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礼书》,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第四本。
一般在笔记开头,都会放一张大约同时期的文物或者人物。今天放礼器玉琮。
玉琮礼书·01
《史记索隐》先解释什么是书:五经六籍的总名。史记的八书记得是国家大体。《史记正义》说礼:天地位,日月明,四时有序,阴阳和合,风调雨顺,群品滋茂,万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都叫做礼。
简单理解,保持顺和序的做法就是礼。
汉元帝、成帝时候《礼书》已经残缺,大儒褚少孙兼取《荀子》的《礼论》、《议兵》的片段,修补而成。
一点点看。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洋洋是洋洋大观的洋洋,盛大的样子。多么盛大的美德啊!主宰万物,役使群众,这岂是人力强制所能做到的?
那是啊,四时运转,春去秋来,万物生长不是人力所可以做到的。
太史公到主管礼仪的大行令官府,观看夏商周三代对礼仪的删减损益,才知道顺从人情来制定礼仪,依从人性来制定仪轨,由来已久。
太史公在这里指出礼的天然属性,或者说礼的形成,固然有打破礼教时,人们所强烈关注的礼的强制性,但究其源起是天然的差异与变化。
考古学家在兴隆洼文化的房屋遗址考察中,发现聚落中的最大房屋就在聚落中心或者制高点,显示在当时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中,这些大屋的主人很可能是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差异的制度化就是礼的一部分。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
人道,人间的各种事理纵横交错,千头万绪,规矩却能无所不贯通,用仁义诱导人上进,用刑罚束缚人的行为,所以呢道德感的就地位尊崇,俸禄重的人就宠幸光荣,因此四海之内一统,整齐就是规范,规范万民。
伏羲女蜗手中就拿着规和矩礼仪规矩的作用得以呈现。就像交通系统,因势利导,什么地方大车能走,什么地方不能停车,闯红灯扣分等等种种规定就是为了秩序井然。
引申到符号学,《道德经》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这符号,只是道德仁义缺场后的替代。如果人人天然能够维持合理的交通秩序,就无须交规与红绿灯这样的符号系统来规范人的行为。
由此同样可以看到礼仪的作用。
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
这一句理解一定要去博物馆看古代车马的装饰。
人体安于乘坐马车,舆是车厢,金舆就是在车厢上嵌金,还在车衡上上彩增加繁饰。
错金银铜马车 横向的为车衡,竖向的车轭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
眼睛喜欢五颜六色的。黼黻(音俯服)是古代礼服上的图案花纹,黑白相间为黼,黑青相间为黻。文是青赤配合,章是赤白配合。黼黻文章可以简单理解为花纹。
喜欢五颜六色,就在服装上加上各种图案花纹来表现仪态。这一做法在官服上最为显著。
以上两句,都是表现的因势利导而制礼。花纹、装饰所代表的一些身外物,一开始是有的人能用的多,比如陪葬品与墓穴规格有差异,之后天然差异成为制度差异。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