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快乐,期盼长寿,可以说是人之常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生活的快乐又能延年益寿呢?孔老夫子是这样回答的:“知者乐,仁者寿”。虽然说这六个字并不能涵盖快乐长寿的全部内容和要素,但我想它确实是每个人快乐长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吧?
知者,聪明之谓也。知者的聪明,不仅表现在头脑的聪慧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态度上。知者,由于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世界,正确地对待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因此得以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宽阔的心胸与恬静的情怀,常常有滋有味地品尝生活的快乐。古往今来,人们十分形象地把人到老年比之为黄昏时分。黄昏,它既有晚霞盈天十分壮观的一面,又有日之将落白昼欲尽的一面。不同的人生态度,对此自然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唐代诗人李商隐看到了“夕阳无限好”,但同时又感叹“只是近黄昏”,流露出人生的大戏即将落幕那种嗟叹的心绪。著名散文学家朱自清,在他五十一岁生日时,感觉自己的人生已进入老年,也联想到了黄昏,但他用“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表现人生的豁达,展示了自己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宋融,他是北京许多有名建筑设计的总负责人,他对待老年,对待黄昏的态度非常从容,居室里悬挂着“夕阳无限好,何须论黄昏”的字幅,表明了他年轻的心态和不断奋发进取的坚强意志。叶剑英元帅晚年时常常高吟“满目青山夕照明”,完全忘却了自己老之将至,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事业永不停止追求的高尚情操和热爱生活的磊落情怀。面对同样的黄昏,而真正享受到融融乐趣,真正品尝到人到老年的陶陶快乐,不正是那些对人生抱着积极态度的“知者”吗?
仁者,爱人之谓也。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他的老师什么是“仁”,孔子直截了当地回答:“爱人”;弟子仲弓问“仁”,孔子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仁”,孔子回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通过上述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所谓“仁”,就是要以一颗仁爱之心爱人,去尊重人,体贴人,关心人,帮助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使自己与他人生活在温暖之中,从而获得最佳的精神状态;人与人常以最美好的情感,相互沟通,相互交融,可以排遣人们的忧愁烦恼,排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化解人们的心理障碍,从而使人内心充实,心情开朗,情绪振作;人与人相互帮助,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和内心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使人们之间的情感和友谊更加深厚。哲人有言:“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仁者”通过爱人,使自己生活温暖,内心充实,心境和畅,情绪稳定,内心深处永远充满着快乐感。天天保持这样的心情和精神状态,能不延年益寿吗?在历史上就有很多“仁者寿”的典故,王充《论衡》中记载:“文王九十岁,武王九十三岁,尧帝一百一十八岁,舜帝一百岁”。如果说古人的年龄因年代久远,也许还不十分准确的话,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长寿者已在我们身边出现,百岁以上的老人屡见不鲜。新疆喀什地区有一位名叫阿丽米罕、色依提的老人,出生于一八八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清光绪十二年),是一位历经三个世纪的长寿老人。这位维吾尔族女性老寿星生活兴趣广泛,老人特别喜欢唱情歌,狂巴扎(赶集),走亲访友讲笑话,经常和小孩一起捉迷藏,玩游戏,亲自动手编苇席,洗衣洗碗,打扫卫生,每天都干家务活,老人一生过着简洁快乐的生活。这位老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人们热爱生活,乐于奉献,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人都会实现“仁者寿”的美好愿望。
“知者乐”的知,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淡泊名利,心静致远。“仁者寿”的仁,就是任何时候都要以仁爱之心乐于奉献,讲礼仪,讲道德。请永远记住“知者乐,仁者寿”这六个字,并把它付诸于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大家的生活才会富有情趣,更加有意义,且能延年益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