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好多企业都纷纷开始布局社群板块了呢?
社群源于人性的社交连接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社交的需求在生理、安全之后,我们只要活下来,就渴望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以前受制于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不在同一个地方的人,要直接沟通比较困难。如今有了微信和微博这种社交媒体,我们就很容易找到跟自己有共同爱好或利益的人,从而就形成一个虚拟的社交网络。
一旦有人,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就意味着商业价值,所以,不论是企业、自媒体、网红、或是微商,都在寻找建立社群维系社群的好方法。
尤其现在公众号的平均打开率和阅读率,连垃圾邮件都不如了。所以为了避免粉丝流失,很多公众号的运营者也在慢慢尝试把粉丝导到微信群里,增加跟用户的接触点。
由于微信群超过100人,必须要通过个人号才能拉进群,所以一个公众号粉丝要进入社群,需要先关注公众号,再添加个人号,最后再被拉进群内,这样跟运营者一共就有三层接触点了,粉丝就有可能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都看到了文章,这样一来,文章的曝光率就大大提高了。
现在我们再谈社群,已不再只是谈服务于兴趣和话题的社群交流了。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实现商业化,让它和钱挂钩!
社群变现,主要有3种形式,分别是:
1、主动建群,积极卖货
2、打入社群,择机推广
3、社群代言,强势推广
下面我们结合实际的案例,详细说说这三种变现模式。
1、主动建群,积极卖货
最容易理解的社群变现模式应该是第一种了——主动建群,积极卖货。
运营研究社的陈维贤就曾分享了一个贵州农村信用社主动建群,积极推产品的案例:
这个信贷业务社群叫做“小喇叭”,总计有近20万用户,覆盖了这个县城近60%的人口,这么多人都加入社群,这个社群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很简单粗暴的方法,扫街,为了维持自己所管单位的信用等级,村长和居委会主任会主动去建群,从而就以街道和村为单位拉起来了20万人的群。
群主则是各个农村信用社网点的信贷业务员兼职在做,也没有任何运营套路。所以不出意外的,这个 20 万用户的社群非常冷清,除了每月初做信息登记来领大米时,社群里有用户活跃,平时几乎就是个‘死’群。
但是这个‘死’群可不一般,从业务员反馈来看,它差不多每年能够贡献 35% 的个人信贷业务,帮信用社省下上百万块的广告费用。
后面我会详细跟大家讲讲,在建立了社群后,可以采用的变现模式。今天就不在此具体展开了。
2、打入社群,择机推广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自建社群的,尤其是初创团队,还没具备那么多人力物力的时候。作者分享了一个例子,有个客户是养鸡的,来问是否可以围绕鸡来做一个美食群,但是爱吃的人基本什么都爱吃,大家不可能天天都在群里谈如何吃鸡的,肯定是什么吃的都会聊,那么跟你的业务相关性就会弱了很多。所以像这种情况,实际上可以采用第二种变现模式,打入别人的社群,择机推广。
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养鸡和吃鸡的专家,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然后主动加入各种吃货聚集的社群,在社群里分享烹饪鸡肉的方法,参与互动增加自己的曝光,成为大家的好友。这样就有机会让社群的人品尝他养的鸡,从而打开鸡的销路。这样一来,他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社群,而是直接用很小的成本就可以启动社群运营了。
3、社群代言,强势推广
社群变现的第三种模式就是社群代言,强势推广。
每个社群必须有一个人做掌舵人,他是社群的灵魂人物。如果能请他代言,让他替你的品牌说话,你很快就能收获一批他的忠实粉丝,来加速你的事业变现。当然,如果你能付得起费用,就可以请明星为你代言,明星粉丝群是真正有能量的社群,每个明星的身后都会有一大批粉丝,这些粉丝会对明星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极大的关注,因为对明星的崇拜,所以也会选择和明星使用一样的产品,明星同款四个字,己经是很多产品标题的高频用词。像手机行业里,OPPO和VIVO每次上新品,都会请当红明星代言, 就是看中了明星背后的“粉丝资源”。
讲到这里,大家是否对社群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呢?欢迎大家下方讨论,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