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休居士的安乐法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2-03-08 21:35 被阅读0次

宋人黄庭坚有《四休居士诗序》,赞扬一个叫孙昉的邻居:“太医孙君昉,字景初……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山谷曰:‘此安乐法也。’”

孙太医的生活原则是简单朴素,不过度。

在生活上,吃穿都不讲究,家常便饭,吃饱就停。不贪美食不贪多食。许多人减肥不成功是既贪美食又贪吃。孙先生穿也不在意,缝缝补补又三年。能遮寒保暖就可以了。养活肉身,温饱足矣。对照孙老师的标准,世间人的不快乐,往往也是自寻烦恼。把温饱作为起点,欲望可以无穷尽,而本事、意志和机缘际遇都是有穷尽的,这里面的差距就是烦恼不歇的原因。

孙先生在精神上也要求简单质朴。“三平二满”指日子平平稳稳,过得去就行。“三平”,指衣、食、住都很平常普通。“二满”,满足于当下的地位和名誉,不论其高低。这很难得。有本《西游记》续书,讲唐僧师徒遇到“造化小儿”,小娃娃有各种圈子套人,人们都被套住。孙大圣不信邪,跑去挑战,小孩子用了许多圈子,大圣都能套出来,大圣在无数的圈中穿梭游戏,喜不自禁。然后小娃娃省悟,又扔出一个圈,孙大圣却无论如何也跳不出了。天上老君指点门道:“造化小儿哪有圈子,都是你自家套自家呢。你不是功名利禄之人,这些圈套不住你。现在,套住你的是好胜圈。只要息心,自然出来了。”可见,满足自己当下的状态,其实并不容易。孙先生能出圈,旁人未必呀。最后一条,也是精神状态的修炼,不要贪,样样都不要贪,也不要妒,人有我无,要心气平和,到了老去,也坦坦然然接受。

太医的养生之道,黄庭坚特别同意,称之为“安乐法”。果然一辈子修炼成,也真能得一辈子自在,而且会健康长寿。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所以金人刘仲尹做《别墅》诗评点这个事:“灶下旋添温坑火,床头剩买读书油。可人谁似黄夫子,着意裁诗寄四休。”灶下有柴,填上炕就热了,床头灯里的剩油,还够读书用。这样的生活,可以过,但终究是轻简贫乏的,难以耐住,有谁能像黄老夫子那么纯粹天真,专门写诗寄给四休居士,将孙先生引为知音呢?

人虽然常常孤独寂寞,因为不被人理解了解。然而,人又不会永远失望,天地辽阔,时间悠长,总有一个人甚至一些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人间便是值得。

相关文章

  • 四休居士的安乐法

    宋人黄庭坚有《四休居士诗序》,赞扬一个叫孙昉的邻居:“太医孙君昉,字景初……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

  • 怎样才是如法的护法居士?

    怎样才是如法的护法居士?对不如法的护法居士,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我们应该自己成为如法的护法居士...

  • 偷闲

    任东风西吹, 凭日头高升。 依长椅自娱, 寻安乐久眠。 ――小鹤居士

  • 好希望安乐死,这样就不用受苦了

    梦想是安乐死 真的希望安乐死 这样就不用受苦了 在研究各种死法,研究哪种死法不痛苦 发现还是安乐死最好,最不痛苦

  • 5月16日《妙法莲华经》45课听课笔记

    安乐行品第十三 1、 有一个国外的禅师 来求《法华经》有一法师给他讲了 《法华经.安乐行品 》获得法华三摩地 返程...

  • 法华安乐行

    安乐行,就是字面的意思,平安快乐地生活、行持。内容就是告诉人们在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怎样做到平安快乐地生...

  • 《莫之仙体》之行书.高子曰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审居室安处者,为得安乐窝;保晨昏怡养者,为得安乐法;闲溪山逸游者,为得安乐欢;识三才避忌...

  • 第5课:四念处、法、特相

    四念处、法、特相 主讲:JK 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切痛苦熄灭,永恒安乐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涅槃”。 ...

  • 第78章 安乐二法:不见人过

    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 【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宣说,若读经...

  • 推荐一个风水文章,值得风水学子细读

    文章来自百家号,齐居士《古代传統风水立向法》,全文复制粘貼如下: [古代传统风水立向法 齐居士 2018-01-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休居士的安乐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kz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