怎么合眼。

一大家族情感的纽带就这样没了,随着阿太的离世。以往过年小辈们都是先给阿太贺新年,有时约好一起,大年初一或初二,一开就是两三桌的饭。一大家族其乐融融,共迎新年。而今年,而今年以后,可能不再会有这番场景了。大家族最年长者已不再,第一份要拜年的对象也更换其人。可能再不会儿一起开两三桌团圆饭了。

站到爷爷的角度去想,最亲爱的妈妈离去,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尽是归途。上了年纪的老人睡眠少,也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做找被需要感。空巢老人需要被关注,需要给予关爱。而我,没怎么给他们关爱,却总是被他们牵挂。从小被爷爷奶奶拉扯大,如今异地求学半年回家一次。怎么不让二老挂念?“从来没有自个跑那么远,现在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老人家操劳了一辈子,还要替孙女儿担心,操劳了一辈子,身体总是不舒服,瓶瓶罐罐的药没停过,却总是在电话里说都好都好。想来尽是心酸与无奈。
父母外地打工,有人说,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向往诗和远方。又有人说,父母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未必是你以为的苟且。但,早岁哪知世事艰,出尝世间苦涩便觉父母不易,以前自己过于幼稚。站在爸爸的角度想,奶奶去世,他最疼爱的小孙子过年回来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奶奶了。家里还有父母二老,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希望子女争气,希望父母安康。而我,想带他们出去旅行,一大家子出去玩。他们笑说,等你工作挣钱了再带我们出去。

于是乎,春节,炎黄子孙情感回归的节日。由个体转向家族,慢慢地读懂家族责任,回归,归家,归传统。学子曰归,曰归曰归。
归来依旧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