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三月
“1914年,世上有了“秋园”这个人。
1918年,汉语有了“她”这个字。
秋园,她来过,挣扎过,绝望过,幸福过。
今天,她80岁的女儿,把普普通通的她,讲给世界听。”
从1914-2003,89年的时间,她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
图片|网络01童年的终结,长大的开篇
“下了几天的雨,洛阳市安良街的屋檐下满是积水。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光着脚丫,裤管卷得老高,转着圈踩水玩。水花四处飞溅,女孩一门心思戏水,母亲走近了,她还全然不知。这是一九一九年,女孩名叫秋园。”
彼时的她,是懵懂无知的女孩,留恋着新鲜的一切。
她料想不到裹足的厄运,会发生在她身上。
她不敢想,她的童年止于十二岁,因为这一年,她接连失去了三位亲人。
从此,他的家庭日渐衰微。
她的上学梦是私塾的启蒙,她也曾渴望着能够毫无顾忌的读书。
但,家里需要她,一个女子不读书也是无关紧要的。
再后来,她嫁给了杨参谋,只不过要求是让她读书。
在这不太平的年代里,她的学业依旧没办法完成。
她的家,也从洛阳变成了湖南湘阴。
二十岁不到的年纪里,她已为人妻为人母。
在她心底永恒的遗憾就是无法读书。
歌词里都唱着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
秋园又何曾愿意,在本该孩童的年岁里,充当大人。
她这双裹了又放开的脚,陪她走过这一生。
02 苦难里开出的花,是用血泪浇筑的
拉布吕耶尔说:“有些灾祸如此骇人,简直令我们不敢想象,它们的出现使我们不寒而栗。——然而当它们一旦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坚强;我们会和厄运搏斗,而且比我们所以预期的做得更好。”
秋园经历的苦难,比我们想象的困苦的多。
我们觉得天大的问题可能只是工作的不顺,一时的失恋。
而她经历了幼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
十二岁那年,父亲忧愁过度,撒手人寰。
中秋节,经过一夜的病痛,夕莹去世,夕莹是她的第三个孩子。
再后来,因为饥饿,丈夫仁受长期的病痛无法治愈,活活被饿死。
五十多岁,好容易生活有了一丝起色,初三的小儿子,溺水而亡。
人生的三大悲痛,她一人都经历了。
这样的苦痛,要比生活中任何的肉体折磨都令人绝望。
她,困窘过,准确的说,她一生的绝大多数岁月里都是为了活下去。
就像书里讲的,“人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生存挣扎,为了活下去,她已经倾尽全力。就像一颗油麻菜籽一样,被风吹落在哪里,就竭尽全力要在那里生根发芽”。
她这一生,为了活下去,乞讨过、吃过稻草,崩溃过也绝望过,可她,终究还是过了下来。
她是她,她又不仅是她,她是女儿,她要扶持家里。
后来,她是妻子,她要帮助丈夫,她努力的教书,缝补,做一切可以帮助家里的工作。
她更是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她希望他们过的比她幸福。
她的大儿子子恒和三儿子赔三,后来都成了教师。
她的女儿之骅,为了生活,去了江西谋生。
秋园的一生,跨过了民国时期,经历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
高考制度回复,才有了老三高考的机会。
她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人,那时的挣扎,更是给了后来人警示,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她一辈子的愿望,就是读书,她没完成的愿望,她的后辈帮她完成了。
之骅的三个女儿,都上了大学。
2021年,我们国家建党100周年,再不会为了吃饭而发愁,更不会为了没有书读而发愁。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到,“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可惜老人看不到如今的盛世繁华,但她所经历的一切,都值得我们铭记,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迹。
03 终始生活狼狈不堪,也要永怀希望
秋园,我觉得她不曾向生活低过头。
她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不论生活多么困苦,她都想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
一九三七年,由汉口到湘阴
一九六零年,从湖南到湖北
一九八零年,从湖北回湖南”
她去世后,在她口袋里发现的。
这就是她一生的写照。
家庭落寞,她没有低过头,她只想读书,但她必须帮助家里,不得不放弃。
她嫁到湖南,丈夫任职,她到花屋小学当老师,可以缓解家里的经济危机。
她回洛阳哥哥家,借居了十多日。返程时去了湖北。
在那里她凭借着手艺,给人家做衣裳,换的饭吃。
在那里算是她很幸福的一段时光,虽然没有多么富裕,但她不用被欺负。
她改嫁的王家,对她也疼爱有加。
读完后,心情是沉重的。
希望盛世之下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