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隔绝的沅陵 新沅江行(九)

被隔绝的沅陵 新沅江行(九)

作者: 野心优雅44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20:23 被阅读0次

到沅陵了,这里是旧时的辰州,沈从文多次提及的地方。14岁从军,婚后几个月匆匆返乡,四年后赶赴昆明的他都曾经过这里。

翠绿和江水交汇后缓缓远去。

昨天傍晚走上沅江大桥,平静宽阔的江面、绰约风姿的白塔、岸边的翠绿和江水交汇后缓缓远去。空气中似乎仍能嗅出文学大师的气息,足下似乎仍能找到他停笔70年前留下的痕迹。

1934年1月18日沈从文即将抵达辰州时,面对沅江,发自肺腑地向心上人倾诉:「我们平时不是读历史吗?一本历史书除了告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还有什么?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香炉山凤鸣塔。

在沈从文心中,三峡「水窄处还不如沅江,两岸山有些地方也不如沅水山之秀峭,特别是水流黄浊浊的,壮而犷悍,而沅水清绝透明不同。」

「海虽然很大,给人的幻想也宽,但那种无变化的庞大,对于一个作家灵魂的陶冶,无多益处可言。黄河则沿河入口都市人口太多,地宽人少,也不能教训我们什么。长江也好,但到了下游,对于人的兴趣也彷佛没有什么特殊处。我赞美我故乡的这条河,正因为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

和沅江相同,今天的沅陵和当年的辰州一样,同「都市隔绝,一切极朴野」,原因和浦市一样为铁路、公路所致。今天的沅陵人将1949年后被「隔绝」,归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做铁道部部长的万里,据说一次研究铁路规划时,计划修建一条经沅陵进入西南的铁路,被他一口否决,说沅陵守黄金水道」沅江,建铁路做什么?

榨油坊散发出芝麻油的芳香。

万里之所以如此了解沅陵、深知沅江,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邓小平主政西南时,做过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业部长,后来更主持西南财经委,「主观」由此产生。

这个传说无法判断真伪,不过我实实在在做了一次「受害者」,在浦市坐船无望,不得不经泸溪白沙镇、沅陵筲箕湾才到沅陵县城,相邻的两个县却让我周折了两次,苦哉!

在网上发现数篇署名「漫游家」写的「湘旅游记」,两年前他和沈从文一样逆流而上,文中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沅陵有去泸溪的客船,而且还有船顺江而下到五强镇,也就是沈从文叹为观止、那个「什么唐人宋画都赶不上」的柳林杈。 (沈从文称「柳林岔」)

2018年12月19日

发表于2019年3月23日香港文汇报

相关文章

  • 被隔绝的沅陵 新沅江行(九)

    到沅陵了,这里是旧时的辰州,沈从文多次提及的地方。14岁从军,婚后几个月匆匆返乡,四年后赶赴昆明的他都曾经过这里。...

  • 新沅江行 序

    香港文汇报副刊自2019年1月19日至6月29日连载我的“沅江行”游记,那是我第一次去湘西的记录,也是第一次写游记...

  • 反差 新沅江行(四)

    莫宪的这两张作品让我有爬到高处俯瞰小村的念头,尽管已经错过摄影的最佳时机。 几次努力、几次接近失足让我放弃这个念头...

  • 行船 新沅江行(十)

    如愿以偿,坐上从沅江去泸溪的船。这是一条为沿岸农民提供的交通船,每天只有一班,约三个小时行程,收费30元。 突突突...

  • 沅陵行

    今天到沅陵生猪产业扶贫项目现场对接工作,项目进展顺利。 归途,车中看沅陵方志,有感,记如下: (一) 施溪酉水到沅...

  • “王夫之定律” 新沅江行(五)

    “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这是沈从文《边城》中的駢偶佳句。 春节过后是桃花绽放的季节。有500多...

  • “桃源”仙境 新沅江行(二十)

    如果说上午是沿江在迷雾与山壑中穿行,那么下午的雾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山,远离河岸;树,时密时疏。江水平缓,偶然看到...

  • 小溪村 新沅江行(十三)

    「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就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花源当做一个洞天福地,人人都知道那地方...

  • 精准扶贫 新沅江行(十四)

    早早起床,顶着细雨赶早晨6点去码头的车。寂静中传来哗哗的麻将声,顺着声音望去,看到窗户透出灯光。 出行前看到介绍农...

  • “土房子” 新沅江行(三)

    按照约定,一部电单车到旅店接我,讲好去黄沙坪村60元,停留两个小时。如果超出约定,再加20元。 虽然加了衣服,带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隔绝的沅陵 新沅江行(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lj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