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01
相遇是一种缘分,当李北海的车盖以煊赫的声势隆重停驻历下亭的时候,诗人趁着栉风沐雨游历各地的机缘,正由北渚经过清河,形单影只,悄然地来到这里访问。
历下亭在齐地声名远播,承载着历史的浓重烟云,以超然的姿态安然无恙地肃立此间,安静地等待着文人墨客来此激扬文字。由齐鲁文化孕育的济南,地杰人灵,名士辈出,正不乏指点江山的英豪。
云山以磅礴之势,巍然屹立,引人勃发诗兴。美人娉娉婷婷,在亭中穿梭,组成一道道行走的风景。酒是水的精魂,一旦在诗人的头脑里发酵,必然触发灵感,诗情洋溢,飞上枝头,和着美人们的歌声,一起摇曳。
修颀的竹子,有着枝枝叶叶的繁密,似伸展出无数的臂膀,尽力阻挡日光的无情入侵,它撒下的背影,又留下一片浓荫;水波激荡,送来习习凉风,和竹影一起,共同营建起一个清凉的世界。
景色中蕴含的真趣,令人咀嚼,它的丝丝香味,润泽心灵。
夕阳却已不可阻挡的姿态,匆匆赶来,预示着即将落下今天的帷幕。
缘聚缘散,总有定分,不会因高贵低贱而区别对待,再次聚首,也渺渺无期,思之不禁令人怅然。
02
对着在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人,对着在社会中有着尊贵地位的人,态度不卑不亢,显得难得可贵,写在诗歌里,用词更需掂量,拿捏得当,不能失去应有的分寸感。
诗人抱着“与有荣焉”的心,写出陪宴的见闻和感受。细看每个句子,没有一个句子是直接赞美对方的。倘若有这样的意图,呈现方式也是间接的,如“济南名士多”这句,所称赞的必有所指,多指其治下,则也借此暗示李公领导有方,门下济济多士,自然不在话下;末句“贵贱惧物役,从公难重过”,较前句显豁一些,表示对不能再有这样陪侍机会的深切遗憾,以及在交代的理由中,有意无意地彰显了对方身份的尊贵。
大部分的笔墨,写亭的环境和宴会的活动。“海右此亭古”,历史悠久,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云山已发兴”,写亭所在的山带给人的直接感受;“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则从竹和河的两个方面,写夏日里亭间的清凉和惬意。无论是自然环境的清幽,还是文化气息的浓郁,都给宴会活动提供了独特的背景,创设了清雅的舞台。其中的“云山已发兴”,诗人写诗,“玉佩仍当歌”,美女唱歌,使得宴会洋溢着文人沙龙的气息,活动也充满雅趣。“蕴真惬所遇”,并非泛泛而谈,环境之幽、景色之美与活动之雅,以及背后所感受到的李公那双带有欣赏的眼睛,都值得品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落日将如何”,等到落日将要把一切都拿走时,遗憾隆重登场,那种依恋与深情,不知不觉流泻在笔端,连诗人自己也觉得不可控制了。
这些原本埋在景致里的深情,在即将告别的一刹那,再也无法躲藏了。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杜甫)
东藩住皂盖,北渚临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惧物役,从公难重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