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读山品水摄影
和谐三峡,城市新貌|中国三峡工程巡礼⑥

和谐三峡,城市新貌|中国三峡工程巡礼⑥

作者: 三峡孬张 | 来源:发表于2020-08-16 14:03 被阅读0次
今朝宜昌

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梦想,托起这个梦想的基石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群体,也是最最普通的群体。他们中有百岁老人,有刚刚出生的孩子,因为有共同的梦想,他们告别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土,被时代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三峡移民。

三峡移民,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1993年,国务院发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把开发性移民方针写进了条例的第一章。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后靠方式安置的农村移民,耕地分配不足,一度出现新的坡改梯运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为此,1999年,国家进一步调整三峡工程移民政策,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库区18万多移民分别被安置到11个省市。

三峡工程建设,升高的不仅仅是水位,还有库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客观地说,建设三峡工程,使三峡库区人民的生活环境至少进步了五十年。

三峡工程建设,让移民告别故土,也让移民告别了封闭、贫困和落后,这是三峡工程给予广大移民最好的馈赠。

百万大移民——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壮举,被中国人创造。

人类改造了自然,也被自然改造。三峡库区,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家园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

盛世峡江天地变,城镇旧貌焕新颜

三峡水库淹没区,湖北省涉及宜昌市之夷陵、秭归、兴山,恩施州之巴东;重庆市涉及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石柱、忠县、开县、丰都、涪陵区、武隆、长寿、渝北区、巴南区、重庆主城区和江津市。

江流东去,岁月的脚步不曾停止,伴随三峡大坝水位的节节上升,一座座古老而破旧的沿江故城,在居民眷恋和期待的目光中轰然倒下,一座座美丽而现代的新城在山水之间拔地而起。

而今,20个受淹没影响的县、区、市都因三峡建设的天赐良机改变了现状, 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新库区,已闪亮展现。

魅力重庆

百年前重庆

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重庆,已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

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重庆古称江州,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仍为直辖市。

重庆新貌

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

鬼城丰都

"鬼城"丰都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是传说中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

丰都原县城名山镇,位于长江北岸。其地古称丰民洲,周时为“巴子别都”,自东汉建县以来,历为县治所在地,曾有三次短暂迁徒。

古丰都城仅一条河街。明时初建城垣、弘治年间重修城墙,高二丈,周长六百丈,设五座城门:东南为宣化门,东迎恩门(守智门),南会川门(管驿门),西阳和门(大西门),北屡丰门(北门)。另修东水门、西水门、小东门、小西门四道小门。清各时期都补修城墙,城内官署、民房、店铺、学校、庙宇逐年增多。

丰都新貌

鬼城名山镇亦是全淹县治,现己乔迁至江南。多少年阴间与阳界混杂,如今终算是“人鬼”脱离。

巴国涪陵

距今5000年以前,涪陵已有人类居住。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民国初(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

涪陵新貌

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l998年重庆直辖后改设涪陵区。

忠县今昔

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300多年,周朝为巴国地,秦蜀巴郡,汉置临江县,西魏设临州,唐贞观八年为纪念州人巴曼"刎首留城"壮举,唐太宗赐名忠州,清雍正12年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设忠县至今,是巴文化发祥地之一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忠县新貌

忠县县城也是后靠,旧貌已换新颜。新修的长江大桥与新城联成一体,显得异常娇艳。

商埠万州

万州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夏商属梁州地,周属巴子国,秦属巴郡朐忍县。东汉刘备分朐忍地置羊渠县,治城今长滩,为万州建县之始。唐武德二年置南浦郡,领梁山、南浦、武宁 3 县;武德八年改南浦郡为浦州。贞观八年改浦州为万州。元省南浦县入万州,领武宁一县。明并武宁县入万州。

万州新貌

1949年至今,万州归属亦变化多端。现万州属重庆市的一个区,乃移民重镇。

开州巨变

开州新貌

开县古属梁州之域。唐为开州,明降州为县,开县之名自此始。

因南河古称开江,州、县由此得名。清代、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前开县均属四川省辖。1997年重庆市划归为中央直辖后,开县始属重庆市所辖。现改为开州区。

不老云阳

新城天梯:1975级台阶

云阳县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以后先后属巴国和楚国;战国后期属秦国,始置县名朐忍。北周更县名为云安。元谓云阳州明降州为县,属夔州府。

1949年至今,先后属万县专区、万县地区、万县市、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

今云阳县城西迁至双江镇。

诗城夔州

奉节历史悠久,历代为路、府、州、郡治地。唐贞观23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

奉节素有“诗城”美誉。我国历代不少著名诗人,如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郊、刘禹锡、白居易、苏轼、苏辙、王十朋、陆游等曾先后至此,留下传世名篇。

奉节新城

奉节新城建设先是考虑“三不脱离”:不脱离故城方位,不脱离临江环境,不脱离文化背景.这样就把新城选在了草堂河,即白帝城一带。后因地质困扰西撤至朱衣地段,布局较为分散。

云雨巫山

巫山新城

战国间,巫属楚国之巫郡。秦昭襄王建巫县。隋置建平郡,巫县更名为巫山县。

巫山县历史文化厚重,距今二百零四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是亚洲古人类起源地之一;距今五千年的“大溪文化”则是新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

巫山县城系就地后靠,从新城之巅俯视旧城和巫峡,感觉人和城均悬在空中,是个名副其实的“悬”城。

神奇巴东

巴东新城

巴东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州,位于川鄂交界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巴东历史悠久。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置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北宋名相寇准曾任巴东县令。

巴东老城就是沿江山坡一条街,严格说只有半条街,临江面的楼房多半是长长的水泥桩支撑着,形成峡江边上异常奇特的景观-----吊脚楼。巴东从古至今因地域原因,是三峡地区唯一不设防的县城。

巴东新城选址颇费周折, 因受地理条件限制,现依山就势,按行业和社区功能分散建设不同小区,在老城以西的江岸山坡上散成—片,蔚为壮观。

屈子之乡

秭归新县城

秭归县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乡,属楚文化发源地。商王武丁时代,秭归为归国所在地。 西周为楚子熊绎之始国,后期至春秋前期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西汉置秭归县。北周置秭归郡,唐武德二年置归州,明废归州置秭归县,隶夷陵州。清升归州为直隶州,隶湖北省,辖长阳、兴山、巴东、恩施四县并容美、龙潭19个土司。十三年(1753年)降为县级州,属宜昌府,不再辖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为秭归县。1992年宜昌地区与宜昌市合并,秭归县隶宜昌市管辖。

选址在距三峡大坝仅两公里的上游凤凰山。1992年底开工,1998年底落成。

昭君故里

兴山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家乡。距今约七、八千年前,在兴山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周历王时(公元前857-842年),熊绎后裔,熊挚封至兴山,筑高阳城。秦、汉属南郡秭归,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立兴山县”。历时1743年。

新县城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高阳老县城将被淹没。1992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兴山新县城迁至距高阳镇西北10余公里的古夫镇丰邑坪。

古芙四面环山,中央乃—难得的盆地,新县城座落其间,马路宽阔,街条整齐,形成几纵几横格局,模样儿十分气派。

幸运宜昌

清末宜昌码头

距今二十万年前的“长阳人”,就是最早的“长江人”。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

秦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置夷陵县,属南郡。东汉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建安十五年,蜀改宜都郡;郡治均在夷陵。三国改夷陵为西陵。晋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南北朝时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陕州。

隋复夷陵县,并改陕州为夷陵郡,郡治夷陵。唐改夷陵郡为陕州;天宝初,复改陕州为夷陵郡。乾元元年,再改夷陵郡为陕州,领夷陵等县。州、郡治均在夷陵。

上世纪80年代之宜昌

五代,陕州与荆、归二州同为南平国。北宋,陕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县。元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夷陵等县,路治夷陵。

明改峡州为夷陵州。清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立东湖县为附郭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

1949年县城及近郊划出设宜昌市(省辖市),宜昌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专区,。1975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为宜昌市,宜昌县属宜昌市。

宜昌因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建设,幸运地赢得了两次发展机遇,城市高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甚强。

今日宜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谐三峡,城市新貌|中国三峡工程巡礼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ym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