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本哲学书》(What does it all mean?)的作者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在写给中国读者的话中说到:
本书将传达在当代西方哲学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思想自由的理念。它会使读者感到,要评估每一种主张、每一条论证和每一套理论,并且尝试着判断他们是否可以被接受,这最终都依赖于每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而非听命于权威。(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这本书简要介绍了哲学最常见的九个问题,这对初学哲学的人或者对哲学感兴趣的人是一个很棒的开始。
因为我们无需了解希腊自然哲学或者德国古典主义哲学流派,也无需认识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家,我们只需直面千百年来人类尤其是哲学家们始终在思考但始终没有获得唯一答案的那些看起来遥远又抽象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九大问题。
实用主义者们可能会质疑,经过千百年思考都未达到究竟的问题真的有必要继续思考么?
但是哲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最重要的“功用”或“目的”并非是获得唯一或绝对的答案,而是思考的过程。正是因为每一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才能意识到人类的社会法则、道德无非是不同时代群体利益的选择,而大多数人的想法既逃不开社会的约束也很难摆脱主观的偏见。
哲学家们的工作,就是试图摆脱社会或固有思想的“地心引力”,并从各种想象不到的角度和高度去质疑、去解答同一个问题。
这种“换个角度看问题”,“是问题就值得质疑”的态度,正是哲学的精髓,这种态度使得人类能够摆脱狭隘、武断和专制,而迈向包容、理解和自由。
但我们现在的问题可能是,即使我们处在历史上最自由最民主的社会阶段,大多数人却越来越倾向于少思考或者不思考。
就像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前言中说到 “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
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在1932年发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以讽刺笔法描写他心目中的未来世界。赫胥黎认为
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他担心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担心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担心的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前言)
As he saw it, people will come to love their oppression, to adore the technologies that undo their capacities to think.What Huxley feared was that there would be no reason to ban a book,for there would be no one who wanted to read one. Huxley feared the truth would be drowned in a sea of irrelevance. Huxley feared we would become a trivial culture, preoccupied with some equivalent of the feelies, the orgy porgy, and the centrifugal bumblepuppy. (Neil Postman,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enguin Group Penguin books Inc., New York,1985, p.xix-xx.
而托马斯.内格尔的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我们重拾思考的意趣。在这本书里,我们并不会看到某个哲学家说了什么或者某个结论是如何论证得来的,相反,它十分慷慨的向我们直接展示了各种结论。
对初学者或哲学爱好者来说,这真是再好也不过了。因为我们无需去做分析和对比糖果的厂家、商标和成分的枯燥工作,我们只需要直接品尝五颜六色的糖果就好了。
第五颗糖果:自由意志 (free will)
作者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饭后甜点时间,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你纠结是选一只桃子还是一块蛋糕。蛋糕看起来不错,不过你知道它容易让人增肥。考虑一番以后,最后你还是选择了蛋糕并开心地吃掉了它。第二天你照镜子打量自己的体型,遗憾地说“我本可以吃一只桃子”。
当你说“我本来可以吃一只桃子”时,你是指什么呢?
即使我们不知道任何逻辑、语言或哲学概念,我们也可以推断出“我本来可以吃一只桃子”是指即使在一切条件都和你事实上选择蛋糕时相同,你仍然能够选择桃子。
这是在说,在选择这个行为作出前,一切都未被事先决定吗?也就是说,即使太阳明天升起是被事先决定的,但你将做什么,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被事先决定吗?是说没有任何因素、作用和力量逼迫你必须选蛋糕不选桃子吗?
但是,持“决定论”观点的人们却认为:
一个人的经验、欲望和知识、他的遗传因子、社会环境、各种选择的性质,以及其他我们尚不知晓的因素,这一切加在一起,共同使得一个在具体情境下的行为成为必然。(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第65页)
The sum total of a person's experiences, desires and knowledge, his hereditary constitution, the social circumstanc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choice facing him, together with other factors that we may not know about, all combine to make a particular action in the circumstances inevitable. (Thomas Nagel, What does it all me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7, p.51)
决定论认为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然法则所主宰,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一样。
也就是说,在你犹豫选什么甜点的时候,已经有各种因素作用在你身上,决定了你会选择蛋糕。即使你自以为能选择桃子,但是其实你不能。
如果决定论是正确的,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将会被颠覆。很多事情如果是事先被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可避免的,当事人在当时的情景下并没有别的选择,那么我们责备做坏事的人和夸奖做好事的事还有意义吗?
比如一个人偷了你的自行车,基于决定论,他的行为和洪水卷跑了你的自行车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自然法则的产物,那么你发怒生气还有意义吗?
现在,我们可能觉得“决定论”简直是荒谬至极。
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当我说“我本来可以选择桃子”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意思不只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我有选择桃子或是蛋糕的自由,还表示我通过做出选择,决定自己将要做什么。意思是,这一选择不是被事先决定的,也不是自己发生的,而是我选择了它,并且我也能够选择别的。
但是,问题在于,如果说你的行为并未被你的愿望、信念和人格及其他东西所事先决定,它看起来就是无缘无故自己发生的事情。这样的话,你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意义上能够去“做”它呢?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东西决定它,你又如何能够决定它呢?
同样,在面对“责任”问题时,我们也会陷入困境。
如果决定论是正确的,先前的环境就该为我们的行为负责;如果决定论是错误的,就没有什么东西要负责了。这看上去是死路一条。
在自由意志问题的最后,作者指出在得出结论之前,你必须解释两点:
第一,当你说自己能够做某些与实际所做的不同的事情的时候,你的意思是什么?第二,如果你的确可以这样做,那么你还有这个世界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特点?(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第73页)
You would have to explain (a) what you mean if you say you could have done something other than what you did, and (b) what you and the world would have to be like for this to be true. (Thomas Nagel, What does it all me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7, p.58)
关于第五颗糖果的品尝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你还意犹未尽,我们还有其他八颗糖果。它们是:外部世界是否存在(How do we know anything?), 他人的心灵(Other minds),身心问题(The mind-body problem),词语的意义(The meaning of words),对与错(Right and wrong),公正(Justice),死亡(Death)及生活的意义(The meaning of life)。
我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哲学问题或者干脆认为思考它们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很满意自己没有问题的生活,那么这本书就没必要看了。但如果你对一切经验或现象的发生持有“为什么和为了什么”的好奇,那么这本书会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丰富的、多维的世界。
至于,这份好奇心最终会带领我们走向何处,我只能借用百里屠苏的话说:心之所向,无惧无悔,愿求仁得仁,复无怨怼。
网友评论
这思维方式是基于现在看以前。
如果基于以后看现在,是否“我本可以”的问题会相对少些呢。可如果这样,是否又会陷入妄想的执念呢?或者说,如果基于未来来看,那生活是否又会少了些未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