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合作公司外派过来的业务员,二十多岁,下班后几乎天天都有应酬,安排得满满当当,我很好奇一个小业务员都在应酬什么?
他还央我参加企业老板的聚会或活动时,能否带上他一起去;我趁机问他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应酬?
他说是为了自己以后创业打基础。
他说想创业除了资本之外就是人脉资源,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为此他主动去认识了很多对自己以后可能会有帮助的人。
虽然自己的工资几乎都用来请客喝酒了,但他觉得很值得,因为结识了很多朋友;我听完后简直目瞪口呆,觉得这小伙的认知出了偏差。
我说以你现在的情况,能结识的人大多不会是层次很高的人,而去认识很多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的人,对你以后做事业不会有太大帮助。
甚至反而会被误导,又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还不如把这个时间精力用在工作和提升自己上面,把钱省下来作为以后的创业资金。
你在自身不强大或对他人没有价值的前提下,就算把你带进较高层次的圈子,你也进不了这些人的视线之内。
…………………………………………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我慢慢能接受自己身上那些灰暗的部分,原谅自己的迟钝与平庸,允许自己出错,允许事与愿违,带着缺憾拼命绽放,这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办法。
…………………………………………
古代战争的临阵军法里有这么一条:“列队已毕,擅自回头者斩”,意思是两军交战前,各自列队形成军阵之后,除了传令官、将领外,队列中的士卒是严禁擅自回头向后方观望的,谁敢擅自回头看一眼,立即就得当场行军法处斩。
弄得这么严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即将与敌人接战时,如果队伍里有一个人扭头往后看,就会让边上的人也往后看,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忍不住要回头看看。
这样,当后排的队伍忽然看见前排的兵都在往后观望,就会产生疑惑,前面发生什么事了?
后面又来了什么?
为什么他们要回头观望?
本来就是即将与敌作生死搏杀、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这种疑惑立即就会转变成恐慌,然后造成军心大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种现象就叫作:”一人回头、大众同疑!”
戚继光也在《练兵实纪》临阵军法篇中,着重的强调了一人回头、大众同疑的危害性,这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大忌。
所以,这是必须要用严刑峻法来禁止的。
实际上,不要说打仗,就算两帮人打架时,在将打未打之前,如果有一帮人里有一二人老是回头看后面,那么就立即会影响同伙们的情绪,然后产生恐慌。
这时候,只要对方趁机一冲,那么无须真打,回头观望的一帮人立即就会胆气尽丧,落荒而逃。
所以,这个“一人回头、大众同疑”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更是一种群体心理科学。
…………………………………………
一个人的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水岭,是从五十岁知天命开始。
具体地说,就是五十岁以后,就做到心有常闲了,而不是奋勇拼搏。
五十岁以后再也不是打拼了,再也不是养家糊口,而是人生的归宿。
所谓不白活一回,不是人生的归宿。
而是给自己在心里找到一个家,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
勤靡于劳,心有常闲。
…………………………………………
据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孩子也是普通人。
可是,普通人的特征是什么?
就是勤靡于劳,而心有常闲。
确切地说,就是“必要的生产劳动,还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宿命”。
而不是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因为我们还是普通人。
宿命就是一个人的归宿,就是每个人,在自己心里给自己找到了家园和田舍。
…………………………………………
我们经常会从一个任务跳到另一个任务,却不仔细想想下一步最好该做什么。
我们只是条件反射似的做出反应,或者是跟着直觉走,不管它们到底对不对,这就导致了无数时间和能量就这么白白地浪费了。
只要你开始一项任务,基本上就会处于自动工作的状态,这样就很难改变你的工作方向。
因此,要利用好不同任务交接时的那一刻——在这种时候,你能够选择下一步该做什么,然后把精力放到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上。
…………………………………………
当你的能量和认知越来越高时,你开始真正理解身边每一个人。
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ta处在他那个的能量频率和认知层次上,只能呈现那个能量频率和自我认知的状态,只能做出他有限能量和认知范围之内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